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治疗腹部胀气的按摩手法:如果你长期上腹部胀满隐痛

人气:311 ℃/2024-01-22 19:15:14

15 颈胃综合征

颈胃综合征是一组以长期难愈的上腹部胀满隐痛、不思饮食、恶心嗳气为主要症状的胃肠道临床综合征,它同时存在颈项僵硬不适、肩臂麻木现象,两者症状同步变化。近年来随着颈椎增生症的低龄化和颈肌劳损患者的不断增加,该病发生率明显提高。结合临床表现,常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范畴。

1. 复位理筋法

患者坐在四方椅上,头稍向前俯,使颈部充分显露,术者站在患者背后,采用冯天友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将偏位的棘突拨正或错位的小关节复位。然后从患者双侧的风池穴开始,沿颈项的棘肌、头夹肌、肩胛提肌进行分经、理经、镇定方法进行手法按摩或行颈项背部软组织松解术。最后用双拇指螺纹面在第二颈椎旁揉按,从正中线沿枕骨下缘向两侧冈上肌和肩井穴区以及足太阳膀胱经夹脊平推至腰骶部。每天治疗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间隔4天后再继续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手法治疗期间停止服用药物和其他治疗,以便观察疗效的可靠性。手法以补为主,兼用泻法。强度视患者自觉症状和耐受等差异不同而定,适度以患者不疼痛、不疲劳为原则。

2. 舒筋整复法

患者取坐位,头稍向前倾,使颈部充分显露。术者从患者双侧风池穴开始,沿头夹肌、竖脊肌、肩胛提肌行分筋理筋手法,松解颈项背部软组织,并于痛点做重点弹拨3~5次;然后于局部施揉法、㨰法,使肌肉充分放松,再施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将偏位的棘突拨正或错位的小关节复位;其后用双手拇指点揉双侧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各2分钟,并行捏脊术5~7遍,每遍捏至上述背俞穴处重提2次;最后患者仰卧位,术者行颈椎常规手法牵引1~2分钟结束治疗。以上治疗每天1次,颈椎旋转复位法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手法强度视患者体质、病情及耐受力而定。

3. 理筋牵旋法

①松解颈部软组织:在压痛点处施用点按法、弹拨法、捏拿法、掌按法、捋顺法等。②牵引侧旋法:患者坐于矮凳上,术者站于患者背后,一手拇指按于病损椎旁,另一肘部夹住患者下颌,手放于头侧部,上提牵引颈椎片刻,然后在两手的合力下用力旋转,可听到响声,手法完毕。

4. 俯卧冲压法

俯卧冲压法适用于颈胸界区(颈6至胸3)的关节错位。以颈7棘突左偏、胸1棘突右偏伴压痛为例。患者俯卧于软枕上,头向床边悬空,面向左颈部放松,术者立于床头,右手掌根按于颈7棘突左侧,力点落在椎板(棘突根)部,左手掌根部按于胸1~3棘突右旁作定点。令患者深呼吸,当其呼气时,术者双手用有限度的冲压力下按,右手“动点力”稍加大,可重复2~3次。由于术者双手作用力方向不同,对旋转式错位较易复正,对滑脱式错位,可改为双拇指同按于后突的椎旁两侧,以双掌牵拉头颈时双拇指加按压力,以达到牵引推正之目的。

5. 仰卧垫压推肘式复位法

仰卧垫压推肘式复位法适用于颈7至胸5的单椎后凸滑脱式错位和侧弯侧摆式错位。患者先背向术者左侧卧,术者立于其后,摸准患椎棘突,以靠近患者头部一侧的手作为垫托之手,伸直拇指、屈曲其余四指呈握拳状,使大鱼际肌鼓起,以此大鱼际肌贴于患椎棘突上,嘱患者转为仰卧,术者此时手被压于患者上背之下,大鱼际垫于患椎棘突之下。嘱患者屈肘,掌背靠于颈部两侧,双肘向中间相互靠拢。术者用另一手及胸部将患者双肘抱压于前,嘱患者深呼气,在呼气末迅速向下冲压,可闻“咯”的响声。若棘突偏歪时,患者仰卧时身体稍侧向偏歪侧,冲压时方向也稍向偏歪侧。对于体格健壮患者,术者单凭一只手的冲压力可能难以奏复位之效,可进行改进,用2人完成,助手将手置于患椎棘突下(助手立于术者对侧),而术者可用双手分别推患者两肘,稍作闪动力冲压便可奏效。此法优点在于冲压后没有俯卧冲压时偶然带来之胸闷感。

6. 立位垫压推肘式复位法

适用于颈7至胸5的单椎后凸滑脱式错位和侧弯侧摆式错位。复位方法由仰卧垫压复位改为靠墙站立位。患者双肘姿势同上,术者双手摆放位置也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术者作垫托的手背上加一叠毛巾,以免手背受伤。此方法在诊治要求快速时较流行,可以省去患者脱鞋上床再摆体位的时间。

搜索更多有关“治疗腹部胀气的按摩手法:如果你长期上腹部胀满隐痛”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