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灵台县六条重点产业链,传统农业县聚力工业崛起

人气:279 ℃/2023-11-25 02:00:34

灵台县城全貌

秋高气爽的十月,走进甘肃灵台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喜人变化充盈着风物宜人的灵台大地。建设工地上,重大项目加紧推进;农村公路旁,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链带来发展生机;大街小巷中,公园建成、老旧小区翻新……律动的发展节奏令人陶醉、催人奋进,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灵台之歌”。

灵台县,典型的传统农业县。近年来,灵台县紧扣“三新一高”发展要求,从县情实际出发,大力推动实施乡村振兴、工业崛起、交通突破、城市更新、产旅融合、民生提升“六大行动”,聚力打造煤电化、牛、果、菜、中医康养、生态环保“六条重点产业链”,加快提升煤电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北部塬区节水高效现代循环农业园区、皇甫谧针灸养生产业园区“三大园区”承载支撑能力,明确了主攻方向,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项目为王强筋骨

走进位于灵台县邵寨镇的山东能源集团西北矿业有限公司邵寨煤业厂区,道路宽阔整洁,选煤楼、储煤仓、变电站等各类功能体错落有致,前来运煤的车辆络绎不绝。

建成投产的邵寨煤矿

邵寨煤矿是山东能源集团在甘肃投资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矿井,井田面积20.1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98亿吨,可采储量0.93亿吨,设计年产能120万吨。

在邵寨煤业智能化管控中心,巨大的智能化监控高清大屏映入眼帘,井下作业生产场景及通风、排水、运输等各项实时数据在大屏上清晰显示,工作人员正监测着井下生产情况。

“矿井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智能装备深度融合,完成智能化项目35项,是山东能源集团首家‘全系统智能化矿井’,实现了地面一键启动、井下有人巡视、无人值守。”邵寨煤业党委副书记崔德全介绍说,今年以来,生产原煤86.86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5.46亿元,全年可完成原煤产量17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0.5亿元。

如火如荼建设中的灵台电厂

沿着邵寨煤业西行十余公里,便来到塔吊林立、机械轰鸣的灵台电厂项目施工现场。

2019年,甘鲁两省签署《联合推进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灵台电厂项目自此启动。

“项目规划总容量4×1000兆瓦,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容量2×1000兆瓦,占地827亩,总投资78.23亿元,计划2024年底建成投产。”灵台电厂总工程师李国峰说,投产后年发电量约100亿千瓦时,消纳煤炭约414万吨,产值达30亿元以上。

灵台县地处陇东综合能源基地核心区,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煤炭地质储量50.2亿吨。当地抢抓国家释放煤炭优质产能的政策“窗口期”,按照“稳步扩煤、加快转电、突破化工、适度布局新能源”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开发。

“今年,邵寨煤矿240万吨产能核增成功获批,唐家河、安家庄煤矿核准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专家评审,百里煤田东南部勘查区普查精查加快推进,灵台电厂累计完成投资20.1亿元,灵台化工产业园区承载能力评估认定取得阶段性成效,郭长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灵台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王兆雄说。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近年来,灵台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坚持大抓项目、大抓招商,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今年,灵台县谋划推进重大前期、续建、新开工、向上争取、招商引资项目246项,总投资1683.5亿元。截至8月底,48项重大前期项目已开工13项。纳入调度管理的115项重大项目开复工113项,完成投资59.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2.6%。

民生工程利长远

中秋国庆假期,记者在S28灵华高速项目河沟大桥施工现场看到,伴随着压路机、摊铺机的轰鸣声,沥青罩面的高速路延伸至远方。“为确保今年12月25日完成通车任务,双节期间,全体参建人员坚守工作一线,全力进行施工收尾冲刺。”河沟大桥施工班组长戴广法如是说。

今年年底即将通车的灵华高速

S28灵华高速公路是列入《甘肃省省道网规划(2013—2030年)》的18条联络线之一,与G85银昆高速彭大段相接,主线全长87公里,概算总投资131亿元,是解决灵台、崇信两县通高速的省列重点建设项目。而S28灵华高速公路二期及东延线项目是解决S28灵华高速公路“断头路”问题、实现甘陕省际高速互联互通的重大工程,与S28一期工程相接,主线全长17.6公里,概算投资26.7亿元,也是今年的省列重大项目。

S28灵华高速公路,把灵台与周围市、县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为县域经济发展打通了一条交通运输的“大动脉”。

在过去,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灵台县,基础条件落后,运输交通严重阻碍着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灵台县首先从基础设施建设上破题,为进一步提升对外通达水平,发展“高速路”经济,经过多方论证,积极争取建设S28灵华高速公路。它的建设,不仅结束了灵台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打通了城市发展的动脉,也疏通了灵台县对外交通的快速通道,为灵台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当前,灵台县正处于加快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全县上下如火如荼实施的“六大行动”、打造“六条重点产业链”、建设“三大园区”几项重点工作,都离不开重大水利项目的有力支撑。

灵台县坚持把水资源保障作为产业延链补链的重点配套工程来抓,围绕实施的新集水库、邓家川水库、坷台水厂改造扩建、新集水库至工业园区输水管道、邓家川水库至坷台水厂输水管道工程等重点的水源保障及管网配套工程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9.3亿元,新集水库工程一期工程(混凝土坝段)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完成60%建设任务。邓家川水库工程已完成90%的建设任务;灵台县坷台水厂改造扩建已完成90%建设任务,邓家川水库至坷台水厂输水管道工程已全面完工。

改造扩建后的坷台水厂保障居民用水

同时,灵台县着力推进水源保障、安全饮水和水网互通三大工程,目前已形成了“五大水厂”、“两处提灌”、“九大工程”为主体的水务一体化供水保障体系,改造提升农村供水工程36处,更换城乡供水管网121公里,受益人口达18.5万人。

灵台县,属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以接触面滑坡为代表的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年降水量650毫米,是全省平均值300毫米的2倍。

近十年,灵台县先后遭遇四次大型暴雨灾害,特别是2021年“10·3”暴雨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致全县3422户1.1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

去年,灵台县紧抓中央支持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这一历史性机遇,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根本举措,作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的重大民生工程,去年完成400户1291人避险搬迁安置,今明两年还将有2020户群众陆续搬出隐患区迈进新生活。

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圆了群众安居梦

重点产业促振兴

深秋时节,走进灵台县什字镇齐翔矮砧密植苹果种植基地,红彤彤的矮砧密植苹果挂满枝头,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贯穿其中,开阔的行距为机械化作业留足空间,防草布代替了除草剂,杀虫灯取代了杀虫剂,“现代范”的苹果种植基地让人耳目一新。

矮砧密植苹果让灵台县苹果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为了让苹果产业链修成“正果”,灵台县积极转变传统乔化建园思维模式,2013年在全省率先引进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产业走出了后发赶超的发展之路。目前,灵台县矮砧密植苹果9.5万亩,并在2020年先后获得了国家矮砧苹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县、全国现代矮砧苹果新技术集成示范县两张国家级名片。

这只是灵台县聚力打造“六条重点产业链”的一个生动截面。其实早在“十四五”之初,灵台县就将牛果菜等主导产业放在“六条重点产业链”的“大篮子”里来发展,并且对“链长制”提出了“链外无重点,链长说了算,链主企业自主干,资源配置围着转”的总要求,这是灵台县对链长、全县干部的要求,也是对链主企业的郑重承诺,这为六条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路径。

新引进的优然牧业奶牛牧场,灵台县走出了肉牛、奶牛“两手抓”的路子

——牛产业链以扩量增效为重点,围绕康庄牧业延链条、拓市场,突出平凉红牛种群繁育,狠抓配套体系建设,推动红牛产业稳步发展。总投资3.2亿元的平凉优然牧业灵台高产奶牛牧场,是灵台县去年引进、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招商引资项目,目前续建项目加速扫尾,购进基础母繁奶牛3150头,探索形成肉牛、奶牛“两手抓”和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促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链条式发展。今年灵台县牛存栏量达到6.79万头,出栏肉牛3.65万头,牛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4.83亿元;

一排排设施蔬菜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

——菜产业链以推进设施蔬菜提质增效为重点,兼顾发展高塬夏菜,培育龙头企业,浓缩主栽品种,确定主打品牌,形成竞争优势,走特色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路子。今年灵台县种植蔬菜3.95万亩,产量3.8万吨,实现产值1.26亿元。

——中医康养产业链紧紧扭住皇甫谧中医针灸文化“牛鼻子”,积极招引大企业、大集团参与运作,做好中医中药、健康养生和文化旅游相结合文章,走产旅融合发展路子,全力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至目前,累计实施产业链重点项目21个,完成投资2.4亿元,中医康养产业总产值达到8.6亿元。

生态的持续改善,灵台县达溪河迎来了远方的“客人”

——生态环保产业链立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合理设置收益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更多资本进入,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城市更新提福祉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灵台一次次完成蜕变,一次次茁壮成长。

道宽路阔,景美灯亮。畅行于已完成提升改造的东西大街,处处能感受到细节之处的精彩。人行道铺设了红色渗水砖,绿色景观被重新设计优化,彰显了海绵城市理念;铁艺栅栏、木栈道、花箱隔离栏、座椅等“城市家具”造型精致;焕然一新的景观石场地、古韵灵台文化标识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形成一条“城市宜居人文廊道”,成为宣传灵台形象的窗口。

“之前这条路路面不平整,有些地砖缺失,一到雨天,路面的坑洼处就会形成一个个小水洼,一踩一脚泥水,现在好了,新换的渗水砖大气美观,走在上面舒适轻快,走不远处还有椅子,逛累了能休息,太周到了!”家住附近的居民李志强说。

投资908.7万元的东西大街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提升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东西大街的提升为灵台增加了内涵,灵台会越来越好!”群众纷纷夸赞。

东西大街改造只是灵台县城市更新行动的一个缩影。漫步灵台街头,人们会为宽敞整洁的街路而感到豁然开朗,也会为在新建的公园里畅玩而欣喜,无论是出行还是小憩,都能感受到灵台不断更新带来的小幸福。

车位,虽是小小方寸之地,但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的生活品质。针对县城内机动车停车难、收费乱、管理乱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灵台县结合创建文明城市暨城市更新行动,采用“见缝插针”的方式,利用腾退、撂荒土地及人行道大于4米的区域设置停车场、停车位。目前,县城区共有各类停车位7499个。完成投资369.37万元,实施了灵台县城区公共区域智慧停车建设项目,于2023年1月1日全面投入使用,极大地缓解了居民停车难问题。

小小停车位里有民生

近年来,灵台县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行动作为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主抓手,围绕县城扩容提质,实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48项,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民生短板不断补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品质和城市颜值不断提升,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已然成形。

一次次发展前行的灵台速度,一个个真抓实干的灵台印记,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灵台之歌”。

原标题《奏响“前进”之歌:灵台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搜索更多有关“灵台县六条重点产业链,传统农业县聚力工业崛起”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