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马未都讲银元银锭,富县太平人传说,太平山藏银子都是用马槽装

人气:231 ℃/2024-01-21 01:26:48

2004年9月,我从深圳回到富县太平村,开始组建家谱编纂委员会。因原家谱在文革中被毁,只能以现存富县档案馆,1962年续修的太平村《李锦家谱》为据,进行重修。

在采集信息资料、调查统计时,就听到家族人口传,太平村山里,藏有金银财宝。村里有金马驹、夜明珠、珠宝、玉器等宝藏。反映最多的是,太平村李氏家族,祭祀用的那一套银器,是宫廷专用祭祀用具。可惜,文革中遗失了。

关于太平山里藏有宝藏一事,最让我信服的还是,我的堂兄六哥李春合,曾告诉我一件事。他说:“过去,听七大说,咱们太平山里藏有好多银子,都是用马槽装着。不知怎么有那么多的银子,也不知是哪里的财东家藏的。”

六哥,今年已经80多岁了,是我大伯(堂兄为五,也称五大)的三儿子,从小过继给七大为子。跟随七大久居黄陵隆坊镇。年轻时,担任村大队民兵连长。为人正直、本分,安分守己,诚实稳重,是朴朴实实一位老人。

▲富县太平村打马沟(天然养马场)

当时,对于六哥的话,我只是记在心里,并没有在意。而让我想起,父亲曾经告诉我,我们南头院之所以破产,是因为黄陵一刘姓人,勾结土匪,夜袭我家大院。用火钳、烙铁拷打我爷爷,逼饷、逼财,把我们家地下的银子都烤走了。

多年来,一直在想,我们家那么多的银子、财宝和一些宫廷用品,会不会与太平山马槽里的银子有关。但又一想,不可能,一个再富有的财主、地主,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银子。要知道,一般马槽,也有1米6至2米长,宽约40厘米,深约30厘米,可想而知,一个马槽装的银子就够多了。

七大,是父亲的三哥、我的三伯父,名曰:李永茂(凤字辈)。陕西人把父亲叫:大、大大。把自己的叔叔、伯父,以及与父亲同辈人也叫大,或大大。

我的七大,是清光绪年间生人,从小上过私塾,有文化,有修养,在当地有一定的威信和威望。家里破产后,七大带着我的奶奶和年幼的父亲,来到距离太平村12公里的黄陵隆坊镇做生意,维持生计。同时,供父亲上学,直至黄陵中师毕业。

▲富县太平村卫星地形三维图

国、共时期,富县是红区,黄陵是白区,富县太平村地处红、白两交界之地。七大能在国、共两党之间,巧妙周旋,运筹帷幄于红、白两县两地。七大是太平村南头院的管家,他说的话,有一定的可信程度。

在随后多年的考察调研中,虽然在太平村,也发现了与金银财宝有关的传说与线索。譬如:太平村人经常上陕北米脂;南方来人寻宝;马帮往来太平村;酷似小北京的太平村,房屋由谁而建,资金从何而来……但是,一直找不到依据和相应的历史事实。

直至,富县太平村李自成纪念馆布展时,发现了《鄜州志》(康熙版)记载,李自成于顺治二年、永昌二年(1645)正月,也就是撤出西安,退居南方之前,回到了陕北,神秘的进驻富县城。从富县回到西安,距离太平村5华里的现头(枧头)村,是必经之地,李自成必然要回太平村。因为,当时留守太平村的主人是李自成的舅舅石家人。

现在居住在太平村的李自成后裔,是李自成三弟家人。李自成实行联明抗清时,作为南明永厉政权的人质,随永厉皇帝逃亡缅甸,在南方还没有回来。

▲广西恭城太平村

《鄜州志》(康熙版)记载,让我对太平山里马槽藏银子的传说,增加了可信程度,很有可能是李自成藏匿的宝藏。于是,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

2015年7月1日,广西恭城重大发现,恭城枧头太平村李自成后裔口述秘传:李自成在恭城与常遇春后裔创建洪门天地会。同时,又提供了李自成藏匿宝藏的秘密口诀。其中:“宝藏太平山,面临水,背靠山,宝藏在山间。”

这首口诀,真实地反映了富县太平村太平山的地形地貌。让我更加相信,富县太平山,是李自成藏匿宝藏的地方,是大顺国金库。李自成舅舅家石氏,就是守库人。

更为重要的线索是,传说,“李自成藏有三大国库(金库),至今不知在何方。”根据李自成撤出北京的时间、路线,以及建立洪门天地会反清基地等情况,综合分析,认为这三个国库,其中,有两座在陕北。

▲富县太平村龙树

尤其是,陕南丹水流域,陕南通往陕北李自成家乡的水路通道和骡马驿站上,那一座座豪华大气的古建筑,所用的资金量,从而印证了,富县太平山里用马槽装银子,就是李自成的金库。

富县太平村的金库,是李自成大顺国三大国库之一。只要金库在,李自成必定来!

搜索更多有关“马未都讲银元银锭,富县太平人传说,太平山藏银子都是用马槽装”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