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孩子学王阳明避免玻璃心,安志强趣讲王阳明.训蒙大意03...

人气:441 ℃/2024-06-16 07:23:38

让孩子渐进融于中和【安志强趣讲王阳明.训蒙大意03讲】

【训蒙大意.第3段】让孩子渐进融于中和

【原文】

~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①,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②,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③;

【注释】

①非但,不仅仅。

②亦,也是。所以,借助。周旋揖让,互动叩拜。动荡,活动。

③拜起,跪下起来。屈伸,弯曲伸展。固束,壮实和管束。

【大白话】

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不仅是为了严肃他们的仪容,也是借助互动叩拜来活动血脉,在起跪屈伸中壮实和管束其筋骨。

【趣讲一下】

古代的礼仪很复杂,见到长辈或官员要各种叩拜,现在社会确实好多啦。学习适当的现代的礼仪也是非常必要,但现在已经没有“动荡其血脉”、“固束其筋骸”的作用了,常见的礼仪是问个好,握个手。

【原文】

~讽之读书者①,非但开其知觉而已②,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③,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注释】

①讽,规劝。

②非但,不仅仅。开,开启。知觉,智慧。而已,语气词。

③沉潜反复,深入体悟、反复阅读。存,存养。

④讽,诵读。抑扬讽诵,抑扬顿挫的朗诵。宣,表白。

【大白话】

规劝他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开启他们的智慧,也是借助深入体悟、反复阅读中存养他们的本心,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表白他们的志向。

【趣讲一下】

读古代的经典,现在依然有这个功能,反复阅读,不断体悟,是进入古代智慧的方法。不信你读20遍试试?

【原文】

~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bǐ)吝(lìn)①,默化其粗顽②,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③。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④。

【注释】

①潜,隐蔽,这里可以理解为默默。消,消除,去掉。鄙(bǐ)吝(lìn),庸俗小气。

②默化,默默地去除。粗顽,粗疏顽皮。

③入,进入。中和,中正平和的心态。不知其故,不知不觉。

④微意,隐藏之意,精深之意,深层用意。

【大白话】

所有这些都是用来顺应他们的志向、引导他们的意愿,调理他们的性情,默默去除他们的庸俗小气,默默去除他们的粗疏顽皮。逐渐让他们接近礼仪而不感到艰难,性情在不知不觉进入到中正平和的心态。这才是先王立教的深层用意。

【趣讲一下】

学习古代人文智慧,真的可以让人修养性情。儒家强调人的心态中和为好,讲俗了就是自己的心里要理顺,还要跟外界理顺,别搞的性情暴躁、攻击性很强。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中和”是《四书》之一《中庸》提出的核心思想之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达到“中和”就世界和谐了。

搜索更多有关“孩子学王阳明避免玻璃心,安志强趣讲王阳明.训蒙大意03...”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