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关中丧葬制度 治棺

人气:439 ℃/2023-12-11 20:36:48

金丝楠木棺材

所谓“治棺”,就是制作或定制并装饰棺材。

活着有住房,死了有棺材,这是一个人生与死的基本需求。活着有家庭,死了有墓地,这是一个人香火传承的必由之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一个人没有棺材,就是没有收尸的人,没有办后事的人,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就是不能归位和不能转世的孤魂野鬼,就是枉披人皮,白活一世。

治棺是古法丧礼的特定程序和规定动作,礼仪典籍文本《仪礼》《礼记》《司马氏书仪》《朱子家礼》等,以及礼仪制度文本《明会典》《清通礼》等都有治棺的说法。我们对照经典依据,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供大家参酌与评述。

1、当前政策层面的有关规定

国务院1997年发布了《殡葬管理条例》,2012年、2022年进行了修订。与棺材土葬有关的内容要点如下:

(1)限制土葬。《条例》第四条说:“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允许土葬。”全国范围内,九成以上的县市,都是火葬区。

但请注意,《条例》所谓土葬,是相对火葬而言的,就是说,法规层面的限制土葬是指限制未经火化的尸体下葬。严格从法律意义上讲,火化之后下葬骨灰的,不属于限制土葬中的土葬。

就是说,骨灰是可以土葬的换句话说,尸体不允许埋,但骨灰可以埋。

(2)禁止独立建坟。《条例》第十五条说:“在允许土葬的地区,禁止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就是说,在火葬实行区域,必须在公墓和农村公益性墓地安葬逝者。在土葬实行区域,也必须在公墓和农村公益性墓地安葬逝者。

对于一般居民来说,任何情况下,都不准独立建坟。也不批准祖坟和家族墓地建设。

(3)农村人的无奈选择。按《条例》规定,市区城镇以及农村建设规划必须配套墓区。就是说,市区城镇必须建立与其人口配套的公墓,农村必须建立与其人口配套的公益性墓地。

实际上这些配套一直没有人做,即便有做的,也不适用,所以没有市场没有生意。从总体上讲,到目前为止,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但家家都要死人的,死人天天都有。怎么办?要火化,可以,烧了就是了。烧完总要有个安葬的地方。在农村,没有公益性墓地或者公益性墓地不合适等,就埋在自家的承办地里。不是一定要同政府对着干,实在是无奈之举。

自己给自己打棺材

2、规范典籍文本方面的有关来源

《礼记---檀弓》有:“既殡,旬而布材与明器。”所谓“布材”,就是做棺材。所谓“布明器”,就是造明器。明器就是随葬的物品用品等。

《仪礼---士丧礼》有:“既井椁,主人西面拜工---”椁就是棺材。古典时期,大棺材套小棺材,两层三层四层甚至更多层都有,统称椁。著名的马王堆汉墓一号辛追墓,就是四层椁。按郑玄注的说法:“既,已也。匠人为椁,刊治其材,以井构於殡门外也。”棺材一开始是现做的,后来经济社会发展了,有成品的可以购买。

《司马氏书仪》和《朱子家礼》明确将“治棺”作为丧事操作的特定程序。

《大明会典---丧仪篇》中,在立丧主、主妇、护丧、司书、司货之后,就是:“护丧命匠择木为棺。”《钦定大清通礼---丧礼篇》在立丧主、主妇、防丧、司宾、司书、赞、祝、诸执事人之后,就是:“治棺”。护丧防丧是领事支事人员,司宾是迎宾人员,司货是买办人员,司书是笔墨人员,赞是司仪人员,祝是司礼人员,执事是具体事务性办事人员。

可见,治棺是丧事前期的重大事项。有棺材之后,才有入殓,才有后面的一系列丧仪。

3、棺材的形状和规格

大体上讲,宋代以前,棺材的形状是长方体,头尾的大小是一样的,靠葬制以及棺壁图案等区分前后。而且,棺材是两层或两层以上,外面叫椁,里面内棺叫棺,合称为棺椁。两宋以后,在司马光和朱熹的倡导下,废椁用棺,棺材“头大尾小”才逐步成为规制。

自古以来,棺材的规格大小,都没有一个确定性标准。一定程度上讲,棺材的大小取决于用料,木料大,棺材相应也大。主要是看主家的治丧想法和资材实力。

司马光说:“椁虽圣人所制,自古用之,然板木岁久,终归腐烂,徒使矿中宽大不能牢固,不若不用之为愈也。孔子葬鲤,有棺而无椁。”朱熹在《家礼》中说:“治棺。护丧命匠择木为棺,油杉为上,柏次之,土杉为下,其制方直,头大尾小。仅取容身。勿令高大及为虚檐高足。”

明清时期,《朱子家礼》是各种礼仪制度的规范范本,用棺不用椁,棺材“头大尾小,仅取容身”的形制被确定下来。我们现在棺材的式样和大小的习俗要求,就是从《朱子家礼》来的。

实际生活中,有用三个数字标识棺材大小的说法,如“一二三”“二三四”“三四五”“四五六”五六七“六七八”“七八九”等。这里的数字单位是“寸”,代表的是棺壁的厚度。即第一个数字是棺底的厚度,第二个数字是棺两边壁的厚度,第三个数字棺盖的厚度。如“四五六”棺材,就是四寸厚底板、五寸厚边板、六寸厚盖板。

棺材越厚,用料越粗,体积越大,花钱越多,档次越高。

不同材质,棺材的档次是不一样的。木质棺材,以紫檀最为名贵。一般居民家庭用杉木或杂木。

4、棺材的打理和装饰

就像住房需要装修装饰一样,棺材入住前也需要装饰和打理,然后才能殓葬使用。当然,有精装修的住房可以直接入住,有装饰好的棺材也可以直接使用。但大多数情况下,棺材都是现时制作的,是需要按特定礼仪和习俗要求进行整理和打理的。实际生活中,家有丧事,需要置棺下葬的,在入殓之前,一般都要对棺材进行必要的也是特定的整理打理或修饰装饰。

《朱子家礼----丧礼》关于“治棺”的要求是:“内外皆用灰漆,内乃用沥青溶泻,厚半寸以上,炼熟秫米灰,铺其底,厚四寸许,加七星版底,四隅各钉大铁环,动则以大索贯而举之。” 其要点如下:

(1)棺材内外皆用灰漆。

(2)内部溶涂沥青半寸。

(3)棺材底部要用烧炼的粘性高粱米灰铺底,四寸许。

(4)在灰底上加盖七星板。

(5)棺材下部四角钉上大铁环。

棺材如何装饰,如形状设置、图案雕刻等,各地文化不同,习俗也不一样。官方也没有统一规定,随俗就是了。

归结一下。家有丧事,可以独立建坟的,应当治棺,即制作或定制棺材,也可以直接购买成品棺材。棺材使用什么木料?需要多大规格?根据主家的意愿操作。棺材如何打理和装饰,遵循当地习俗。但需要明白一个基本点:自古以来,从孔子孟子到司马光朱熹,这些礼仪大儒都是反对丧事靡费的。治棺一定要基于家庭的资材实力,不能“以死妨生”或“以死废生”。

马王堆一号墓主人辛追夫人(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

马王堆汉墓一号辛追墓(木椁)

最外第四层外椁(黑漆素棺)

次外第三层外椁(黑底彩绘漆棺)

第二层外椁(朱底彩绘漆棺)

内棺

搜索更多有关“关中丧葬制度 治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