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老梁故事汇究竟谁能敲开武则天,一个古惑仔兼人贩连武则天都想弄死他

人气:443 ℃/2023-11-25 02:01:28

文/七曰

01

塞外虏尘飞,频年出武威。

死生随玉剑,辛苦向金微。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仍闻酒泉郡,已合数重围。

这首《塞上》的作者,是一代名将郭元振。

郭元振,本名郭震,并州阳曲(今山西太原阳曲)人,唐朝宰相、济州刺史郭爱之子。

自古“虎父无犬子”。

出生于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的郭元振,年纪轻轻便显示出了豪爽豁达的个性。

16岁那年,郭元振正就读京师长安大学,不,应该是太学。

太学为中国古代国立最高学府。汉时设于京师,为中央官学,太学祭酒(官名,与酒无关,相当于现今教育部长)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朝以后,改称国子监。

虽为公办,吃喝住三包,但手里也得有点零花钱,不能太寒酸。

要不说,穷人永远都不知道有钱人有多豪横,老郭一出手,就派人给小郭送来四十万钱。

本人数学盲。

网搜半天又折算半天,也没弄清四十万钱到底是多少钱。

如果折合成人民币,估计应该有几万块吧?

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一个身穿丧服、素昧平生的同学走进宿舍,冲郭元振开了口:

“我祖宗五代都没好生安葬呢。望您能帮帮忙接济我,让我去尽孝道办丧事。”

郭元振听罢,眉头都没皱一下,更连姓谁名谁也没问,直接把四十万钱全给了他!

此举,登时将薛稷、赵彦昭等一众舍友惊得直想给他提鞋。

壕哥啊。

这等好事,本人咋从未遇上过?一提借钱,好友群便死寂一片,冷清清的谁都不冒泡。

《新唐书·郭元振传》:

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縗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

02

不得不说,郭元振不光视金钱如粪土,学习成绩也不是一般的牛。

咸亨四年(公元673年),18岁的郭元振考中进士,走马上任通泉县(今四川射洪)县尉。

县尉之职,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主管社会治安、捕奸缉盗之事。但令人惊跌眼球的是,郭元振居然涉黑了——

《新唐书·郭元振传》:

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

山高皇帝远,郭元振肆意妄为,甚至都干上了制售******、掠卖人口的勾当。

代国公郭元振

这是公安局长吗?

不折不扣的大唐古惑仔兼非常人贩!

老百姓深以为苦,皆恨得牙痒,巴不得他早点嗝屁挂掉。

说来颇值玩味的是,就这么一个执法犯法、胡作非为的货,却一干就是20年,且安然无恙,都没被当作苍蝇老虎给拍死打掉。

据目测,应该是老郭在背后没少忙活,帮儿子揩屁股。

终于,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有人盯上了他。

是个女人,武则天。

03

身为县尉,胆敢私铸******,贩卖人口,真是和尚撑伞,无法(发)无天!速速把他召回来,看老娘咋弄死他!

接到举报,武则天大怒道。

郭元振也真够豪横的,没跑没逃也没害怕,骑马就回来了。

结果,君臣当面一聊,武则天不由得在心里暗叫了声握草:这是个人才啊,让他窝在小地方,是有些委屈了他。

当时,惊到武则天的,是郭元振呈上的诗作《宝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不待读完,武则天便免了郭元振的罪,还升任他为右武卫铠曹参军,没几日再升奉宸监丞。

由此可见,“知识改变命运”真不是野鸡汤,紧要当口确实能逢凶化吉。

一转眼,到了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

这些年,一直打打停停不安分的吐蕃又调皮了,突然请求停战交朋友。

这里面,该不会有诈吧?

为探明虚实,武则天想到了黑白道通吃的郭元振,遂命他出使吐蕃。

20年的公安局长果真没白当,这一趟实地考察加旅游,郭元振带回很多有价值的情报:

“求罢兵割地,此乃利害之机,诚不可轻举措也。”

与此同时,郭元振还探知吐蕃内部矛盾重重,百姓生活困苦,君臣龃龉不合,并断言不出几年,吐蕃定会起内讧。

如果想让他们早点乱套,那就玩阴的,使用离间计,让他们上下猜疑,来个大乱斗。

堡垒都是先从内部攻破的嘛。

武则天听罢,在连连点头之余心道:“这家伙,老母鸡吃烂豆子,一肚子坏点子!”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

元振又上言:“吐蕃百姓疲于徭戍,早愿和亲;钦陵利于统兵专制,独不欲归款…斯亦离间之渐,可使其上下猜阻,祸乱内兴矣。”太后深然之。

04

这一年,是长安元年(公元701年)。

郭元振狗屎运越走越旺,又升官了,被武则天册封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意气风发走向了边关凉州(甘肃武威一带)。

凉州南北不过四百里,小地儿,却属多事之地。突厥、吐蕃隔三差五来骚扰劫掠,闹得军民苦不堪言。

郭元振到任后,游刃有余打了一套组合拳:

首先加强防御力量,修筑工事;

其次在北部沙漠布置白亭军,时刻盯防突厥的一举一动;

第三,要想站得牢,必须有粮草。郭元振下令当地官兵屯田,解决凉州粮食紧缺问题。

在郭元振的治理下,短短几年,凉州便来了个大变样:

《旧唐书·郭元振传》:

(元振)在凉州五年,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被野,路不拾遗。

牛羊满山坡,晚上睡觉不关门。咱家没别的,就有钱,随便偷!

凉州搞富了,武则天乐够呛:

这货还真有两下子。去吧,安西人民需要你!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郭元振升任左骁卫将军、检校安西都护,当然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身为大都护,所治理的区域除疏勒、于阗、龟兹与碎叶四镇和西突厥十姓之地外,还包括西域十六附属国。

此地不但地域广大,各方势力更是复杂异常。

当时,西突厥有一个比较强盛的部落突骑施,大当家名叫乌质勒,表示愿意与唐交好。

获知消息,郭元振决定跟这个部落的老大谈谈心。谁料,一不小心竟然谈出了一桩命案——

05

对这桩命案,《新唐书·郭元振传》如此记载:

元振就其牙帐计会军事。时天大雪,元振立于帐前,与乌质勒言议。须臾,雪深风冻,元振未尝移足,乌质勒年老,不胜寒苦,会罢而死。

谈判时,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天寒地冻活活能冻死个人。而郭元振就凛然立于帐外,与乌质勒会谈。

鹅毛大雪越下越大,越积越厚,郭元振愣是一动不动,也没喊冷。对方却因年老体弱,不耐严寒,会谈刚结束就被冻死了。

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这是郭元振在搞鬼,故意坑他爹,遂召集人手要干掉郭元振。

安西都护府遗址

也难怪,郭元振在通泉县做县尉时,名声就不咋地。

副使中丞解琬闻讯慌了神,劝郭元振连夜赶紧溜,溜得越远越好。

西突厥人喜欢吃烤肉,万一跑慢了,他们真会把老郭给***了串。

焉料,郭元振将嘴一挑: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怕啥?再说,咱们在人家的地盘上,又能逃到哪里去?”

令人惊愕的是,次日,郭元振不仅没跑,还身穿素服前往吊孝,半路恰恰遇上了来抓他杀他的娑葛的士兵。

咦,这不坑死咱老大他爹的家伙吗?咋自投罗网来了?

突厥士兵万万没想到郭元振胆子这么大,也没敢轻举妄动,就说是来迎接他的。

抵达灵堂,郭元振二话不说,咧开大嗓门哇哇哇就哭上了,哭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悲痛欲绝。

哭罢,还在人家里住了10天,帮着办理丧事。

面对这一通“神操作”,突厥人先是发懵,接着犯闷,最后被感动得稀里哗啦,抱住老郭来了个哥俩好。

走,喝两盅去。

《新唐书·郭元振传》:

(元振)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五千、驼二百、牛羊十余万。制诏元振为金山道行军大总管。

06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唐睿宗继位,拜郭元振为太仆卿,加授银青光禄大夫。

在郭元振离任时,安西各部落的酋长组织了个欢送会,有的甚至划破脸面,痛哭告别。

刚刚行到玉门关,离凉州还有八百里呢,凉州百姓便早已备下美酒佳肴以迎…

景云二年,先后被任命为吏部、兵部尚书;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唐玄宗登基,授郭元振出任朔方军大总管,修筑丰安、定远城。

次年,因功拜代国公,加授天下行军大元帅…

只可叹,先天二年十月,唐玄宗在骊山举行军演,亲自擂鼓助威。郭元振有事急奏,打乱了军演节奏。

玄宗顿时翻脸,绝对比脱裤子还快:

斩!

幸得众臣求情,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流两千里。

一个月后,郭元振抑郁病故于流放途中,终年58岁。

回想告别边关时,“安西士庶,诸藩酋长,号哭数百里,或面截耳,抗表请留”,何其感人;

然而,只因一时扫了主子雅兴,居功至伟又如何,百姓爱戴又如何?

去死吧!

面对郭元振的人生终局,亲爱的读者朋友你有何感想?期待你的留言与支持。

搜索更多有关“老梁故事汇究竟谁能敲开武则天,一个古惑仔兼人贩连武则天都想弄死他”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