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情感>正文

1948年农村老太千里寻子,1996年,四光棍儿子不结婚种地养八旬老母20载

人气:318 ℃/2024-03-22 04:00:42

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天下的母亲就没有不疼孩子的,而养儿防老,身为孩子也理所应当要孝顺自己的母亲。

河北沧州圣佛镇陈百万村有一户特殊的家庭,用行动诠释着什么叫做母子连心。

这个家里的四个儿子都是盲人,只有老太太马秀芬能看得见。但她年事已高,且患有心脏病和严重的腿疾,娘儿五个只能互相照顾。

在这个家庭里,年事渐高的老母就是顶梁柱,用自己孱弱的身躯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四兄弟对老娘也是呵护备至,在四人纷纷失明后,他们曾靠种地,养八旬老母20载,而他们言称:娘在,家就在,令人动容。

“你是我的眼”

在农村,家里的兄弟多象征着家族繁盛,老人家走起路来也是虎虎生风。

马秀芬和老伴,就生育了四个儿子,分别是老大陈燕奇,老二陈燕起,老三陈燕东和老四陈燕会。

或许是基因出了问题,四兄弟从小视力就非常差,一到晚上更是什么也看不清。

那个年代医学并不发达人们的观念也比较落后,马秀芬总是想着孩子大大就好了。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视力非但没有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差。

特别是老大陈燕奇,在二十多岁时就已经完全看不清了,紧接着,老二老三老四都变成了盲人。

马秀芬心急如焚,赶忙让城里的亲戚带着四个孩子去医院问诊。

可医生说他们的眼睛都发生了严重的退化无力回天,如果能早十年来看,则都能彻底治愈。

母亲马秀芬十分愧疚,如果世上有卖后悔药的,她肯定第一个去吃。

四个儿子年纪轻轻还都没结婚,家里又不富裕,怎么可能会有人跟着过日子。

而就在四兄弟失明后不久,1996年,他们的父亲也离开了人世。

老爷子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全家老小的生活全靠他打工和种地维系,他撒手人寰,便意味着家里失去了经济来源,娘儿五个必须自力更生。

马秀芬终日以泪洗面,可这解决不了“日子怎么过”这个摆在眼前的问题。

老大陈燕奇召集兄弟们开了个会,众兄弟表示要积极的勇敢面对,反正家里还有七亩地,只要好生打理就肯定饿不死。

既然都讨不上媳妇,那就都围绕在老娘身边给她养老送终。

大家看不见,就让母亲指引着去干农活,等熟悉了地里的环境就自己下地。

他们找到了老娘异口同声地表示:“咱们谁也不靠,我们自己种地干活,我们给您养老送终。”

马秀芬听了倍感欣慰,她没想到儿子们能如此的身残志坚。

而她仿佛又回到了孩子们刚出生的时候,耐心的教四个儿子走路悉心的教他们辨别什么是草什么是苗。

出门时,马秀芬紧紧地牵着大儿子的手,大儿子又牵着老二,老二再牵上老三,四弟跟着三个,娘儿五个连排出门的情形,成了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干农活的时候,弟兄四人用绳子牵到一起,量一步,刨个坑再放上个豆。

刚开始,他们并不熟练,但为了生活谁也不敢分心,只要一有空就在小院里练习。

渐渐地,他们熟练地掌握了种地技能,地里产出的粮食并不比那些正常人家的少。

除了干活以外,四人还在家中承担起了不同的角色。

老大心灵手巧精通木匠活,家里的桌椅板凳都是他锯出来的。

老二从小敏而好学,对电路了如指掌,家里接线这样的活计,都由他来负责。

粮食,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三则颇具音乐细胞,不论是京剧、地方戏还是歌曲,听上几遍,他总能有模有样地学出来,是一家人的“开心果”。

老四则擅长与人沟通交流,买东西、卖粮食,则通通交给他。

娘儿五个不离不弃生死相依,靠着勤劳和节俭,他们用十年的时间翻修了家里的老房子,也盖起了三间大瓦房。

兄弟四人不仅乐观踏实还非常孝顺,知道母亲含辛茹苦的不容易,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先给母亲端过去。

大瓦房,图片来源于网络

即使母鸡刚下了蛋,也会先给母亲煮。

他们的孝心在十里八乡有口皆碑,很多长辈呵责小辈不孝时都会说:“养活你们还不如养活陈家那四个兄弟。”

马秀芬带着四个儿子尽管生活清贫,可孩子们都陪在自己身边,也算是享受了天伦之乐。

但在2006年,噩运再次光顾了这个多舛的家庭。

那时春节刚过马秀芬夜里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起床后就和儿子们念叨:“我心里闷得慌,上不来气。

鸡蛋,图片来源于网络

儿子们听了很是着急,马上找来了医生。

经过诊断医生确定,马秀芬患上了心脏供血不足。

自那开始,马秀芬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原本还能下地干活在村里走走,从这开始只要走路多了就会觉得憋得慌。

兄弟四人本以为开春后母亲的病情就会有所好转,可到了清明节,马秀芬的又犯了阑尾炎,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尽早开刀。

这个消息可吓坏了一家人,二儿子陈燕起说:“那么大年纪,我们能不害怕吗?老娘本身就心脏供血不足,气力又不足心里还憋气,她胆子又小一做手术,再犯了心脏病咱就麻烦了。”陈燕会说:“俺们老害怕了,老娘这是俺们的顶梁柱。

医生诊断,图片来源于网络

讲到这里,这些年过半百的糙汉子眼眶里泛起了泪花,他们担心母亲的身体,也是真的离不开老娘。

自打马秀芬生病后,几个儿子比原先更加孝顺。

她老人家想吃茴香陷的饺子,可馅子和调料都要出去买,她自己在床上不能动弹,哥几个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去。

马秀芬担心这一路上车多人多会出现意外,坚决拦着儿子们。

二儿子斩钉截铁地说:“怎么去不了,慢慢地摸索着俺就去了。”

生病,图片来源于网络

包饺子的材料买回来了,弟兄四个在老娘的指挥下,从和面到擀皮、再到包,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吃着热气腾腾的水饺,大家心里都暖暖和和的。

尽管家里的条件艰苦了些,可一家人围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伴随着马秀芬患病,家里的开销要比以往高出很多。

单单是做农活,根本无法满足一家人的日常,兄弟几个就分了工,有人忙地里的活计,有人则去给村里人打工。

农活,图片来源于网络

村上的邻里都熟悉陈家的情况,也很照顾他们,即使陈家兄弟做活慢了些,也不会给他们脸色看。

到了晚上,兄弟四个也不闲着,他们会一同帮村子里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刨地。

别人刨一亩30元,而他们只收25元。

渐渐地,母亲的医药费也有了着落,她的身体在入秋后竟然比以前硬朗,也能去赶集了。

刨地,图片来源于网络

即便生活如此拮据,可兄弟们还是不想亏待了老娘,就商量着去给她老人家买个炉子取暖。

大家在集市上逛了很久,最终决定要没有烟囱的,因为它要便宜一些。

马秀芬小心翼翼的拿出包在塑料袋里的34元钱,颤颤巍巍的交给了摊主。

回家后,他们去邻居那里借了几块煤球,众兄弟齐上阵,足足忙活了一个下午才把炉子给点着。

老大贴心地问:“娘,你不冷了吧?”

马秀芬欣慰地说:“不冷了,娘不冷了。”

烟囱,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天正好是元旦节,外面的雪花洋洋洒洒兄弟几个都庆幸昨天给老娘装上了炉子。

作为家里的伙夫,老二准备借着过节给母亲开开荤。

他先问母亲想吃啥,马秀芬说:“面条吧。”

老二嘴上答应着转手又拿出了鲜肉,只见他娴熟地放在案板上拿着刀切着肉丁。

即使眼睛看不见,可他对家里的一草一木锅碗瓢盆都非常熟悉,切出来的肉丁粗细一致,还没有伤到手。

面条,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三烧火老二炒菜,不一会儿肉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

马秀芬也拄着拐棍从床上下来,“做的肉啊?”

“嗯,做的肉。”

这就是马秀芬和四个光棍儿子的生活,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了些,可兄弟几个齐心协力的伺候老母。

他们没有分家的困扰也不存在什么轮流照顾,只是齐头并进地往前走。

肉,图片来源于网络

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尽管兄弟四个对母亲的照顾无微不至,可马秀芬的身体终究抵不过岁月的洗礼,她很担心自己百年以后儿子们该如何过活。

赵灿的到来,抵消了马秀芬的担忧,也为这个家带来了一抹亮色。

河北沧州四个盲人儿子照顾母亲20余载的故事,在2009年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

有很多好心人不远万里来到陈百万村,探望这一家老小。

石家庄女孩儿赵灿也在电视上看见了这个新闻,她看着镜头里身患残疾的兄弟四人照料老母亲的镜头颇为感动,决定启程亲眼去看看。

生活中的她,见惯了因赡养问题而引发的兄弟反目成仇,也见惯了膝下子孙无数的老母亲独自住在破旧的茅草屋。

这次她想确认,这世间是否真的存在这番母慈子孝。

赵灿一路辗转,终于来到了电视上的陈百万村,可她并不知道陈家人在哪里住。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她刚一进村就看见有四个人在耕作,只不过,他们的耕种方式和旁人不一样。

这四人一前一后,最前面刨坑的像在刨一眼井,后面点播的手里像攥着金豆子。

前面的嘱咐后面的:不能多撒啊,多了就浪费啦啊;要把种子盖严实啊,漏在外就成鸟粮啦啊;后面的埋怨前面的,行间距横不平、竖不直,就像蛇吃了蛤蟆。

赵灿定睛一看:这不就是我想找的那家人嘛。

赵灿说:“伯伯我在电视上看见过你们,这次是特地来拜访的。”

兄弟几人也热情得很,放下地里的农活就带着赵灿回到了家。

赵灿在有些昏暗的屋子里,看见了身穿褪色蓝布褂的老太太,她灰白着头发眼眉低垂,远没有电视里看到的那般精神。

赵灿这一问才知道,原来老人刚犯了心脏病,才从医院回来。

见家里来了人,她当即从床上坐了起来说:“快给孩子倒口水喝。”

老大摸索着给赵灿倒了碗水,马秀芬却不高兴了。

一边嘟囔着“真不会待客”,一边往碗里舀着红糖。

刹那间,一股暖流涌上了赵灿的心头。

医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秀芬紧紧拉着赵灿的手家长里短地说了一下午,片刻都舍不得放开。

眼看天黑了,马秀芬说:“孩子,今天别走了留下来陪我多说说话。”

赵灿望了望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滴,又看了看老人近乎祈求的神情,她最终答应住了下来。

而这一住,就是十几年。

第八天的时候,赵灿准备动身回家,可老太太的饭量瞬时间就下降了,就连最爱吃的油馍都只吃了一口,到了中午甚至直接一口不吃。

赵灿就和哄小孩一样,哄老太太说:“你要是吃饭,我就再多住一天。”

住着住着,就又过去了三个多月。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家多日的赵灿也该返程了。

可回家后,轮到赵灿茶饭不思了,她满脑子里想着的都是老太太的好,又担心老人的身体,还忘不了为四兄弟的未来发愁。

回家住了一个星期,赵灿就又匆匆启程去了陈百万村。

这次,她决定再也不走了。

从前是马秀芬指引着兄弟四个秋收冬藏,后来,是赵灿带着四个伯伯春耕夏忙。

转眼间两年过去,老太太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临走前,她拉着赵灿的手说:“丫头,我把你四个伯伯就交给你了以后他们就交给你了。”

赵灿哭的说不出话来,只能拼命的点头。

这份生死之托,赵灿记在了心里也为之付出了大半生。

在马秀芬去世后,四兄弟曾找过赵灿希望她能去过自己的生活,但赵灿却说:“我走了,你们四个老人怎么办?”

在赵灿的心里,他早已把陈家当成了自己家,早已把四兄弟当成了自己的亲伯伯。

2022年,是赵灿来到陈百万村的第13个年头,她早已替代了马秀芬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年关刚过,又有记者去往陈家探访。

日出东山村头的喇叭送来清晨的呼唤,赵灿洗漱完毕在院子里喊着:“伯伯们起床了!”

四兄弟们至今未婚,听到赵灿的声音后,他们纷纷忙碌起来:老大切菜,老二烧水,老三喂牛,老四扫院子。

赵灿问:“今天咱干啥?”

老大说:“今天到大脑袋地拾棉花柴,刨树根。”

赵灿问:“今天阴了,飘雪花,能干啥?”

老大说:“上午铡牛草,下午剥玉米。”

今年赵灿已经37岁了,伯伯们曾多次劝她找个好人家。

而赵灿的要求很简单,她不要车、不要房,不要彩礼也没有嫁妆,只有一个条件:来陈家当上门女婿。

但是谁家的男人会愿意放弃自家的老人,平白背上四个包袱?

赵灿的想法倒也乐观,既然找不上对象,那就安稳的给四兄弟养老送终。

赵灿便这样人如其名,她照亮了自己,也灿烂了他人的人生。

搜索更多有关“1948年农村老太千里寻子,1996年,四光棍儿子不结婚种地养八旬老母20载”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