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残花全诗:残夜花香月满楼项鸿祚词三首

人气:361 ℃/2023-11-13 21:10:24

导语

1798年,项鸿祚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他的家世业盐筴,巨富,但到他父亲那一代就渐渐衰落了。

1809年,项鸿祚11岁时,开始学习诗词。1819年,项鸿祚21岁时,结婚。他的妻子是钱塘名门之女,也是一位才女。他们相敬相爱,共同创作了许多诗词。他们的婚姻被认为是清代文人中的佳话。

1826年,项鸿祚28岁时,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他希望能通过考试,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但是他屡试不中,一直没有考中进士。这让他感到很沮丧和失望。

1832年,项鸿祚34岁时,终于考中了举人。这是他参加科举的第六次。他以为这次能够顺利考中进士,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科举。

1835年,项鸿祚37岁时,因为连续两次进士试不第,而心力交瘁,患上了肺病。在这期间,他还遭到了亲友的背叛和嘲笑,使得他更加郁闷和孤独。他用尽了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块墓地,并写下了自己的遗嘱和墓志铭。同年冬天,他含恨而终,年仅38岁。

第一首《清平乐·池上纳凉》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开篇点题,描写了池上纳凉的背景。水天清话,指池水和天空都很清澈,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院静人销夏,指院子里很安静,人们在这里消遣夏日。用倒装和对仗的手法,增加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继续描写了池上纳凉的环境。蜡炬风摇帘不下,指蜡烛在风中摇曳,帘子不垂下来,显得很轻盈。竹影半墙如画,指竹子的影子投在墙上,形成一幅自然的画作。

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转而描写了作者在池上纳凉时的行为和心情。醉来扶上桃笙,指作者喝醉了酒,拿起桃笙吹奏。桃笙是一种竹制的吹管乐器,有十六个音孔,声音悠扬。熟罗扇子凉轻,指作者用一把细腻柔软的罗扇扇风,感觉凉爽舒适。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从描写夏日转向预示秋天。一霎荷塘过雨,指荷塘里突然下了一场雨,雨水打在荷叶上发出响声。明朝便是秋声,指第二天就会听到秋天的声音。

这首词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巧妙的转折,展现了作者对夏日的享受和对秋天的向往。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韵味和节奏感。词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感受。

第二首《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

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

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写词人春夜听到隔墙歌吹声的心境。阑珊的心绪形容词人此时的心情,有些朦胧、迷离,而醉倚绿琴则展现了词人试图借酒和音乐来排遣心中的愁绪。

"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词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睡眠状态,进一步描绘了内心的愁苦。一枕新愁说明词人整夜都在为新的烦恼而苦恼,而残夜花香月满楼则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形象地表现出词人的孤独和忧愁。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词人听到的隔壁的歌吹声更加清晰,繁笙脆管形容音乐的繁复和清脆,吹得锦屏春梦远则说明这音乐把词人从自己的春梦中唤醒,让他更加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孤独和愁苦。

"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词人通过描绘垂杨树影的移动,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孤独。垂杨的影子不被允许越过墙头,形象地表现了词人被隔离、无法逾越的孤独感。

这首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成功地表现了词人深深的愁绪和孤独感。从阑珊的心绪到残夜的花香月满楼,再到繁笙脆管的干扰和垂杨树影的阻隔,词人用细腻的笔触一层层地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令人感受到其深深的痛苦和无奈。

第三首《太常引·客中闻歌》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

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

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杏花开了燕飞忙,正是好春光。写故乡的春天景象,杏花盛开,燕子忙碌,春光明媚。作者用了“开了”和“飞忙”两个动词,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偏是好春光,者几日、风凄雨凉。这句转折,表示作者所在的地方却是风雨交加,寒冷凄凉。作者用了“偏”字,表达了一种遗憾和不甘,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身份是一个客居他乡的人。作者还用了“者几日”这个口语化的词语,增加了诗意和音韵的美感。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继续描写了客中的景物,杨枝随风飘荡,桃根娇嫩细小。作者用了“飘泊”和“娇小”两个形容词,形象地比喻了自己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助。作者还用了“独自个”这个口语化的词语,强调了自己的孤寂和无奈。

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写作者听到箫声的情景,箫声如一片云彩飘过墙头。作者用了“刚待不思量”这个反语,表示自己本想不去想念故乡和爱人,但却无法做到。作者还用了“吹一片”这个比喻,形容箫声的轻盈和缥缈。

这首词以客中听箫为题材,借景抒情,展现了作者对故乡和爱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转折、比喻、反语等,使得语言富有变化和韵味。词中还融入了口语化的词语,增加了亲切感和诗意。

总结

项鸿祚的词出入于五代、两宋之间,受到了欧阳修、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词人的影响,但又不拘泥于浙派或常州派的风格,自成一家。他的词风清新哀艳,婉转幽深,与纳兰性德、蒋春霖的词风较近。谭献《箧中词》评为“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幽艳哀断”。

项鸿祚的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反映了他一生不幸的遭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他用词精炼,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和韵律感。他的词题材狭窄,且囿于言愁说恨,风格不够多样。他缺乏对社会和历史的关注和思考,也没有表现出对民族和国家的忧患意识。

搜索更多有关“残花全诗:残夜花香月满楼项鸿祚词三首”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