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哪一个朝代:从双双化蝶的梁祝到哭倒长城的孟姜女

人气:121 ℃/2024-03-19 21:09:41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出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中不乏有至今还广为流传的故事作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等。

甚至一些作品被后世不断地更新、创作,为它作曲、唱词。

千百年来,经典的故事总是令人难以遗忘!

前人的爱情故事,总是给后世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细思发现,古人似乎特别喜欢讲述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为什么留下的经典名片以悲剧爱情为主呢?

首先,从悲剧本身入手。

莎士比亚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只有悲剧的东西才是永恒”。

鲁迅先生也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

从故事情节来说,爱情的悲剧更容易使读者或观众带入到故事剧情中。

换言之,悲剧比喜剧更能震撼人的心灵。

通常在一个爱情故事中,如果男女主人公平平淡淡、顺顺利利地按恋爱,就会使情节失去更多的起伏。

在爱情故事中,轰轰烈烈的爱情比平淡似水的爱情更能让读者长久地记住,甚至于往后流传上百年、上千年。

一个震撼的悲剧式结尾,往往是一个爱情故事的最高潮。

也往往这个高潮最能激发听众的泪腺,使之感同身受。

我们常说,泪水比微笑更能打动人心。

在现实中,我们也常常念叨着“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

爱情悲剧同理,一个有遗憾的故事结局,才能让人念念不忘。

其次,从审美范畴来讲,悲剧有三种概念:

即作为日常话语的悲剧、作为戏剧艺术类型的悲剧、作为美学范畴或审美形态之一的悲剧。

无论是《牛郎织女》或是《嫦娥奔月》这样的悲剧爱情故事。

作为戏剧艺术类型的悲剧概念不仅构成了整个悲剧理论史的核心,也因此成为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讨论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说过“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如果一个故事的结局是bad ending,这意味着这个故事会比happy ending的故事更具有话题性。

因为故事的悲剧性结尾主人公”各有各的不幸”。

人们常常会讨论,如果当初主人公怎样,结局就不会那样了。

因为有残缺和遗憾,才不会失去话题度。

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动荡不安的社会、残酷压迫的封建统治往往成为了作家描写爱情悲剧的素材。

一对有情人若要在封建社会成功地在一起,必须“过五关斩六将”,且结局是不尽人意的。

作家在故事中,或隐喻地抨击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或讽刺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理。

许多作者在自己的故事中,既把自己对美好的事物的向往尽情披露,又亲手将这些美好的事物一一打碎,借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控诉。

就好像《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生于明末清初,王朝更替的动乱环境使他将笔杆化为武器。

《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生活在混乱的阉党专权的明朝中后期。

《长恨歌》的作者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唐朝中后期。

人们喜闻乐见喜剧,因为生活需要润色;但往往流传百世的作品,都是悲剧。

中国传统神话在描写爱情悲剧时,都会给男女主人公“双双化蝶”、“鸳鸯共鸣”、“相思树缠绕”等神化结局,让整个悲剧作品得到升华,也给了听众安慰:

至少主人公以另一种方式长厢厮守了!

搜索更多有关“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哪一个朝代:从双双化蝶的梁祝到哭倒长城的孟姜女”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