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三上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专项复习:三上语文第二单元课文中心思想

人气:499 ℃/2024-02-27 13:04:15

一、课文中心思想

1、第4课《古诗三首》

《山行》: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描写了作者在山中看到的美丽秋景,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赠刘景文》: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描写了“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的秋景,突出了菊花残枝傲霜斗寒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勉励和支持。

《夜书所见》: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描绘了秋风扫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拨弄蟋蟀等场景,抒发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感情。

2、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秋天雨后铺满金黄色落叶的水泥道上的美景,表达了“我”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为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3、第6课《秋天的雨》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的散文。课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通过秋雨巧妙地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通过描写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树叶的唰唰声、蟋蟀的q ū q ū声、大雁的叮咛和秋风的歌吟,展现了秋天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荷败菊残的秋天常常给人以悲壮的感觉,但是在宋朝诗人苏轼的眼中却有另番景象,正如《赠刘景文》一诗中所写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在《夜书所见》一诗中,宋朝诗人叶绍翁用:“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两句诗描写了儿童夜捉蟋蟀的情景。

3、《山行》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牧,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这几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诗人是为了观赏枫林而停下了马车。

4、《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诗中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句呈现出一派熙熙融融的景象。

5、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水泥道像彩色的地毯,棕红的小雨靴像棕红色的小鸟。

6、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7、《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张秋生写的一篇散文,“金色巴掌”指的是梧桐树的落叶,从“水泥道像铺上了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这个比喻句可以看出门前的水泥道很美。

8、《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中,“我”背着书包上学,水泥道像彩色的地毯,因为上面落满了像金色的小巴掌的梧桐叶,“我”感觉门前的水泥道真美!

9、《秋天的雨》一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巧妙地串起来。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0、《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11、《听听,秋的声音》主要写了秋天里黄叶、蟋蟀、大雁和秋风四种事物的声音,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三、古诗运用

1、老师经常引用苏轼的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来劝勉我们,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就意志消沉,要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

2、在一个秋天的夜里,客游在外的诗人叶绍翁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他不禁吟诵道:“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深秋时节,一登上北京香山,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山的红叶,真漂亮!怪不得诗人杜牧也称赞道:“停车最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秋天是萧瑟的,但是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秋天的美丽,正如杜牧所写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秋天,树叶枯了,花儿谢了,但它们仍有自己的美丽和傲骨,就像苏轼所写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6、秋风瑟瑟、寒气袭人容易引起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思乡之感,如叶绍翁看见秋天感叹道:“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搜索更多有关“三上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专项复习:三上语文第二单元课文中心思想”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