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桐城汪氏白洋堂宗祠:桐城石桥冲汪氏宗谱主编

人气:441 ℃/2023-12-17 22:59:48

汪立俊—石桥冲汪氏宗谱主编

主持人:立俊宗亲 今天见到你非常高兴

兴吾总编在我面前经常提到你

今天有幸到桐城来见到你也是比较荣幸的事情

希望你能跟全国宗亲分享一下

你关于修谱这一块的一些心得体会

因为我们汪家还有很多地方没有修谱

让别的宗支有一个借鉴作用

你能简单的介绍一下

你们石桥冲汪氏宗谱的修缮的过程

汪立俊:好的

我是2008年 我家汪跃进 我哥哥回来

就是在外地回来就讲要把家里祖坟给修一下

因为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

至于祖上这些坟叫什么名字

就知道这个坟是什么曾祖父 祖父 高祖父

就知道这个坟是哪一代的

但是这个老祖宗叫什么名字我们不知道

就包括我祖父的名字我都搞不清楚

父亲因为去世的早

搞不清楚的情况下我想去找找家谱看看

就想把这个老祖宗的名字找到

因为要立碑 没有名字你立什么碑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一位在我们双港镇

这位老先生叫汪军 年龄大概有七十多岁了

我在他家里就把这个谱找到了

也找到了家里这些祖上

当时我们的谱我找了三天 四十四本

在谱上翻了三天才翻到

翻到我家里的祖宗 翻到以后呢

回来我们就把墓碑修了

我们当时在心里就萌发了一种

要把这个家谱赶快把它补修起来

在家里就组织这些人员

我辈分也算长的 在我们那一支

我们家的年龄大的哥哥

我讲我们能不能把这个谱再修一下 人家都修了

当时也得到他们的响应

他讲你搞啊 我们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在想找谁

因为我的文化程度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请了我们汪家的一位老先生

他住在合肥

我们当时就召集我们几个支系

都是姓汪的 就是在一起开个会碰个头

找有威望的人组织一个小的理事会形式那样的

哪些人负责

老先生倒是兴趣也很高

但是身体确实不太好

又是高血压 又是糖尿病

在2008年下半年12月份的时候

我们汪家有一个分支祠堂叫白陂塘

政府要在原祠堂基上要做个养老院

做个养老院我们汪家人就不同意

就说要把这个祠堂保留下来

就在这个情况下呢

就发起要修复这个白陂塘祠堂

我们这个契机正好磨合了 磨合在一起

磨合在一起以后我们当时是这样想

他们要修祠堂肯定要修家谱

那我们不如在一起

就是把这个祠堂一起修好

把这家谱再重新修一遍

这个情况下呢 我们就充分的协商

他们就提出了意见

互不干涉 互不隶属

就是你修你的谱 我修我的祠堂

但是我们工作要在一起做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达成了一个协议

就是我们这帮人还是负责修谱他们白陂塘这帮人还是负责修这个祠堂

就这样 各筹各的款

我们修谱收修谱的钱

他们筹祠堂的款归筹祠堂款

就这样我们各自开展了工作

在2009年春天这个老先生身体就不行了

当时通过这么多时间接触家谱

这家谱我也看了一下

就深深地进入到里面去了 我就看懂了这个东西

感觉不是那么特别难

我就看懂了这个谱的步骤 这个是怎么走

几个月下来 这个谱我就看了一下

但是九二年出的那个谱呢有许许多多遗漏了

整篇整篇的 几十页几十页的

都没有编排到 遗漏了许许多多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返回来又去找这个老谱

又到处去找这套老谱

后来我们还是在祠堂边上找到了一套老谱

以这套老谱再结合上次修的那个谱 合起来

把这个谱重新编排一遍

在这情况下 我们就于08年夏天的时候开稿登记

开稿我们也走了不少地方 也受了不少气

人家也说了我不少冤枉的话

但我们也没有办法

我们就是你讲归讲 我做归做

当时我们心里就像一定要把这谱搞好

因为开弓就没有回头箭了

当时我还会电脑

就是首先把老谱全部汇入到电脑

做成电子档 电子档的一个好处就是什么

这个老谱40本 一本大概是在150页

大概是在半个小时老谱就能够全部查下来

如果你要是查这个谱可能三天查一遍你也查不完

就是提高了我们找谱的效率

这样搞了以后对于查谱的情况就搞的非常顺利

这样一搞 通过这样的工作方法

专心致志的这种精神也感动了不少人

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拥护

在我接触的当中 这么多年修谱的情况下

我历时五年参修人员还没达到20%

像江南一片 像安吉 广德 像长兴 像开化

这些地方都还有好多好多

我其中到了安吉 他根本就不理你

江南我们都跑了一遍

把他找到了 他们都不修

像南宁 我们也修了大概一千来人

南宁县还有两千多人没修

就是他们南宁人讲还有两千人

他们都不参修 你没办法

主持人:那你真是跑了不少路啊

汪立俊:我跑了不少路 我还派人到了陕西

陕西大概修了四百多人

后来我们就是14年元月份出谱以后

后来还有陆陆续续的还有人在修

因为我是电子档啊 就是随时可以把他录进去

也可以随时电脑把它打印出来

我还记得家里还印了多余的不少谱

我们还可以将他插页

把它一页抽出来 印一页再放进去 把它再装订起来

我还打印了不少谱给人家

都是现在归功于电脑 像在过去根本是不可能的

现在还有人反对我这样搞 谱修出来了还修什么谱

我讲修谱只有这一次了 没有第二次了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以后再像这样重修谱的可能性非常渺小 没有

在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少的

大面积的重修谱随着城市化人口的迁徙你找不到人了

以前都是自然村庄 自然村落

人都还在这圈圈之内

通过城市化以后 像我们那个庄了

150个人还没有20个人在家里

你说谱以后怎么修

我想能找来的能把他录进去的

能把他家族搞清楚的

我想这以后是他家里的事情了

他能修就修

以后像这个大面积修可能谱微乎其微 很难很难

跋稼门尚书公曰: 尝见子孙往往不能言其祖宗, 固水木之念衰 。亦谱牒之道缺也。此言正应予其身。二零零八戊子年清明兄回乡墓祭, 蒙生修善祖茔,责予承办。其家父英年早逝,母已殁十六载,祖辈实迹记忆中从无念叙。又因祖堂中家谱毁于四清文革,撰写碑文祖辈名号无从查实。多方探访得知白陂塘有家谱,笃寻之。圣得汪忠、治忠两宗亲导疏查实。又知家谱由怀宁宗亲守长会同族中守荣、守质、守远、守耀、德才、德信、德杰、汪中、廷贤、治中、廷南、廷斌、锡璋、锡端、永平、永龙诸位,循旧章而集义,因时俗以稍更阅,于一九九六丙子年家谱纂修告竣。予子若孙居鲍冲一支系(今属双港镇福塘村境内小横山下)后老屋、前老屋、高老屋 ,或迁星居宿列外隅,丁繁叶茂,均未继序。祖茔修善告竣,即昌补修本支家谱。得本房、发贵、永太、嘉付、诸兄应之。二零零九己丑年春与永太、嘉付赴合肥盛邀本房德高望重中学退体老师汪界主持补修家谱,欣然应许。本年十月底汪界自合肥回乡主事。又得廷祥、大毛、浩然、锡年、锡才、国付等支持,成立补修理事会。复印八修家谱,齐稿集费,事从严办。时逢白陂塘宗祠由宗亲汪忠、治忠、旺丁、文辉、汪明、锡友、凯宾、廷球、建设等倡议原址复修。予与锡才应邀参会。方知八修家谱因世事变迁不完善。又知本族历两处宗祠,恍惚必追其究。鲍冲一支人人知本宗祠在罗岭石桥冲。未闻双港白陂塘宗祠。阅家谱方知原由,墓图十二页元迁桐始祖云卿公墓图说:“公墓在石桥冲内……乾隆十一年族人建祠冲外以祀历代先祖 ”,墓图十三页明戴孺人墓图说:“孺人明处士不巳公(注:不巳即迁桐三世祖仕学公次子伯纯)德配也墓在孙家塝……乾隆十一年墓下子孙建祠塝上以祀历代先祖”。即石桥冲宗祠为全族人宗祠。白陂塘宗祠是石桥冲宗祠嫡下宗祠。也就是迁桐五世文佐公房宗祠,家谱三十卷,三十一卷上宗亲宗祠。为原址修复白陂塘宗祠筹措资金,打全族宗祠旗号,集全族之力,无可非议应许支持。全族宗祠毁于文革后期,原址已被周边侵占。但建筑构件一砖、一瓦、一樑、一石墩、均在废弃光明学校,原址重建甚难。现白陂塘宗祠集全族部分人士之力修复告竣,全族人士在自愿原则下, 可暂且做祀祖宗祠。毕竟是同根同源都奉尊云卿公为迁桐一世祖,但不可改变史实、不可欺名盗世,不可欺骗列袓列宗、不可隐瞒宗亲。在此特做明示。八修成员德才力举重修家谱,与修复白陂塘宗祠同步进行合二为一,是因未参修宗亲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主因是石桥冲宗亲均未参修,还因错误遗漏太多,印刷粗糙。补修理事会乐见其成,但修祠筹委未能达成共识。最后补修理事会与修祠筹委会进行分工合作。补修理事会只能在石桥冲或迁出进行修家谱事宜。其它地方均由修祠筹委负责,补修理会协助采稿,交补修理事会统一补修家谱,也是为便于筹措修祠资金。自行运作,自行筹资,自行核算,互不隶属。二零一零庚寅年春主事汪界老先生因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不能主事,让回合肥,非常遗撼。开弓没有回头箭,此事因予而起,锡才愿协助,只能承担此责。事以定托,开始审阅八修家谱、遗漏、错误、前后巅倒、上下不能承接,必有七修老谱才能更之。原八修时所用七修老谱已残缺不全。几番寻孚、几经曲折、终在石桥冲借出老谱一套。但也残缺不全,两处合并仍缺一本。后在潜山官庄再寻得,至此老谱而全。系卷秩四十五,图页五千余,字数达三百余万,鸿篇巨著,乃洋洋乎大观也。又效方志书之例,设概述凡例可览全貌、志人物以状族人发达、存文史而俱陈史料。兼苏式与欧式风格由稼门尚书公独创,此他谱之不企也。甚感责任重大,不可掉以轻心。予不能专职从事修谱事宜,正值壮年要养家糊口。修谱没有分文报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为提高效率,将老谱全部输入电脑,做成电子文档,便于查找,便于统稿,白天采稿晚上即可汇编成谱,事过功倍。本次补修稍有更阅,再兼男妇同待,世系同项,丝图同缀,亦与时俱进也。为弘扬传统道德文化,对本家族礼仪之教化,取他谱之长,特增一卷家礼图。石桥冲采稿得百年、德富、德长、德友、来留、汪应、南政、廷高、锡友、锡志、锡庚、涌江、永寿、小永、永根等宗亲全力支持。尤其百年、南政、全程参与、涌江兄积极募集资金功不可没。吾族丁繁叶茂,民国甲戌七修丁已达一万二千余群,按人口基数概算总计应达七至八万。但因流徙,历史或种种原因百分之七十不知所踪。八修录入四千余人,本次补修也只录入七千余人。另安庆地区知其所踪有千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录入。如有宗亲寻之,有责任和义务,应用现代技术随时均可补录,打印成册,有五十人以上支裔补录或愿出资,其房谱均可开版重印。本次补修家谱,肇于己丑年春,成于癸巳冬,历时五载。其补修告竣,五年来予尽心尽力,一边采稿,一边汇总。重加考订,遗漏者补之,重复者删之,颠倒者更易之,舛错者厘定之,条分缕析,可谓尽善,卷帙浩繁,难尽校阅,然无心之失,容或有之。得益于内人的谅解。得益于编委、文辉、锡才、同仁辛劳竭力,和衷相济,共克时艰。得益于有识之士多方呼应,慷概资助,共襄盛举。得益于众宗亲提供资讯,集腋成裘。采稿也遇不化者誓言‘不入谱’,有高知者称‘八十不返乡,还修甚谱? ’有言‘要钱则不来成’者,更有拒采且辱登门者,异教信徒不修也。乃族风之不古,世风之不正也!然,沉舟侧畔帆行,病树前头春至,恢复和振兴谱谍文化之潮流,锐不可挡。弘扬和继承宗族传统之春天,已经到来。予矢志于修谱,亦在于此。今石桥冲之裔,多不居于祖居之地。或外聚城镇,或徙居海外,各展其能,均征途无量矣。然,根在罗岭石桥冲,源在徽州休宁县方塘村,实诚不可忘也。虽结集甚少,沟通甚野。唯情系千年之血缘者,家谱、宗祠也。予谓桐城石桥冲汪氏,自云卿公至今七百余年。“之必自以时志正”之派语,尚可延绵千载。时家谱已补续,白陂塘宗已建竣。唯有石桥冲全族宗祠未复。但祈族众一如既往,共襄族业。予坚信“长江后浪推浪”,有智者当谋家谱石桥冲全族宗祠再造,具能者当擎续谱建全族宗祠之大旗,殷实者当捐建祠之资,让两祠竖立于桐城西乡,遥相辉映。再现前清桐城汪石桥冲汪氏之辉煌。此桐城石桥冲汪氏发达之基也。颍川九十一世孙立俊谨跋公元二零一三癸巳年季冬吉旦于古镇练潭

编辑:《汪氏通谱资讯》编辑部

审核:汪湧

本平台为《汪氏通谱资讯》期刊官方微信公众号,力求原创,服务宗亲。

订购《汪氏通谱资讯》季刊

请扫描“汪氏商城”二维码

或是电话联系

汪子涵(15961332733)

汪楠(18970292929)

汪长富(13305662987)

搜索更多有关“桐城汪氏白洋堂宗祠:桐城石桥冲汪氏宗谱主编”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