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民俗>正文

窦圌山索道入口海拔多高:窦圌山名之由来略考

人气:224 ℃/2024-02-10 16:39:47

窦圌山是江油人都知道的一座山,位于武都镇。它或许是现在江油最有名的一座山。本人高中毕业那年和一个同学去爬过一次,也经常在江油境内奔走时举目远观,窃以为武都镇太白中学校内是一个极好的观赏视角。

回到今天的主题:窦圌山名字的由来。

小时候我父亲曾说“圌”是帽子的意思,引我远看窦圌山的两峰之形,好像确实如此。今日再考证,“圌”乃是“一种类似囤的盛粮器具”。因此,虽然父亲对这个字的解释略有偏差,但这种以其形命名的说法倒也站得住脚。

但还有一点不能为这种说法所解释,这个“窦”字又从何而来?

我在古代《江油县志》中寻找到了一些资料,或许可以解释。 光绪版《江油县志》中山川志记载:窦圌山在县东北十里,两峰耸立,铁索为桥,所谓圌岭飞桥也。唐窦圌,字子明,隐于此山,故名。李白赠窦主簿诗云:“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前蜀杜光庭有记考,宋三朝政要伯颜伐宋,自阳罗转战至焦山,与窦圌别,圌音垂。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此山的一些特征是延续到了今天的。比如它两峰并立的特点,它的铁索桥(今日走铁索桥的表演项目,古时或许是山上居民的生活日常)。

这段文字的重点是,唐代有一个主簿(彰明)叫“窦圌”,隐居于此,所以这座山就叫做窦圌山。

据资料显示,这个主簿还是一位道教所供奉的真人。他在这里开山辟路,建筑庙宇,修仙炼道,使圌山上殿宇成群,楼阁联翩。而后窦子明修炼成仙,骑鹤白昼飞升。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我在县志里看到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窦子明在圌山时看见了一个女人在磨铁棒,就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女人答道: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他受到了启发,于是在山上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是不是很熟悉?反正本人小时候看过完全一样的故事,只不过主角是咱们江油的大名人:李白。所以这种励志故事固然对小朋友有激励作用,但对于它们真实性,我们理应持怀疑态度。

我们在材料里还看到,李白也给窦圌主簿写过诗,五代十国时期也有文人记录过窦圌山的情况。宋朝末年,一个叫伯颜的人在和宋朝打仗的过程中,路过了窦圌山,他使窦圌山声名远扬。

综上所述,我认为窦圌山就简单地是以窦圌这个人名来命名的这种说法,应该还是比较可信的。

(文中图片及文章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搜索更多有关“窦圌山索道入口海拔多高:窦圌山名之由来略考”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