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永胜名茶:风情风物永胜油茶里的茶道

人气:258 ℃/2023-10-30 23:13:29

永胜油茶里的茶道

李梦游

茶有茶道。从茶树的栽种到茶叶的采摘,从茶叶的制作到茶叶的运输,从茶叶的销售到生活中的泡茶和饮茶,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透着浓浓的茶文化。喝茶有许多讲究,也就是有更深的茶道蕴含在里边。不论是泡茶还是撇油茶,都有茶道在里边,饮茶的规矩,只有懂茶的人知道。

许多电视台都有专讲茶道的节目,优雅的环境、考究的茶具、美丽的泡茶女,把饮茶上升到了一种高雅的境界。在古典音乐声中,泡茶女穿着古典的礼服,坐在一个古典的茶具旁边,伸着纤细白嫩的手,将放茶、洗茶、泡茶、倒茶、端茶、品茶等动作,表演成一个个优美的舞蹈。茶的清香随着泡茶女的一举手一投足,似乎要从电视屏幕上溢出来,占领整个房间,浸透到观众的心里。

看那飘逸连贯的动作,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这也许就是高档的所谓的茶道。受其影响,平常百姓喝茶也开始讲究起来,许多人家都专门买了茶具,有的人家甚至买了上万元的古木大板做茶桌,差不多有一间房间那么大,其讲究程度不是一般人可比。有朋友来,他们会泡一壶功夫茶,慢慢品茶聊天,不像前些年泡一杯茶那么简单粗放。可见,生活质量提高了,茶道的质量也在提高。

从我童年记事起,在饮食方面印象最深的就是家里撇的油茶。油茶是家乡的特产,因为这道茶里不只有茶,还有猪油和大米,是猪油、大米和茶的完美组合,这也是永胜油茶不可缺少的3个要素。在永胜以外的地方,也听说有喝油茶的,但他们的油茶跟永胜油茶相比,缺少的就是加入大米。有的少数民族喝的“雷响茶”跟永胜油茶也不相同,“雷响茶”是把茶叶装在陶罐里放在火上烤,当把茶叶烤得焦黄之时,加入开水,会听到茶罐里开水与高温相撞时的轰鸣声,因此而得名,永胜油茶跟“雷响茶”的做法差不多,但比“雷响茶”多放猪油和大米,其味道和营养也就有了千差万别。

永胜是滇西北的“鱼米之乡”,栽种稻谷的历史悠久,大米是人们的主食。也不知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将大米、油和茶联系在一起,做出了“油茶”这样的美味。有人说是茶马古道上的马帮为了方便,在赶马的路上做出了永胜油茶,也有人说永胜油茶的做法来自内地,是明朝到永胜屯边的内地士兵带进来的。我更相信永胜油茶就是永胜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永胜人根据地理环境、气候、出产、爱好等因素,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改进,最后被大家认可而确定下来的,是大家共同的发明。

我小的时候,祖母还在,她是撇油茶的好手,没有特殊的事,她每天都要早、晚两次撇油茶喝,她的这个生活习惯基本上雷打不动。虽然那时她年事已高,但撇油茶的动作之娴熟、味道之纯正,再也找不出第二人。包括我的母亲、大姐等,在撇油茶方面都没有她的风范,也做不出她的味道。

喝油茶有许多规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茶道。喝油茶的规矩没有文字记载,都是靠上一辈言传身教,最后口口相传保留下来,其中的核心就是尊老爱幼,通过喝油茶这样的小事,来达到一家人的团结和睦。永胜油茶的头道茶、二道茶、三道茶,由于油多、茶味浓、大米香,一般敬家中的老人,如果有客人,且客人中有年纪较大者,那要先敬客人中的老人。

撇了三道茶后,茶味渐淡,这时可以往茶罐里加麻子泥、花生泥之类的佐料再煮,味道依然浓烈,而且多了另一种食物的香味,得到了年轻人和小孩子的共同喜爱。有人喜甜、有人爱咸,永胜油茶就有甜和盐两种,根据不同人的喜好,茶盅里就放有红糖或盐巴,以满足不同口味的需求,尽量照顾到家中的每一位人的饮食爱好和习惯。

那时,白天大家都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有重要事情要商谈,多半会在晚上。客人来家里已是吃过晚饭,祖母或者母亲会在院里烧一盆炭火,待烟散尽,把火盆抬到屋里,大家围着火盆烤火,祖母或者母亲会拿来撇茶用的用具,然后在火盆里烤油茶,几分钟的工夫,喷香的油茶就撇了出来,在彼此的谦让声中,大家一边喝油茶一边谈事情。油茶喝得差不多时,事情也商量好了,夜也深,客人告辞,家人收拾后睡觉,但屋子里还会留有油茶的香味。

除了商量大事,相亲也要撇油茶。那时的农村还看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方看上女方,会请一个媒人,那时村里已没有媒婆,所谓的媒人就是跟男女两方都比较熟悉、而且说得上话的人。这样的媒人有男有女,视情况而定,但都要能说会道。媒人带着小伙到姑娘家串门,目的就是看一下姑娘的长相,还有在家里勤不勤快、能不能干等,当然,姑娘和姑娘的父母也会视小伙子本身和他家的情况,确定他们的态度。

姑娘和父母如果喜欢小伙子和男方家来客,就会让姑娘先烧一盆火炭,然后在堂屋里给客人撇油茶。姑娘撇茶的一系列动作做得麻不麻利、撇出来的油茶味道地不地道、在端茶的过程中讲不讲规矩,姑娘的每一个动作、每走一步路,甚至每一个细节都被看在小伙子和他的家人眼里,更逃不脱媒人刀子般尖锐的双眼。媒人常常会把姑娘夸得像一朵花一样,也可以把姑娘贬得像狗尾巴草一样。

待客和相亲都要撇油茶,尤其是相亲时撇油茶,要全程由姑娘操作。如果姑娘能在撇油茶的过程中做到动作轻盈、态度和蔼、油茶好喝,那么证明姑娘看上了小伙,小伙和媒人自然心中有数,过几天之后,男方家会再去女方家,提要“生辰八字”的事。如果女方家开了,男方家就会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如果双方“八字”不冲不克,那么,一段婚姻就可以定下来。然后,男方再到女方家“回话”,把“合八字”的结果告诉女方家,男女双方家长再商定一个大概的结婚时间,由男方家再请算命先生测定具体结婚的日子,一桩婚事就确定下来,只等好日子的到来。在这全过程中,永胜油茶都不会缺席,成了联系和维护这段婚姻的情感纽带。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的风俗习惯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这种以撇一碗油茶确定一段婚姻的故事,在农村发生的机率越来越低。年轻人追赶时尚,崇尚自由恋爱,古老的婚姻习俗被一步步简化、一点点的淡化,有的已寻不到影子。“新潮”和“时尚”主导了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也正在改变着年轻人的生活。

近20年来,家乡人喝油茶的方式方法有了许多变化。随着电器的大量使用,撇油茶已不像以前柴火大灶做饭时那么方便,油茶正渐渐远离许多人的生活。在如今的年轻人中,很少有人会自己撇油茶,即使喝油茶,也是父母撇的,还有就是街上买的。那些出远门在外的年轻人,有的连吃饭都是点外卖,喝油茶更是奢望,大概只能在梦里和回家的时候满足了。

在永胜很多卖早点的地方,都会熬一锅香香的油茶,吃早点的人可以免费饮用。油茶下粑粑是许多永胜人吃早点的习惯,一生都离不了。永胜人开在永胜之外的早点小吃店,如果也有永胜油茶,那是要收钱的,不论是在丽江、昆明,还是其他地方都会收费。其实,不管收费或不收费,证明还有那么一些人在坚守和续写着永胜油茶的传奇,致使这道祖先创造的美味不会过早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让我们的乡愁有所寄托、心灵有所皈依。这也算是人生中的一桩幸事了。

作者:李梦游

来源:丽江日报

选材/编辑:华子

审核:熊锦江

搜索更多有关“永胜名茶:风情风物永胜油茶里的茶道”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