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食物四气五味指哪些?调食物的四气五味来养生

人气:220 ℃/2023-12-08 01:35:10

  • 第01讲食膳美容(一)第一节美容食物概述

    四气或四性是指食物所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寒和凉为同一性质,属阴;温和热为同一性质,属阳。而寒与凉、温与热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因此,食物的四性理论实质上是说明食物寒凉和温热两种对立的性质。

    1.寒凉性质的食物多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保护人体阴液,纠正热性体质或治疗热性病症,主要用于热性体质和热性病症。

    (1)凉性食物:荞麦、薏米、绿豆、豆腐、菱角、白萝卜、冬瓜、丝瓜、油菜、菠菜、苋菜、芹菜、梨、鸭蛋等。

    (2)寒性食物:苦瓜、黄瓜、蕨菜、竹笋、莲藕、荸荠、西瓜、紫菜、海带、蛏肉、田螺等。

  • 2.温热性质的食物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等作用,能够扶助人体阳气,纠正寒性体质或治疗寒性病症,主要用于寒性体质和寒性病症。

    (1)热性食物:芥子、鳟鱼、桂皮、辣椒、花椒等。

    (2)温性食物: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橼、佛手、鸡肉、羊肉、狗肉、鹿肉等。

3.平性类的食物由于其寒热之性不明显,性质平和,适合于一般体质,不仅单味应用广泛,而且还可与寒性或热性的食物配伍,从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鲤鱼、墨鱼、赤小豆、四季豆、花菜、土豆、杏仁、枇杷、无花果、花生。

  • 五味,是指食物所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1.辛味:发散、行气、行血、健胃

    表证——生姜、胡荽

    气血运行不畅——陈皮

    增进食欲——辣椒、胡椒

    生姜、大葱、洋葱、韭菜等

    2.甘味——滋养、补脾、缓急、润燥

    体质虚弱或虚证——山药、大枣

    脾胃虚弱——粳米、鸡肉

    拘急腹痛——饴糖、甘草

    润肠通便——蜂蜜、甜杏仁

    面杂粮、蔬菜、干鲜水果、鸡鸭鱼肉类等

  • 3.酸味——收敛固涩和生津

    虚汗、久泻、遗精、带下

    涩肠止泻,可用于久泻,也可用于津伤口渴——乌梅

    西红柿、山楂、葡萄、杏、柠檬、橙子等。

    4.苦味——清热、泄降、燥湿、健胃

    热性体质或热性病症——苦瓜

    湿性病症——陈皮

    苦菜等

    5.咸味——软坚、润下、补肾、养血

    大便燥结——海蜇

    补肾——淡菜、海参

    养血——乌贼、猪蹄

    海产品、猪肉、狗肉、猪内脏等。

    6.淡味——渗湿、利尿

    水肿、小便不利——茯苓、薏苡仁、冬瓜

    7.涩味——收敛

    遗精、滑精——莲子

  • 食物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作用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即“补”“泻”与“调”。

    1.补益脏腑。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体的功能低下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中医学把这种病理称为“正气虚”,其所引起的病症称为“虚证”。

    中医主张体质虚弱、慢性虚证患者可用血肉有情之品来滋补。如鸡汤可用于虚劳,当归羊肉汤可用于产后血虚,牛乳饮用于病愈后调理,猪骨髓用于补脑益智,动物脏器用于滋补相应的脏腑等。

    2.泻实祛邪。外部致病因素侵袭人体,或内部功能的紊乱和亢进,皆可使人发生疾病。如果病邪较盛,中医称为“邪气实”,其证候则称为“实证”。如果同时又有正气虚弱的表现,则是“虚实错杂”。此时既要针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调理,又要直接去除病因,即所谓“祛邪安脏”。如大蒜治痢疾,山楂消食积,鳗鱼治肺痨,薏米祛湿,藕汁治咳血,赤小豆治水肿,蜂蜜润燥等。有些食物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如李时珍曰:“鸡子黄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甚验。”

  • 3.调整阴阳。中医学把人体内对立统一的双方称为“阴”“阳”两大方面,认为阴阳双方的调和是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人们把人体内阴阳失调所出现的两种性质相反的病变状态,分别用“寒”“热”来表示,根据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饮食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就可以相应地调整人体的寒热状态。

    如阳虚的人可用温补,选牛肉、羊肉、狗肉、干姜等甘温、辛热类食品助阳气;而阴虚的人当用清补,选百合、淡菜、甲鱼、海参、银耳等甘凉、咸寒类食品养阴生津。

饮食得当则可起到维持阴阳调和的作用,另外,对因为阴阳失调所致的疾病状态,利用饮食的性味也可进行调节,从而养生、美容、预防和治疗疾病。

  • 第二节粮食类

    大麦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咸。归脾、胃经。

    【功效】益气,养颜,和胃,宽肠,利水。

    【应用】常用于食滞泄泻,小便淋沥涩痛,水肿;主消渴,除热,调中;消化不良,食积,大便秘结等症。

    【应用举例】大麦汤(《饮膳正要》)。

    组成:羊腿肉2000克,草果5个,大麦400克,盐适量。

    荞麦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下气消积,止带浊,消瘰疬。

    【应用】常用于慢性泄泻、肠胃积滞、男子白浊或女子赤白带下等症。经常食用可减肥轻身。

    【应用举例】荞麦馒头(《清稗类钞》)。

    组成:荞麦面250克。

  • 薏苡仁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淡。归脾、肺、肾经。

    【功效】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应用】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细腻光泽,常用于消除痤疮、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等症。

    【应用举例】麦门冬粥(《圣济总录》)。

    组成:鲜麦冬汁50克,鲜生地黄汁120克,生姜10克,薏苡仁30克,粳米50~100克。

    赤豆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酸。归心、小肠经。

    【功效】治热毒,散恶血,通乳汁,利尿除湿。

    【应用】有利尿效果,可减肥轻身。常用于热毒痈肿、水肿等症。

    【应用举例】蜜酒方(《古今医统大全》)。

    组成:蜂蜜1200克,水2000毫升,桂心、胡椒、良姜、红豆、砂仁各5克,酒曲120克。

  • 黑大豆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功效】活血利水,调中强身,解毒。

    【应用】煮汁服用于身面浮肿,治疗热毒疮肿;熟食对病后或体虚者发挥滋补作用。

    【应用举例】天冬饼(《太平圣惠方》)。

    组成:天冬(天门冬)1000克,芝麻12克,蜂蜜60克,黑豆粉500克。

    绿豆芽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开郁,利湿祛痰。

    【应用】常用于湿热郁滞、痰多咳嗽、食少体倦、热病烦渴、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心胸烦闷、肝气郁滞等症。

    【应用举例】拌莴苣(《清稗类钞》)。组成:莴苣250克,绿豆芽100克,芹菜50克,生姜10克,芝麻油、糖、醋各适量。

  • 山药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肺、脾、肾经。

    【功效】健脾胃,补肺气,益肾精,延年益寿,固涩止遗。

    【应用】常用于肾虚、早生白发、头发干枯易折、脾虚口臭、面黄羸瘦等症。

    【应用举例】参枣鸽肉饭(《中医食疗—儿科分册》)。

    组成:鸽肉100克,淮山药20克,糯米50克,党参10克,大枣8枚,生姜、酱油、芝麻油、白砂糖各适量

  • 第02讲食膳美容(二)第三节蔬菜类

    旱芹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苦。归胃、肝经。

    【功效】平肝,清热,祛湿,利尿通淋。

    【应用】常用于肝阳上亢、眩晕头痛、面红目赤、中焦湿热阻滞、小便不利、口臭等症。

    毛笋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归大肠、肺、胃经。

    【功效】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滑肠,透毒。

    【应用】常用于大便不爽、痰热内结、血热毒盛痘疹不出者。

    【应用举例】八宝肉(《随园食单》)。

    组成:猪肉300克,淡菜60克,海蜇60克,笋120克,香菇30克,八角茴香60克,火腿60克,核桃4个,麻油30克,酱油、料酒各适量。

    莴苣

    【性味归经】性凉,味苦。归心、小肠、胃经。

    【功效】泻心,开胸膈,通经脉,利尿,通乳。

    【应用】常用于上焦有热、口臭、风火牙痛、牙龈出血、乳汁不通、痰火凝结、气滞不通、小便不利、尿血等症。

  • 葱白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祛痰开胃,散寒通阳,解毒消肿。

    【应用】常用于阴寒型痈肿疮毒、小便不利等病症。

    【应用举例】附片羊肉汤(《中国药膳学》)。

    组成:附片30克,羊肉2000克,生姜50克,葱50克,胡椒6克,食盐10克。

    芥菜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胃经。

    【功效】宣肺豁痰,利气温中。

    【应用】常用于寒饮内盛、咳嗽痰滞、胸膈满闷、食少纳呆、大便秘结、疮痈肿痛、耳目失聪、牙龈肿烂、胃寒腹痛等症。

    【应用举例】冬瓜煎(《古今医统大全》)。

    组成:冬瓜(东瓜)500克,芥菜、盐、醋、蜂蜜各适量。

    生姜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

    【功效】发表散寒,止呕化痰,解毒。

    【应用】常用于阴寒型痈肿疮毒、恶心呕吐、咳嗽痰多等症,解鱼蟹、生半夏、生天南星等药物的毒。

  • 番茄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酸。归脾、胃经。

    【功效】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活血。

    【应用】常用于口臭口渴、食欲缺乏、肌肤甲错、面色无华等症。

    【应用举例】西瓜番茄汁(《中医食疗—儿科分册》)。

    组成:西瓜1500克,番茄250克。

    黄瓜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归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利水,生津止渴,养颜消斑。

    【应用】可用于清洁面部、治疗晒伤和雀斑。鲜黄瓜浸汁外敷,可治外伤掀肿、烫火伤。

    冬瓜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淡。归肺、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效】润肺生津,化痰止渴,利尿消肿,清热祛暑,解毒排脓。

    【应用】常用于暑热烦渴、痰热咳喘、水肿、脚气、胀满、淋病、消渴、痤疮、面部色斑、痈肿等症,还能解鱼、酒毒。

  • 丝瓜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凉血,通经活络,增白祛皱。

    【应用】用于防治痤疮和色斑,可常食用丝瓜或用丝瓜液擦面。

    百合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微苦。归心、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养阴清热,清心安神。

    【应用】常用于阴虚羸瘦、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眼圈发黑、两颧潮红等症。

    【应用举例】芡实百合粥(《实用中医内科学》)。

    组成:芡实60克,百合60克,糯米适量。

  • 木耳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胃、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宣利肠胃,活血。

    【应用】常用于血热所致腹泻、崩漏、尿血、齿龈疼痛、脱肛、便血等症。还有预防血栓症的发生,清除体内异物、杂质等作用。

    【应用举例】煨海参(《清稗类钞》)。

    组成:香菇、黑木耳各15克,海参100克,姜丝、蒜泥各10克,酱油、香油、盐、味精各适量。

    银耳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淡。归肺、胃经。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养颜。

    【应用】常用于虚劳咳嗽、痰中带血、五心烦热、虚热口渴等症。

    【应用举例】银耳梨子膏(《中医食疗—儿科分册》)。

    组成:银耳10克,雪梨1个,冰糖适量。

第四节果品类

甘蔗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下气和中,滋阴润燥。

【应用】常用于口干舌燥、津液不足、虚劳羸瘦、易生皱纹、小便不利、大便燥结、消化不良、反胃呕吐、呃逆、高热烦渴等症,并解酒毒。

【应用举例】参乳五汁膏(《冷庐医话》)。

组成:人参30克,牛奶300毫升,鲜芦根60克,龙眼肉30克,甘蔗、雪梨各60克,生姜15克,蜂蜜适量。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微酸。归肺、胃经。

【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应用】常用于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目赤肿痛等症。

  • 西瓜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归心、胃、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解酒毒。

    【应用】常用于热症、暑热烦渴、热盛津伤、小便不利、咽喉疼痛、口腔发炎、口臭等症。

    山楂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利尿止泻。

    【应用】常用于肌肤甲错、面色紫暗无光、口臭等症。

    【应用举例】山楂饮(民间验方)。

    组成:炒麦芽6克,炒山楂片3克,红糖适量。

  • 苹果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归肺、脾、胃经。

    【功效】润肺健脾,生津止渴。

    【应用】凡中气不足、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脘闷纳呆者,宜为滋补果品。适宜口唇色淡、面色晦暗、干燥脱屑者食用。

    龙眼肉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心、脾经。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健脾止泻,利尿消肿。可驻颜祛皱、润肤泽面、香口。

    【应用】常用于口臭、面色无华、早生皱纹等。

    【应用举例】二仙延寿酒(《寿世保元》)。

    组成:烧酒1坛,干龙眼480克,桂花120克,白糖240克。

  • 大枣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脾、胃经。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和营卫,解药毒,降血脂,抗癌。

    【应用】常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气血津液不足、面色无华、心悸、妇人脏躁、虚劳烦闷不得眠、眼圈发黑、双目黯淡等症。

    【应用举例】益脾饼(《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生白术4两,生鸡内金2两,干姜2两,熟枣肉半斤。

    芡实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涩。归脾、肾经。

    【功效】健脾止泻,固肾涩精,祛湿止带。

    【应用】常用于脾虚纳呆、肠鸣便溏、腰膝酸软、带下、尿频、牙齿松动、口臭、早生华发等症。

  • 白果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苦、涩,有毒。归肺、肾经。

    【功效】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应用】常用于哮喘咳嗽、赤白带下、口臭、小便频数、腹泻等症。

    【应用举例】白果豇豆牛肉汤(《中医食疗——儿科分册》)。

    组成:白果10克,豇豆干30克,牛肉100克,食盐适量。

    胡桃仁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肾、肺经。

    【功效】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固齿,乌须发。

    【应用】适于须发早白、牙齿松脱及老年体虚、病后津亏所致的大便秘结、头晕耳鸣等症。外用可治疗皮炎、湿疹。

    【应用举例】红颜酒(《万病回春》)。

    组成:核桃仁(泡去皮)、小红枣、白蜜各120克,酥油60克,杏仁30克。

  • 第五节肉蛋奶类

    猪肉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咸。归脾、胃、肾经。

    【功效】滋养脏腑,滑燥生津,补中益气。

    【应用】常用于病后体弱、头晕乏力、面色无华、产后血虚、大便秘结、口臭、口干烦渴、手足心发热、面黄羸瘦等症。

    【应用举例】黄芪红枣猪瘦肉汤(《中医食疗—儿科分册》)。

    组成:黄芪10克,大枣10枚,猪瘦肉100克,食盐适量。

    猪肚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脾、胃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胃,止消渴。

    【应用】常用于面黄羸瘦、骨蒸劳热、脾虚泄泻、便溏、纳呆口臭、带下、小便频数等症。

    【应用举例】莱菔子炖猪肚(《中国药膳大典》)。

    组成:莱菔子、麦芽、神曲、陈皮、茯苓各6克,苍术、藿香、甘草各3克,山楂9克,生姜2片,猪肚200克,料酒20毫升,葱10克,盐5克。

  • 牛肉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功效】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

    【应用】常用于面黄羸瘦、中气下陷、气短乏力、自汗、发落齿松、纳呆口臭、皮肤干枯、腰膝酸软等症。

    羊肉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脾、肾经。

    【功效】祛寒补虚,温补气血;益肾气,补形衰,开胃健力;补益产妇,通乳治带,助元阳,益精血。

    【应用】常用于面色苍白无华、皮肤干枯易皱、牙齿易脱落、头发干枯易脱、早生华发等症。

    【应用举例】药肉粥方(《太平圣惠方》)。

    组成:羊肉1000克,当归、白芍药、熟干地黄、黄芪各15克,生姜(切)0.3克,粳米60克左右。

  • 鸡肉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脾、胃经。

    【功效】温中益气,补精填髓,健脾胃,降逆止呕。

    【应用】常用于面黄羸瘦、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脾虚口臭、肾虚齿松等症。

    【应用举例】鸡肉馄饨(《太平圣惠方》)。

    鸽肉

    【性味归经】性平,味咸。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壮肾、益气补血、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应用】常用于肾虚、早生华发、耳聋耳鸣、眩晕失眠、眼圈发黑、口渴咽干、恶疮疥癣、白癜风等症。

    【应用举例】参枣鸽肉饭(《中医食疗—儿科分册》)。

  • 鸡蛋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心、肺经。

    【功效】滋阴润燥,养心安神。

    蛋清润肺利咽,清热解毒;蛋黄滋阴润燥,养血息风。

    【应用】蛋清常用于咽痛音哑、目赤、热毒肿痛;蛋黄常用于虚劳吐血、热病惊厥、心烦不得眠、胎漏下血等症。

    【应用举例】三鲜蛋(《清稗类钞》)。

    牛乳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心、肺经。

    【功效】补虚损,益心肺,生津润肠。

    【应用】常用于面黄羸瘦、反胃口臭、消渴、便秘、肌肤干涩等症。

  • 第六节水产品类

    淡菜

    【性味归经】性温,味咸。归脾、肾经。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助肾阳,消瘿瘤,调经血。

    【应用】用于虚劳羸瘦、眩晕、盗汗、阳痿、腰痛、贫血、崩漏、带下、瘿瘤、疝瘕等症。适宜体质虚弱、气血不足、面色无华者食用;适宜肾虚之人腰痛、阳痿、盗汗、小便余沥、妇女白带多者食用。

    海蜇

    【性味归经】性平,味咸。归肝、肾经。

    【功效】清热化痰,消积化滞,通便,润肤。

    【应用】阴虚肺燥、两颧潮红、大便燥结、皮肤干燥者可常食。

  • 海参

    【性味归经】性温,味咸。归心、肾经。

    【功效】滋阴补肾,养心润燥,补血润肤,益气健脑。

    【应用】常用于阴虚血少、面色无华、经少、产后少乳、小便频数、肠燥便秘、失眠多梦、眼圈发黑等症。

  • 第七节调味品类

    花椒

    【性味归经】性热,味辛。归脾、胃经。

    【功效】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

    【应用】常用于齿松易脱、齿痛、目暗昏花、早生白发等症。

    干姜

    【性味归经】性热,味辛。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常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症。

  • 高良姜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脾、胃经。

    【功效】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应用】常用于面色晄白、脘腹冷痛、呕吐呃逆、泄泻痢疾等。

    小茴香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肝、肾、脾、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健胃散寒。

    【应用】常用于胃寒痛、呕吐食少、小腹冷痛、痛经、疝痛、睾丸鞘膜积液、血吸虫等症。

  • 胡椒

    【性味归经】性热,味辛。归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下气,消痰解毒。

    【应用】常用于食欲缺乏、胃口差、消化不良等;外敷治疮肿、毒蛇咬伤、犬咬伤;又可解食物毒。

    橘皮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美容润肤。

    【应用】常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口臭呕吐、泄泻、食后腹胀及黧黑斑等症。

搜索更多有关“食物四气五味指哪些?调食物的四气五味来养生”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