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娱乐>正文

电影演员达式常的现状,著名演员达式常终生只爱一人

人气:176 ℃/2024-04-06 16:23:03

(达式常)

今生没演够,来世再享受!2023年,达式常参演的新电影杀青,阔别荧幕多年,我们期待他的作品。

从俊朗帅气的《年青的一代》《走进暴风雨》中,踏着《春苗》浴血《难忘的战斗》,只待《人到中年》《燕归来》时,那一刻有洒向大地的《曙光》。

作为上世纪60年代的美男演员,达式常被影迷们捧为“王心刚第二”他演技超群,是现在很多流量明星难以攀登的高度。

在戏中,达式常是女神收割机,与他合作的女艺人鼎鼎有名,比如曹雷、李秀明、赵静、吴海燕、尤嘉、陈烨、顾玉琴、刘佳、邓婕等等。

在戏外,他一生钟情自己的初恋妻子,对爱情忠贞不渝。

作为妻子的王文皓,深知达式常心里最痛苦的所在,想到丈夫每次忍不住双手颤抖的样子,王文皓给他鼓励陪他走出心魔..

(达式常)

凄风苦雨的童年

达式常幼时家中孩子多,上面的四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妹都没怎么上过学就出去打零工挣钱,

等到达式常出生时,家里能当的东西都拿去换成钱换成粮了,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几个。

一家人等着吃饭,父亲紧锁的眉头让屋里的愁云惨雾散不出去,

看着几个孩子摆地摊,捡煤渣,做学徒,不能让他们一辈子这么下去,总得有个出息的!

父母东拼西凑找人借钱,举全家之力把达式常送去了学校。

(青年达式常)

1953年,13岁的达式常考入上海久负盛名的格致中学,

得知有奖学金政策,他埋头苦读,别人学到6点,他学到8点,

只要可以为家里减轻负担,这些辛苦在他看起来都是值得的。

当他拿回奖学金的那一刻,母亲正在帮人浆洗衣服赚些微薄的薪水补贴家用,

她头上的银丝刺痛了达式常的眼睛,“妈,爸,以后我上学不用你们这么辛苦了,我可以拿到奖学金!”

父母激动的看着达式常手里的奖学金,那一刻他觉得家中的门楣都变得光亮了“好好,我儿有出息!”

(达式常)

1959年,18岁的达式常已经有1米八三的个子,

带着青涩和阳光,他顺利考入上海电影专科学校,从此与表演结下不解之缘。

他的班主任是孙道临,同班同学里有一位名叫王文皓的女学生,对达式常有些好奇。

为何好奇,年轻人相约去看电影,爬山,周末去公园踏青这些娱乐方式达式常都不太去凑热闹。

他对于练习基本功和图书馆更有兴趣,形体课上老师都劝他“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

达式常练完一遍总觉得不满意,再来一遍吧!

(达式常)

这些都被王文皓看在眼里,下课后去图书馆一看,达式常果然在这儿。

王文皓主动和他聊起世界名著,达式常礼貌的对答,越聊越投机,

坐在靠窗的位置上,王文皓看到阳光洒在达式常的身上,越看越温暖。

而达式常心里其实也早已经对王文皓动了心。

(达式常参加节目)

一次动心,一生用心。

原来不是达式常不去看电影,是他一直在找机会想和王文皓一块儿去,

以他此刻的经济条件,想看电影的钱得省吃俭用攒下来,两个人的票他得多饿几天肚子。

王文皓心疼自己的男朋友,她家里父母早逝,一直过的节衣缩食,能考上大学多亏了哥哥姐姐给她拿钱供她读书。

两颗年轻的心碰撞在一起,加上同样出身贫苦,他们惺惺相惜。

上学期间王文皓因为长时间营养不良,身体底子薄,居然病倒了,作为男朋友的达式常肩负起照顾她的任务。

(达式常近照)

王文皓的哥哥姐姐知道后,都赶来看望她,见到妹妹身边有人照顾他们很放心,要给达式常留下一些钱,达式常不肯收。

“你的哥哥姐姐给你看病花了不少钱,我知道你善良,现在有我在,你不用有心理负担的。”

听到达式常的话,王文皓感动不已,她控制不住流下眼泪“谢谢你,你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爱与责任。”

王文皓休学一年,达式常肉眼可见得瘦了一大圈,1962年毕业后,他进入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当演员。

王文皓晚一年毕业,于1963年被分配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文学编辑。

(达式常剧照)

达式常的生重心依然是围绕着王文皓的,因为他外形儒雅,潇洒帅气,厂里非常看好他,

1965年,厂里安排给他一部影片,在《年青一代》中饰演地质队员“林育生”,达式常初出茅庐却将人物刻画的饱满生动。

随后,他又主演了《兄妹探宝》和《柜台》两部影片。

拿到工资和补贴达式常会买些王文皓爱吃的水果和点心给她送过去,有时候王文皓单位同事看到了,会开玩笑说“你家的那位贴心人来了。”

王文皓嘴上不好意思着,心里却比蜜还甜。

(达式常剧照)

1966年,大地被狂风暴雨席卷,所有的文娱活动全部被停止了,达式常被下放到农村劳作。

他担心王文皓的身体,不让他跟着自己,王文皓收拾了两人的行李,把门落了锁,

对达式常说“你要是说一句不要我了,我就自己走,不然你就得让我跟着你。”

达式常哪里说得出,他紧紧拥抱住王文皓“我一定不会辜负你”

经历重重磨难,他们依然坚定的站在彼此身边,

王文皓身体单薄,几乎不能给达式常帮上什么忙,她洗衣服,烧水,让王文皓回来能方便一些。

(达式常在片场)

患难之中的真情,实在难能可贵,这一年的10月1日,两个人携手进入婚姻,

尽管婚房不到7平米,也足够王文皓用爱将家中每一处填满。

婚后只要达式常在家,王文皓就亲自下厨做饭,穷人的孩子会的这些基础技能,并没有让他们的生活锦上添花,只是基本的生存需要。

(达式常与友人)

1977年,王文皓生下女儿达秧,只有达式常知道,妻子从怀孕开始就经受了太多搓磨,

产后的她身体羸弱,风大一些,她的鬓角就吹得生疼,

达式常为她准备了一年四季不同的帽子,出门就会叮嘱她一定要戴上。

许多夫妻恋爱时蜜里调油,婚后渐渐疏远,达式常和王文皓却越爱越深,

他们风雨中同行,苦难中扶持,只要有你在,前路多少荆棘,我们劈开它就是。

(达式常获奖)

1973年,达式常重回荧幕,《春苗》《难忘的战斗》《万里征途》《东港谍影》《曙光》《燕归来》《他们在相爱》《人到中年》《谭嗣同》《江南书剑情》让达式常的脸成为电影院里的收视保障。

随之而来的是“百花奖”“金凤凰奖”“金鸡奖”等多项大奖让他满载荣誉而归。

在达式常获奖后,最感谢的人是他的妻子王文皓,不仅仅是王文皓为他生下女儿,支持他的工作,更主要的还是王文皓对他的理解,对他的开导。

(达式常)

拍戏是与死神擦身而过的体验

达式常心里一直有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山,很多人不清楚,甚至看不出来,只有王文皓知道,他在压抑着自己。

现在有些演员拍戏,替身多种多样,文替武替,背替,手替,下不了水,上不得山,受不了热,挨不了冻,片酬一拿,剩下拍戏的事就好像是别人的工作了。

老一辈艺术家们追求的是精益求精,为了一个镜头,他们私底下反复练习无数次,

因为胶片太珍贵了,浪费一点都让人心里愧疚不已。

凡事亲力亲为,不光是一句口号,当初《五朵金花》里的杨丽坤就因为在影片中请人代配音,被周恩来总理严格要求学好普通话。

(达式常剧照)

后来《阿诗玛》开拍,周总理还亲自打电话询问,杨丽坤是否自己配音?

可见那时的艺人对待拍戏的态度是多么严谨认真。

达式常为了一个角色,把剧本都翻的卷了边,他随身带着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写满了观后心得。

拍摄《书剑恩仇录》时正是冬天,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斯文,达式常眉毛、胡子上全是冰碴子,手指冻的没有知觉了还要拍摄抚琴的戏份。

(达式常)

拍摄骑马射箭的镜头时,达式常还要拉弓,立马,射箭,马儿不好控制,地上还因为积雪湿滑,每一个镜头都被加大了难度。

达式常为了让射箭的架势更加威武,他把缰绳只挂在小手指上,

在马儿快速的奔跑中一箭射出,尽管影片播放时,只有一个侧身的镜头,但惊险程度,让达式常想起都觉得有些后怕。

正是因为一丝不苟的态度,他才给自己留下深重的心理阴影。

在拍摄影片《万里征途》时,达式常有一场驾驶卡车的戏,第一遍拍完,摄影师觉得镜头有些不满意,达式常没有任何异义,上车就准备开始第二遍拍摄。

(达式常剧照)

道路很狭窄,按拍摄要求得速度快,转弯急,稍有不慎连人带车摔下去粉身碎骨。

拍着拍着,达式常感觉方向盘有些失控,他狠狠地踩刹车眼睛死死盯着前方的道路。

等车停住,达式常才发觉自己身上的汗毛都吓得竖了起来,后背一阵阵的发凉,

原来,卡车的一个轮子已经冲出路面,在悬崖半空挂着,工作人员吓得脸都白了。

这一次经历让达式常心中对开车有些抗拒,但是《东港谍影》拍摄时,也有开车的镜头,

(达式常剧照)

为了呈现出效果,不耽误拍摄进度,达式常还是坐上了驾驶座。

这一次,达式常为了拍摄效果,不断按照要求踩油门,车子行驶在蜿蜒的公路上,导演喊着快点再快一点!

突然“砰”的一声,四周的都安静了,汽车在转弯时快速撞向了旁边的山上。

车里到处都是碎玻璃,女主角尤嘉满脸是血倒在达式常身上,后座的毛永明和王定华还有些意识,两个人浑身疼痛。

达式常觉得那一刻空气都凝固了,直到全部人被抬下车送往医院,他才注意到自己腿上有一道长长的伤口,刚才情急之下他竟然没有察觉到自己哪里痛。

(达式常)

也是因为这件事,达式常再也不肯开车,一次被蛇咬,终身怕井绳。

此后,只要有什么事出门就打车,没事坐公交挤地铁都很方便。

也要感谢现在交通通讯的发达,让很多不方便的人,实现了出远门的的梦想。

王文皓知道他曾经因为开车被落下强烈的心里阴影,她对达式常说“不开车咱们就坐车,谁都有恐惧和害怕的权利,这个秘密我就陪你一起藏着。”

(达式常)

妻子的鼓励让他放下顾虑,达式常年轻时住的房子很小,买不起车,那时拍戏没有片酬,每个月按时拿工资。所以也没有买车的想法。

很多影迷知道他家在哪里,还跑过去看他,王文皓礼貌的接待粉丝们,

也有一些偏激的粉丝,写来求爱的信,达式常怕妻子看到不高兴,没想到王文皓觉得很骄傲

“别人只能看你的戏,我却能吃你做的饭,和你生孩子,她们羡慕去吧,我们过日子,不用理会。”

(达式常)

83岁的上班族,换一种工作形式。

这么多年达式常和妻子恩爱如初,女儿在父母的影响下,对家庭充满热爱和希望,

一直到2001年,达式常终于攒够钱在上海买房。

已经61岁的他退休不退岗,接连拍摄了《第二春》《归途如虹》《阿郎在北京》《代号利剑》《永远的战友》《雷雨》

他早已习惯了上下班坐公交,骑自行车,妻子王文皓就在家给她做饭,下雨了坐车给他送伞,天冷了帮他准备好出门的帽子手套围巾。

(达式常)

今年,达式常已经83岁了,他在武康路上的上影演员剧团上班,

早上9点出门,10点来到剧团开始忙活。

他的录音棚在4楼,没有空调没有电梯,达式常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

他在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中文精装版《牛虻》录制配音。

达式常希望以这种方式做到老有所为,回报国家和党,回报热爱他的观众们。

(达式常在录音棚)

今年,他参与拍摄的新戏《昆仑山下大医生》杀青,这部电影拍摄时现场条件艰苦,

达式常阔别荧幕多年,此次现身是因为牛犇不能前往拍摄,他临危受命赶来救场。

一落地新疆,达式常几乎没怎么休息,他一边试装、定造型,一边看剧本和导演认真商量设计起表演的细节。

他说“我早一些到,就能腾出时间多试一试戏。”

(达式常在新戏现场)

这是一位银发老者对待他所热爱的事业表现出无比的真诚,他总想着,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贡献,不辜负国家不辜负观众。

达式常拍戏多年,面对诱惑不曾动心,在工作岗位上矜矜业业,他是真正年轻一代的曙光,昔日的荧幕男神如今依旧神采飞扬!

搜索更多有关“电影演员达式常的现状,著名演员达式常终生只爱一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