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城门几丈高纪录片画面特色 城门几丈高将亮相主创分享拍摄幕后

人气:152 ℃/2024-01-14 17:32:36

纪录片《城门几丈高》海报

“你们这个《城门几丈高》到底有好高嘛?‘修’了这么久了还没‘修’好……”面对朋友略带调侃的问话,徐蓓笑了。纪录片慢工出细活,正是这个“细活”可以让徐蓓更“从容地期待”朋友口中已经等了好几年的《城门几丈高》。27日下午,这部即将于下周一(9月2日)登陆央视纪录片频道、聚焦重庆开埠历史的纪录片在重庆举行了首映礼暨开播新闻发布会。

27日下午,《城门几丈高》总导演徐蓓在开播发布会上分享创作心得

在现场,五段精彩片花管中窥豹地把重庆的城门究竟是怎么被打开的、重庆是如何从近代走向现代的“端”到了观众面前;徐蓓作为总导演,也和《城门几丈高》的总策划、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一起为大家讲述了这次重庆开埠史影像化的幕后故事。

五集浓缩重庆“开城门”的故事

《城门几丈高》的总导演徐蓓就生长在重庆的长江边。“小时候我们家的位置直接就能看到两江交汇,用现在的话说,是标准的江景房(笑)。”所以,在27日纪录片《城门几丈高》的开播发布会上,徐蓓说,当自己心里有了为重庆做一个纪录片的念头时,片名几乎没有经过任何酝酿和思考,从小植根心里的童谣就唱了出来:《城门几丈高》。

后来的多番调研,证明了徐蓓心里的这个名字是成立的。“和很多城市一样,重庆也起源于城池,(但)当潮水涌来了,就必须打开城门、拆掉城墙……”徐蓓和团队要讲的就是重庆“开城门”的故事。它共分五集:《朝天门》《城门开》《潮水来》《舵把子》《龙门阵》。

徐蓓为《城门几丈高》选择了沿时间轴铺排,主题渐次深化、答案步步揭晓的结构。第一集《朝天门》里,当满是吊脚楼,一排又高又长的石台阶逐级上升,直通一栋有着翘脚屋檐的城门建筑画面出现时,字幕显示“东水门”。这就是重庆开埠后第一个抵达重庆的英国人立德乐当年的目光所及,他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我们结束了长途航行……”如此种种,立德乐日记里文字记录的细节,《城门几丈高》都完成了影像化。

片中呈现的立德乐刚到重庆时看到的的东水门和通远门

到了第二集《城门开》,镜头又对准了重庆“九开八闭”的城门之间有着怎样的布局关系,1900年把第一艘能载运货物的轮船开到重庆的英国船长蒲兰田是如何成为川江航运开拓者的这样的故事。

摄制组与蒲兰田的孙女石宝琳一起翻阅蒲兰田撰写的《航行手册》

重庆第一家近现代工厂原来是一家从日本迁回来的火柴厂,1910年前后重庆人嫁女儿的嫁妆清单上已经出现了重庆第一家玻璃厂鹿蒿玻璃厂的花瓶、糖缸和茶具,同时他们家生产的玻璃透明亮瓦已经开始取代普通青瓦极大地改善了重庆普通民居的采光。《潮水来》带来的就是各种“洋物”的眼花缭乱。

第四集目光转向北碚,《舵把子》的名字说的既是轮船上的掌舵人,更指的是在北碚展开乡村建设实验的卢作孚。从1928年来渝的丹麦工程师亚斯伯·守尔慈是如何设计了今天仍风貌犹存的北碚老城,到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诞生,这一集里均有展现。

《城门几丈高》摄制组采访卢作孚先生的侄女卢国模

而到了第五集《龙门阵》,那个愈炸愈强的重庆出现在了舞台中央。著名作家张恨水住过的“国难房子”,在《追寻历史》中自言被重庆迷得神魂颠倒,快要忘记自己本职工作的著名美国记者白修德眼里的山城,以及林语堂的女儿林如斯在防空洞里躲轰炸的感受,都通过镜头得到了一一呈现。

这不光是给重庆人看的重庆历史

回到本文开头总导演徐蓓自嘲的问题,《城门几丈高》到底拍了多久?徐蓓给出的答案是“如果把策划周期都算上,整个制作周期差不多4年。”徐蓓说,这比自己之前拍摄的集中展现抗战中国的纪录片《大后方》所花的时间还要多。

修改多次自不用说,徐蓓说也正是在修改过程中,央视纪录片频道提出的意见让自己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一个重庆人眼中的重庆,和外地人、中国人眼中的重庆是不一样的。”徐蓓举例说,比如朝天门、金紫门,这些城门的名字重庆人听到心里会有一动,但外地人就不会有这种感觉。“我们应该把重庆放在更广大的范围来考察,不能自恋。”徐蓓说,创作方式方法上穷尽所有可能的同时,还要做到学术高度、深入浅出、接地气。

2017年10月1日,《城门几丈高》开机第一天

在徐蓓看来,《城门几丈高》作为一部历史纪录片,虽然聚焦的只是重庆开埠到抗战结束这段历史,但它和我们所处的现在也有着很深的关联。“它告诉了我们重庆这座城市是怎么来的。如果我们不清楚自己是谁,又如何知道前路走向哪里?”

2017年10月,摄制组在长江三峡外拍

为了寻找、求证各种史实,《城门几丈高》摄制团队的足迹遍布了英国国家档案馆、大英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地,从个人、机构收集稀缺的重庆历史影像。正是根据这些影像,片中用现代技术复原了如朝天门的城门和城墙等已经消失的风景。

2017年,摄制组在英国格拉斯哥拍摄

此外,徐蓓还特别推荐了《城门几丈高》中呈现的各种声音。“除了解说词,我们还特别呈现了叫卖声、评书、船工号子、轻轨经过的声音。”

片子到底好不好看,徐蓓更愿意让观众说了算。“我现在对它的开播心态是从容的期待。期待,做了那么久总期待有好的结果。从容是因为我们尽力了。”

“城门”内外是重庆人的精神世界

除了总导演徐蓓,《城门几丈高》的总策划、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应该是现场另一位心情格外激动的人。“(这部片子反映的)重庆开埠史是我40年前就开始研究的课题。”在发布会上,周勇回忆,那是1979年,自己进入四川大学后的第一个研究项目,而他写的第一本书就是重庆开埠史。

周勇回忆,4年多以前,自己给徐蓓提出拍一个重庆开埠史的纪录片之后,只过了10天她就答应“并且连片名都想好了”。已经看过成片的周勇特别为整个拍摄团队点了赞,“团队能吃苦、善读书,不是虚的。片子里面有很多是我写过的、参考过的书里的话,但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就比我说得好。(这说明)他们追求历史真实,努力还原历史,尤其是具有高超的讲故事的能力。”

作为地方史学专家,周勇专门提到,如果站在历史学者的角度看,《城门几丈高》完全可以说是影像史研究和传播结合的新进展,“它用影像的方式展现了重庆从近代到现在有关键的哪几步,用影像记录了重庆城市成长的历史,这在中国城市发展中是很罕见的。”

周勇也特别解释了为何选取“城门”作为全片的核心。“城门在历史上就是一座城市和城里的人的象征。早年重庆是一座军事城堡,是封闭的;后来城门打开了,又变成了开放的象征。”周勇说,以城门为一个点看里面的人爬坡上坎,包含有重庆这座城里面的人的精神世界。

“甜桔柑、甜桔柑,一分钱一碗。看到片花,我刚刚在想的就是我童年时这样叫卖的场景。”这份被《城门几丈高》勾起来的回忆属于该片的学术顾问、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学术委员会主任何智亚。他在现场分享的童年记忆是“我们家就住在望龙门附近,从小就看长江边的木船和货物来来往往,听船工号子。那时母亲就在江边买桔柑,一筐筐地买。然后我们姊妹几个就围坐在一起剥,皮和核都卖给药铺,桔柑就装在小碗里在街边叫卖。”

在《城门几丈高》里,何智亚不止一次献声。其中重要一处就是关于早已声名远播的吊脚楼的解读。“重庆建筑看起来杂乱无序,但在杂乱中又能看到韵律,无序中看到有序,有意想不到的城市美感。”让何智亚感到欣喜的是,不仅仅是《城门几丈高》中对重庆人刚毅、顽强、不怕困难、耿直、豪放性格特征的描绘,“更重要的是全片始终围绕开放。城门终究被打开了,它展现了这个过程。100年前重庆是被动开放、局部有限的,现在我们主动拥抱世界。”

据介绍,《城门几丈高》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和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联合出品。全片5集,每集50分钟,将从9月2日起每晚20:05在央视纪录频道(央视九套)、每晚20:30在重庆卫视播出。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裘晋奕

搜索更多有关“城门几丈高纪录片画面特色 城门几丈高将亮相主创分享拍摄幕后”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