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情感>正文

唐代最美爱情故事,唐代女冠诗人玩姐弟恋

人气:115 ℃/2024-04-14 05:17:28

唐代女冠诗人:玩姐弟恋,讲黄段子,没有婚姻,却不乏爱情

文/老张在路上

唐朝道教最为发达,自从高宗尊老聃为玄元皇帝以来,历代帝王群相尊崇,并著老子的《道德经》为圣经,以道教开科取士。古语说:“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帝王对于道家学说,这样奖励提倡,社会上自然相习而成风气了。唐诗人与道士唱和之诗不可胜数,不但帝王卿相,学者文人,迷信神仙,一时风会所趋,连女子也被道家思潮所鼓动,唐公主每每修道不嫁,杨贵妃亦曾为女道士,宫人更有自请出家的,女道士成了当时的高贵阶层。

唐代出家的女道士戴黄冠,而古时女子本无冠,凡戴冠者多为女道士,因此,唐时称女道士为女冠。

唐时女道士固不乏刻苦清修的人,而借出家以便其交际自由的,也不在少数。因此唐朝变有了一种特殊的女道士,苏雪林称之为“半娼式的女道士”。女道士一般都善于吟风弄月,而其中确有天才而为当时一般诗人所称许的,大概只有两位名女道士:李冶和鱼玄机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李冶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六岁那年,曾写下一首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 她父亲认为此诗不祥: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而这也不幸被他父亲言中(原文:季兰五六岁时,其父抱于庭,令咏蔷薇云云。父恚曰:“必失行妇也。”后竟如其言)。无独有偶,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的薛涛也有这样的少女经历。相传薛涛8岁那年,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他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头都没抬,随口续上了父亲薛勋的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薛郧从这句诗里看到了女儿了早慧,又读出了不祥之意。

长大后的李冶,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善弹琴,尤工格律。后来出家为女道士,她和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陆羽和释皎然都有一番情感经历,著名诗人刘长卿也与她有密切联系。

李冶风采,近乎当代猛女。她“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就在众男士围坐的饭桌上,大讲黄段子,用陶诗笑话刘长卿:“山气(疝气)日夕佳”,刘诗人接过话应道:“众鸟欣有托”。满座爆笑。

她还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她的《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其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而载入史册的,最能确定的是李冶和陆羽的恋情,那是唐代诗坛上著名的姐弟恋。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陆羽24-25岁时结交了四十多岁的皎然大师,成为“缁素忘年之交”。皎然入选《唐诗三百首》中的《寻陆鸿渐不遇》,讲述的就是寻找居于湖州青塘别业的陆羽的场景。而李冶和皎然在陆羽之后似乎也有一场恋情,不过,这两个人,既非元微之之风流倜傥,亦非韩退之的彬彬君子,而是超然物外,与世无争,志行芳洁而又不同流俗的真人。这样的恋情当不能与俗世一概而论了。

陆羽出生于唐时复州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可竟陵这个地方留给陆羽的只是难以言说的辛酸。你只要翻开陆羽写的自传——《陆文学自传》,就能迎面闻到这一浓郁的伤感气息。他写道:“(陆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虽然用语诙谐,但其实也属事出无奈。貌丑和结巴也就罢了,可“不知何许人也”一句,实在让人无限同情。

陆羽是一个弃婴,《唐国史补》、《新唐书》和《唐才子传》里,对此都毫不隐讳。公元7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一座小石桥,忽闻桥下群雁哀鸣之声,走近一看,只见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男婴,男婴让严霜冻得瑟瑟发抖,智积把他抱回寺中收养。这座石桥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称“雁叫街”,遗迹至今犹在。

积公是唐朝著名高僧,而附近的寺西村里那时正卜居着一位饱学儒士李公。李公曾为幕府官吏,动乱时弃职,在景色秀丽的龙盖山麓开学馆教授村童,与积公感情深厚。积公就请李公夫妇哺育拾得的弃婴,当时,李氏夫妇的女儿李季兰已经七八岁,就依着季兰的名字取名季疵,视作亲生一般。季兰季疵同一张桌子吃饭,同一块草甸上玩耍,七八年过去,李公夫妇年事渐高,思乡之情日笃,一家人千里迢迢返回了故乡湖州。

季疵回到龙盖寺,在积公身边煮茶奉水。积公有意栽培他,煞费苦心地为他占卦取名,以《易》占得“渐”卦,卦辞上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是鸿雁飞于天空,羽翼翩翩,雁阵齐整,四方皆为通途。于是定姓为“陆”,取名“羽”字,以鸿渐为字。积公还煮得一手好茶,让陆羽自幼学得了艺茶之术。十二岁那年,陆羽终于离开了龙盖寺。此后,陆羽在当地的戏班子里当过丑角演员,兼做编剧和作曲;受谪守竟陵的名臣李齐物赏识,去火门山邹老夫子门下受业七年,直到十九岁那年才学成下山。

李冶深深地爱着青梅竹马的陆羽,无奈总是天意捉弄人,两人终难成双。从她的那一首《相思怨》诗中可看出: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这首《相思怨》深得民歌语言的通俗直白之妙处,意境高远。苦苦相思的夜里,她唯有做的是:抱琴上高楼,弹了又弹,直至弹的弦断又如何?知音少啊,连她欲托付的人,又能怎样呢?

可就在李冶身染重病时,心中思念之人不期而到,陆羽闻讯连夜急忙赶到她的病榻边,殷勤相伴,日夜为她煎药煮饭,护理得悉心周到。这段时间是她一生最幸福的,心里欣慰了,病也减轻了。病愈后的她特作诗一首《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以答谢心中人: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病中的她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人“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两句道尽了心中万语千言。可见她对陆羽的感情是很深的。诗中也隐约之中透露出两人之间有一股深层的、不可言喻的情感。显然李冶也知道陆羽的痴情爱意,但总觉得自己是空门道姑,还有自己哀伤的身世,使她感到愧疚与无奈,所以面对“欲语泪先垂,只有一醉了之”。

交游广阔造就了李冶的艳名与诗名,也为她招来了杀身之祸。

德宗皇帝听说李冶诗才很有名望,人长得也漂亮,便诏她入宫。那时,李冶已进入暮年,正栖身著名的花都广陵。接旨后,只得应命北上。她有七律《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一诗纪之。

皇帝召李冶进宫,但可惜得是李冶那时已经老了。虽然这样,皇帝还是对她“优赐甚厚”充分肯定了她的才情。被皇帝亲切召见,这种特殊的荣耀,在四大女诗人中李冶是唯一的。

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李冶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之。

开放的唐朝,造就开放的李冶。李冶一生或许在追求爱情,却未必在追求婚姻.她写过一首诗,表达其婚恋观:

至远至近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爱情起来海誓山盟,婚姻过日子了,多有同床异梦。李冶是看透了婚姻,还是害怕婚姻?她是独身主义者,她没有婚姻,却不乏爱情。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搜索更多有关“唐代最美爱情故事,唐代女冠诗人玩姐弟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