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宠物>正文

自己家猫生的小奶猫怎么养?孤儿仔猫,无母猫喂养

人气:248 ℃/2023-11-13 13:32:16

作者 | 拾三 · 图 | 源于网络

当家里的母猫产小猫时,是一件值得让人开心的事情。但有些母猫却让铲屎官头痛不已,母猫可能会对刚出生的小猫“不舔不看,不管不顾,不给喂奶”,直到小猫死亡,甚至在小猫奄奄一息时,将其吃掉。

总有人说母猫照顾小猫是天性,不需要铲屎官插手帮忙。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只母猫都能很好的照顾小猫,所以在某些时候,铲屎官插手帮忙是非常有必要的。

母猫无法很好的照顾小猫,通常都是由三种原因引起。

大多数母猫生育小猫后,会激发自身的母性,从而能很好的照顾小猫。但有少部分猫咪生育完并没有激发母性或母性不强,会导致它们不把小猫看作自己的孩子,从而无法很好的照顾小猫,这种情况通常会出现在第一次生育的母猫身上。这类母猫即使多次生育也会出现这类问题,不适合作为繁殖猫。

当母猫发觉小猫身体有缺陷、比较弱小或死亡时,母猫可能就会把小猫丢在一旁不顾,或将小猫吃掉,以保留更多的营养哺育其它健康的猫咪,来提高其它健康猫咪的存活率。同时也是一种自保的本能,以前在野外死亡的小猫可能会引来天敌。

在母猫生产后,有些人会好奇的一直触碰小猫,当小猫身上沾太多人的气味后,可能会导致母猫无法分辩出自己的孩子,或是认为小猫受到威胁,从而抛弃小猫或将其吃掉。周围的噪音或观看的人过多,都有可能让母猫认为不安全,而将小猫吃掉。

若是遇上以上几种情况,铲屎官需要先把小猫拿开,进行单独的人工抚养,后面拾三会详细的介绍人工抚养方式。而其它猫咪则需要在有人的监护下进行哺乳,每隔几个小时看一下是否有异常(异常时小猫会叫)。

刚出生或未断奶的小猫,它们就像小孩子一样,需要频繁地喂养和保持环境的温度,以及帮助它们排泄。在照顾的过程中,如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造成猫咪生病,甚至是死亡,所以在每个照顾环节中都需特别注意。

▶猫窝的摆放及布置

一个干燥、温暖、无风且舒适的小窝对小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小窝需要选择不易散热的材料,如塑料和纸箱,避免选择钢铁类材料,其容易使得猫咪接触失温。同时小窝四周围需要够高,避免小猫爬出外面而导致失温。

还可以在小窝里放置一些具有保暖性的衣服或毯子等,最好是选择柔软、容易清洗、吸水性强的。也可以直接铺上尿布垫,方便每天更换,这样能更好的保持窝内卫生,减少猫咪受到感染的可能。

清理猫窝和垫子时,需注意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可选择婴儿用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和消毒液等容易造成猫咪中毒的物品。

此外,孤儿猫咪没有母猫在身边,容易对环境感到害怕,同时还需要独自去适应环境,对小猫来说都是压力。而过度的压力会降低小猫免疫力,和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并且对后面塑造猫咪性格也会有一定影响。

所以小窝需要放在安静的地方,避免一些环境因素,如吵杂、多人观看等对猫咪造成压力的环境,这样可以让猫咪更加安心的睡觉、吃饭和成长,直到猫咪4周龄左右。

▶环境温度

刚出生的小猫无法在移动中产生热能,或明显的颤抖反应,所以无法保持体温(大概需要在出生后1个月才开始会控制体温),因此在这段时间还需要你帮忙控制。

特别是只有一只小猫时,就需要更加严格的控制体温,因为只有一只猫咪时,它无法像多只猫咪一样,挤在一起相互取暖。

出生后第1周小猫的体温为35~36°C,要比成年猫体温(38.7°C左右)低一些,此时需要让环境温度保持在29~32°C

出生后第2~3周,猫咪已经开始积极的爬行,这时正常的体温为36~38°C,此时环境温度尽量不要低于26.5°C

之后第4周左右,猫咪已经开始会控制自身体温了,环境的温度尽量不要低于24°C

控制温度的工具包括,保温灯、热水袋、电热毯等,而这些工具都各有优缺点,如保温灯容易调节温度,但离小猫太近可能造成灼伤或电线走火的危险;保温袋容易操作安全性高,但需要经常更换;电热毯容易操作,但温度控制不好容易造成烫伤。

▶新生猫的饲养管理

小猫7日龄前,每隔2小时喂养一次;7~14日龄,白天每隔2小时、晚上每隔4小时喂养一次;14~21日龄,白天每隔2小时喂养一次,晚间11点至凌晨8点喂养一次;28日龄后,可开始食用糊状断奶食和幼猫粮一天喂食4~6次。

新生猫的喂食的次数可以根据猫咪的喝奶意愿进行调整,一般小猫饿了会一直喵喵叫,直到吃饱才会停止。大部分猫咪的胃容量为4ml/100g,简单的来说就是100g的新生猫,喂食量不能超过4ml,吃太多容易导致猫咪呕吐。

新生猫的喂食的食物包括母猫的初乳和其它代替乳品

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能帮助小猫抵抗在往后1个半月中的许多疾病。如果母猫拒绝喂养小猫,你可以尝试着在母猫身上挤出一些初乳

若是无法获得母猫的初乳,可以使用其它乳品代替。常见的可以选择猫咪专用奶粉,其营养成分符合猫咪的需求。或婴儿奶粉和零乳糖牛奶,但此类乳品浓度较低,故此对猫咪来说太淡了,且热量相对比较低,容易导致猫咪营养缺乏及成长缓慢。

此外,不管使用哪种奶粉,都需要注意奶粉和水的比例,如果奶粉搭配的太过浓稠,会导致新生猫出现呕吐、腹泻、腹胀情况。相反,搭配太过稀薄,会减少每毫升的热量成分,就必须喂食更多。

在新生猫喂养管理方面,还需要特别注意每一个喂养的细节,避免因意外造成猫咪产生不必要的疾病。

(1)选择喂养器具和清洁

喂食新生猫一般可以使用猫用奶瓶、早产儿奶瓶(普通婴儿奶瓶太大)或喂食管(无菌注射针筒)来喂食。喂食前需要对所有器具进行清洗干净,最好用煮开的温水冲洗。

奶瓶适合精力旺盛的小猫,而喂食管适合较虚弱或生病没力气吸吮的小猫

若是使用奶瓶,则需注意奶滴流出情况,当奶滴较难流出时,需要在奶瓶口剪个十字口(轻压奶瓶能流出一滴大小为主,具体根据猫咪吸取情况调整)。

避免孔洞太小,导致猫咪难以吸取到奶。但也要注意不能剪太大,流出的乳汁过多,容易造成猫咪有吸入性肺炎的危险。

(2)加热代替乳品

代替乳品的温度最好和母猫体温相同(38.7°C左右)。在喂食前需先将奶滴在手背或用水温度计测试温度。

若代替乳品温度太低,容易导致猫咪呕吐、降低体温、减缓肠道蠕动从而影响肠道吸收。相反,太热的话,容易造成猫咪口腔、食道、胃烫伤。

可以先冲泡猫咪一天的饮食份量,然后冷藏起来,等到猫咪需要喝的时候,在拿出来隔水加热,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温度,以及方便及时喂食。

(3)喂食姿势

让猫咪趴着将头轻微抬起,并且将奶嘴对准猫咪嘴巴,喂养时小猫前脚要踩着地面或你的手,与吸吮母猫奶姿势类似,也是奶瓶喂养的正确姿势。

此外,喂养的姿势对猫咪来说也非常重要,新生猫在吸吮时,会推动前脚(踩奶),并卷起舌头包裹住奶嘴头的周围,形成密闭的状态

若是猫咪在吸吮时,没有将奶嘴头包裹成密闭状态,那么猫咪会因为吸入过多空气,而引发腹痛。在喂养时不能过度的伸展猫咪的头,这个姿势容易造成猫咪患上吸入性肺炎。

很多猫咪在一开始,并不会马上就适应和主动喝奶瓶,所以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耐性,不可以太过急躁,容易导致猫咪被呛到。如果发现有乳汁从鼻孔流出来时,应立即停止喂食。若是猫咪不肯喝奶时,也不要强迫它,等过一小段时间后,再次尝试。

▶刺激新生猫排便和排尿

三周龄前的小猫没有自主排泄能力,需要外界刺激来排泄,在没有母猫的舔舐刺激排泄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人工刺激排泄

刺激排泄可以使用的道具有棉球、或棉签、或小棉布。用温水沾湿道具,轻轻的擦拭小猫的生殖器官及肛门周围,并用手指轻轻的拍猫咪的肚子,促进尿、粪便的排出。猫咪排泄后,用纸巾将周围部位清理干净。

刺激猫咪排泄的时间,最好习惯在喂奶的一小段时间后,因为当食物进入胃的时候,会刺激小猫肠道的蠕动,所以这时候刺激猫咪排泄相对也会比较容易。

一般情况下,小猫一天会排便一次,所以不是每次刺激都会有粪便排出。此外,猫咪在1个月大后,就可以开始在猫砂上大小便了,此时就可以开始训练猫咪使用猫砂了。

▶小猫的成长与发育历程

正常情况下小猫每天体重会以5~15g的幅度增加,根据体重和活动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猫咪是否正常吸奶。若是小猫体重减轻,则需尽快找出原因,避免更严重的问题出现。

健康的小猫精力普遍比较旺盛,喜欢爬行和大声叫,如果猫咪突然不爱动且叫声变小,吸奶量也变少了,那么就需要特别注意,猫咪很有可能是生病了。

以下为小猫的成长和发育过程,你可以根据猫咪的成长发育情况,进行判断猫咪是否有正常成长:

  • 出生后第1天,体重100~120克:小猫的眼睛还未睁开,脐带还是湿的。此时还无法自己调节体温,但会向温暖的地方移动。
  • 出生后1周,体重200~250克:小猫的视力和听觉还未形成。此时还无法自己排泄,需要通过母猫或人工刺激进行排泄。
  • 出生后第2周,体重250~300克:眼睛开始睁开,开始学会走路。牙齿开始生长,耳朵也开始能听见声音了。
  • 出生后第3周,体重约500克:小猫开始会自行排泄,和自己用嘴巴梳理毛发了。
  • 出生后第4~6周,体重500~700克:这时候猫咪乳牙已经完全长齐,基本上可以食用糊状断奶粮和幼猫粮了。

猫咪在一个半月后,就会自己吃喝,以及使用猫砂,身体也具有一定控制体温的能力,在照顾上不需要铲屎官时时刻刻盯着,可以让铲屎官大喘一口气啦!

成功照顾被抛弃的小猫,可以说是累并快乐着,看着小猫一天天的成长,心里都是满满的开心,简直不要太幸福了。

—End—

搜索更多有关“自己家猫生的小奶猫怎么养?孤儿仔猫,无母猫喂养”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