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民法典对录音规定在第几条:民法典明确,声音权

人气:327 ℃/2024-03-11 06:42:38

现实生活中,声音有时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记——例如,说起周星驰,也许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其配音演员石班瑜的“贱笑声”;说起蜡笔小新,其有些“蠢萌”的声音就会响起;更别提赵忠祥、郭德纲、林志玲等声音独特的明星。

模仿这些声音,有些人会觉得好玩,而有些人看到了“商机”,甚至一些人想到了犯罪。

民法典出台后,非法模仿他人声音可能会侵权。“民法典第1023条第二款,规定了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规定,这是此次民法典人格权编的一大亮点。”

海淀法院法官陈昶屹认为,此次立法实际上承认了声音属于一种独立的新型人格权,在权利保护层面,则参照肖像权的保护模式。

陈昶屹提出,声音跟肖像一样,具有人身属性,通过声音,可以成为识别个人身份的重要依据,所以民法典才提出了“声音权”,防止其被混淆、滥用、冒用、不正当使用,损害声音主体的声音权,甚至名誉权。

同时,声音在商品化利用时还具有财产属性,尤其是名人或者具有特定场景应用特点的声音等。前者如郭德纲、林志玲等明星的声音被应用到导航、文章朗读等软件中;后者如赵忠祥给《动物世界》、李立宏给《舌尖上的中国》解说等。这些人的声音都具有了相应的经济价值,一旦其声音单词、片段被剪辑重组,应用于其他软件或场景中,就可能给声音主体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造成损害。

那么,是不是今后只要模仿他人声音就会构成侵权呢?

“一般认为,他人模仿名人,是名人效应的大众化延伸。”陈昶屹表示,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模仿名人的外部形象及声音是否认定侵权,争议很大。但一般来说,只要没有追求冒充、误导、混淆等非法目的及行为效果,通常不应轻易认定为侵权。

来源:北京海淀法院

搜索更多有关“民法典对录音规定在第几条:民法典明确,声音权”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