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如何去做?新时代教育丨为什么当老师

人气:321 ℃/2024-02-20 05:01:20

一壶酒

经历三十年的发酵与积淀

褪去初时的浓烈与冲口

将锋芒润化成醇馥绵长的佳酿

一个人

经历三十年的磨砺与成长

消去少时的青涩与莽撞

将棱角打磨成温润如玉的模样

有这样一群人,将自己的根深深的扎进兰州大学这片学术的沃土,一站,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很长很长,岁月悠悠,一万多个日夜在笔尖辗转;

三十年,亦很短很短,时光荏苒,从青丝到白头仿佛只在刹那间。

为什么选择当老师?他们用三十年给出了答案。

文学院张进老师深情回忆了自己从教三十年的经历,“这三十年正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事业大变革大转型大发展的三十年,我个人既是教育改革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和受益者。我深感教育事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深知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面向未来,我定当加倍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教育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岁月的洗礼让离退休处的宋德明老师愈发从容温和,从1985年6月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宋德明老师在平凉第二中学从教十年后调入兰州大学,开始从事军事课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他的33年从教生涯中,24年在兰大度过。

对这片承载了半生记忆的土地,宋德明有着深厚的眷恋:“33年的教育工作历历在目,33年的风雨历程日久弥新。“在兰大,‘勤奋、求实、进取’的学风激励着我,‘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感召着我。在这里,一代代的兰大人在坚守中传承,将立足西部,创建一流大学的奋进之笔写在陇原大地上。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兰大人将能够乘坐建设好的城市轻轨往返于建设好的“新”榆中校区和“新”城关校区之间。那时有人会在30年从教记忆发出这样的感言:萃英山,我母校的山。”

三十年的教学生涯如白驹过隙,外国语学院的卢雨菁老师谈起自己的三十从教生涯感慨万千:“难以置信,自己已从教30年。正所谓春华秋实路漫漫,轻舟已过万重山。回想过去30年,有喜悦、有满足、有遗憾、有憧憬,也难免伴着淡淡的忧伤,从站在讲台紧张到大汗淋漓到从容讲好每一堂课,一路相伴的是不倦怠的求知欲、对学生的爱心以及永远年轻的心,倏忽间当年别人口中的“青椒”已头发花白。回望自己兢兢业业的教书生涯,自认没有虚度年华。”

回忆过往的选择,外国语学院卢雨菁老师说:“高校教师就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清贫、扛得起压力、坐得住冷板凳,当了教师才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懂得这个职业的使命。还好,我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时间似乎对毛丽萍老师有着格外的优待,提及自己在校医院的三十年,毛丽萍老师感慨良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沧桑洗尽过往年华,却洗不去心中对兰大深深的情愫。我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岗位上用医者之心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未来,我将继续以50岁的精力,40岁的心态,30岁的激情不断地做好服务,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广大师生员工更健康更有活力地投入每天的工作中。”

从洮水之畔到黄河之滨,从岷县师范毕业的懵懂少年到如今略染双鬓的中年教师,三十年教育经历弹指一挥间,化学化工学院张辅民老师发出了“逝者如斯夫”的感慨。他说:“感谢父母和所有的老师,是他们将一个农家小孩教育、培养成了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一名教师;祝愿天下所有的同仁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桃李满天下;祝愿兰州大学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再创辉煌;祝愿我国的教育事业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早日实现中国梦!”

基础医学院魏虎来老师从稚嫩青涩的意气书生到两鬓斑白的资深教师,带着曾经激越昂扬的豪言壮语在前行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在他看来,“三十个春秋的坚守与付出,伴随着三十年的风雨兼程,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成长的铺路石。年复一年,送走一批批意气风发、青春阳光的学子,我们收获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深深的皱纹,失去的是青春年华和缕缕青丝。斑斑白发书写的是对学生永恒的爱,条条皱纹刻下的是艰难求索的行程。教师是份永葆青春活力和不断挑战自我的职业,三十年又是个新起点,不忘初心,勤奋耕耘,我愿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腾飞再创佳绩。”

历史文化学院徐黎丽老师用一首《我庆幸》来概括自己的三十年从教生涯。

我庆幸

当我捧着精心准备的教案

第一次走上讲台时

遇到的是一双双

清澈单纯却渴望知识的眼光

于是

我喜欢和他们

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

我庆幸

当我把边疆研究

作为科学探索的方向时

梦想

翻过大山淌过河流后

看见守边的牧民和战士

于是带着徒儿

一边读书、一边行路、一路交朋友

终于

我们来到了祖国的边境

我庆幸

当我从教三十年时

我的爱人也从教三十年

如今我们

黑发变白发、近视变老花、皱纹布满脸颊

但我们仍然

把教学PPT做了又做,文章改了又改

因为我们是老师

我们庆幸

我们是坐落在

黄河岸边的兰州大学的教师

尽管

黄河水黄、祁连山高、腾格里山沙漠很近

但白白的雪山、绿绿的草原和沙漠中的绿洲

是我们永远的家园

三尺讲台,一方黑板。

两鬓苍苍,哺育桃李。

回首过去,他们的故事,平淡却不凡;

展望未来,他们的精彩,未完待续。

内容来源丨兰州大学新闻网

编辑丨谭紫莹 张本志 李爽

责任编辑丨贺伟

主编丨肖坤

搜索更多有关“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如何去做?新时代教育丨为什么当老师”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