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糖尿病引起骨结核:造福藏族同胞山水相连总关情

人气:439 ℃/2024-01-22 22:54:03

山水相连,澜沧江泛起快乐的波浪,玉洁松贞的康巴儿女,正在实现美丽健康的梦想!

2020年8月26日下午2时30分,从西藏昌都远道而来的16名患有大骨节病的藏族同胞,分批走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示教室,接受医疗专家的会诊。

连日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林剑浩一直在为这次诊疗活动忙碌着,他说:“为开展好这项医疗公益活动,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和北京厚爱关节健康公益基金会从去年就开始准备,计划筹措资金100万元,用于为16名患有大骨节病的藏族同胞进行手术治疗。”

中日友好医院骨科一部主任医师郭万首、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主任医师徐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骨科主任医师黄迅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乔青、骨关节科主任医师李虎、孙铁铮等国内顶尖级骨科医疗专家参与了这次会诊。

鞍马劳顿,为16名藏族同胞祈福

此次抵京的共有16名大骨节病患者,均来自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洛隆县。8月24日,经过一天辗转,16人到达北京。

一路走来,他们的病情一直牵动着人们的神经——

洛隆县副县长米玛琼达、县医保局局长四朗陈列陪着患者及家属,克服从高海拔地区到低海拔地区引起的不适,承受从低气压区换到高气压区产生的困倦,顾不上休息和调整,积极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做好医保对接工作。

由于患者行动不便,首都机场东航站区派出所积极提供轮椅支持,保证了接机通道的顺畅。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啊!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在赶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途中,藏族同胞忘却了病痛,在大巴车上动情地唱起藏语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疫情还没有结束,医院放射科一直较为繁忙,外地患者来京就医需做核酸检测,住院需对病人肺部进行CT检查。

16名藏族同胞到来,医院特意为他们开启绿色通道,一边进行CT检查,一边腾出床位接纳他们入院。

24日当晚,一名叫边嘎的患者突然感到腹痛。

医生们赶紧为他查血化验,发现边嘎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很高,炎症指标明显,且患者右下腹部疼痛,表现出典型的阑尾炎症状。

经腹部B超证实,边嘎患上了急性阑尾炎,考虑到其身体状况,医生决定暂缓手术,先进行消炎、抗感染治疗。

所有的劳累,都是在为16名藏族同胞祈福。这一晚,北大人民医院的医生们,忙得几乎顾不上很好地休息。

第二天,医务人员继续为16人进行相关检测,以便为他们接受膝、髋关节置换手术及术后康复治疗作准备。

昌都地处横断山脉,气候寒冷,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受恶劣的气候环境影响,加上较为落后的医疗条件,当地成为骨关节病的高发地。

2019年,昌都市洛隆县承接大骨节病社会服务试点项目。在当地,林剑浩带着医护人员翻山越岭、穿行险巇,筛查出300多名患有大骨节病的病人。

“这16名患者,有的接受过多次问诊,他们的病情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必须进行手术治疗。”林剑浩说。

伸出拇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示教室里,主任医师李虎首先对29床患者朗比进行问诊。

“患者今年47岁,女性,身高不到1.4米,这是大骨节病的典型症状。”李虎站在朗比的身边,对照投影仪上的患者关节X光片,向专家介绍她的病情情况。

“肚子疼不疼,有没有便血?”朗比听不懂汉语,一位懂藏语的医生走了过来,为她当翻译。

经问诊,大家发现朗比手臂较短,明显患有骨关节疾病,还有腹痛、便血等症状,便决定在手术前查明病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治疗。

“有没有心慌、憋气症状?”李虎又对38床女患者泽旺宗西进行问诊。

经现场测得,泽旺宗西心率为51、2次/分,偏慢,无其他特殊症状,医生们决定对其做24小时心率监测,以进一步确定患者身体情况和手术方案。

“手指出现‘类风湿’症状。”“平时抽不抽烟?”

35床男患者贡贡体重仅38公斤,检查现场,林剑浩让其伸出手、抬起手臂摸头,判断其病情。

32床患者俄加卡、30床患者布邓果,均出现血色素偏高的情况……

问病情、看片子、查指标,除1名急性阑尾炎患者暂缓手术,其他15名患者均接受了专家的细致会诊。

“目前,大约有4名患者出现贫血情况,所以我们要在围手术期考虑到术中出血及输血问题,做好备血工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北大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乔青表示,有些患者的情况相对特殊,需要在治疗过程中特别留意。

这些患者,有的步履蹒跚、行走不便,有的骨关节明显变形,生活自理能力差。

如何治疗?李虎表示,接下来会根据会诊情况制定详细的手术及康复方案,他说:“我们准备对8名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对1名患者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

环境陌生,也有大爱传递。

示教室里,藏族同胞频频伸出双手大拇指,用藏语向医护人员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

山高水远,携手跑赢医疗帮扶接力赛

目前,医学界对于大骨节病的发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

从事骨关节疾病防治工作多年的黄迅悟表示,从现有研究发现来看,居住环境、饮食及饮水质量与大骨节病的发生相关。

一直以来,国家为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基础设施,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诉求凸显,缺少医疗人才成为了制约昌都及其临近地区医疗水平提高的瓶颈。

“去年以来,我们在藏区进行了走访,发现很多发生骨关节病变和畸形的患者。”黄迅悟清楚地记得,今年,他所在的医疗队到藏区做骨科手术,最多的一个月做了80台手术,当地医疗人才短缺的程度可见一斑。

做好预防,切断疾病源头,对今后彻底消灭大骨节病有着釜底抽薪的意义。

为帮助当地做好大骨节病预防工作,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居民搬迁、换粮,改善当地居住、饮食及饮水质量。

昌都当地藏民饮食以青稞、酥油制品为主,食物结构相对单一。

“当地政府帮助学校调整饮食结构,在我们走访的一些学校,学生能吃到三顿正餐、两顿辅助餐,喝到了外省牛奶。”林剑浩欣慰地说。

谈起在藏区走访、义诊的经过,林剑浩记忆犹新——2017年的7月1日,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医务工作者,乘一辆吉普车进藏,几人载着检查设备,在昌都攀山越岭,调查当地居民的骨病情况,“高原反应严重时,晚上睡不着觉,白天没有食欲,真的考验人的体力和毅力,同去的几名医生全都掉了体重”。

时隔三年,林剑浩计划在今年9月再去昌都,检查当地的大骨节病情况。这次,他打算多带些医务人员,再多载些医疗设备过去。

“当年凭着一腔热血,颇有些‘千里走单骑’的意思,但是,我们不要把这当作传奇”,他说,“把医疗帮扶做好,使当地居民获得切实的救助,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而眼下,医疗帮扶活动已取得一些成绩。

前不久的8月15日,在昌都市委、市政府和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支持下,“北京高层次医疗专家到昌都开展‘师带徒’医疗帮扶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来自北京的10位高层次医疗专家将对昌都当地医务人员进行对口帮扶,帮当地培养高质量的医疗骨干人才。

对此,林剑浩满怀信心:“明年7、8月份,对口培养的医生便可以独立开展手术。到那时,我们会派医生前去帮助。”

他建议,当地建立专科医院,以对骨病患者进行更好的救治,而为康巴藏区培养一批“带不走”的医疗人才,是医疗帮扶的关键一步。他希望,今后除了一些特别复杂的病例,其他患者都能在当地接受手术治疗。

采访的最后,林剑浩反复强调:“我们医务工作者,是跑在这次医疗帮扶行动接力赛最后一棒的人,你们看到我们‘冲线’,而在这之前,有社会各界力量在共同为这一目标努力!”

搜索更多有关“糖尿病引起骨结核:造福藏族同胞山水相连总关情”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