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600万三幅假画卖了吗?她花253万买幅画画家本人鉴定是赝品

人气:369 ℃/2024-04-19 15:37:19

人类天性中对于美的追求,促使艺术品收藏行业持续火爆,所花费的金钱自然也越来越高。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艺术品造假层出不穷,收藏家们想要避开高风险,往往会选择去一些大拍卖行购买艺术品,但这样就能保证自己买到的百分百是真品吗?曾有件生动的案例,就揭开了收藏界的一些潜规则。

2005年11月,来自上海的藏家苏敏罗女士,在网上获悉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将举行年度秋拍,其推荐的重点拍品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池塘》,还将其作为拍卖图录的封面突出宣传。身为吴冠中的粉丝,苏敏罗当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她准备好款项,准时飞到北京参加拍卖,对这件作品志在必得。结果也没让她失望,拍卖当天她不断举牌,最终以230万元的高价拍下这幅《池塘》,加上支付给翰海的23万元佣金,总花费达到253万。这在当时对苏敏罗来说无疑于一笔巨款,她之所以花费这么大代价,除了本身喜爱之外,也看中了吴冠中作品肯定会快速升值,是一笔很好的投资。

事实证明苏敏罗的收藏眼光很不错,将《池塘》买回来仅仅半年后,就有另一家拍卖行找到她,跟她说作品已经升值了不少,建议马上转手卖出。苏敏罗欣然答应,将《池塘》带到拍卖行做拍卖手册,没想到工作人员看到画作之后,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画作存在不少瑕疵,和吴冠中以往的作品有很大区别,很可能是赝品。苏敏罗当时还觉得不可能,北京翰海是国内顶级拍卖行之一,怎么会卖赝品呢?为此她又找了很多圈内行家帮自己鉴定,结果都说有瑕疵。这下她可慌了,跑到北京找翰海主管交涉,主管提供了由安徽美术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的一套明信片,《池塘》位列其中,以此来证明是真品。

253万可不是小数目,苏敏罗不想自己的钱打了水漂,于是一直试图找出证据来要回自己的钱。3年之后也就是2008年,她终于托人在北京联系上了吴冠中本人,见面后吴冠中非常仔细的鉴定了那幅《池塘》,最终给出结论,这画根本就不是自己画的,他还亲自在画作玻璃框上写下“此画非我所作,系伪作”!后面苏敏罗又调查出安徽美术出版社实际成立于1986年,那怎么可能1984年就出版明信片了呢?他们在撒谎!拿到了切实的证据,苏敏罗非常兴奋,马上起诉了瀚海拍卖公司,理由是拍卖行隐瞒了拍品的真实性,并通过虚假宣传让自己损失253万元,希望对方如数归还。然而结果让她大失所望,最后竟然败诉了。

画家本人都亲自出来打假了,怎么会败诉呢?法律专家对此解释:创作者本人虽然对自己的作品最有话语权,不过一旦流通到市场上就会产生最根本的利益问题,有时候就算是创作者本人,为了利益或者面子问题,也可能会把真说成假。吴冠中先生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所以就算是你本人的作品,真假你自己说的也不算!那么拍卖行虚假宣传也是误导苏敏罗花冤枉钱的原因,为什么也不能当成证据呢?那就牵扯到国内拍卖行一个被人诟病至今的规则了:拍卖方对拍品“不保真”,也就是说他们拿出来的拍品,也不保证都是真的。

​国外的大拍卖行,如果买家能拿出有力证据来证明自己买到假货,那么他们会主动退款。但国内拍卖行一个免责条款就规避了所有风险,真假你自己看着办,买到假货算你倒霉,和我们没关系,不管花了多少钱,一条“不保真”就让拍卖会不承认任何责任。这就是如今的收藏界,鉴定专家可以断真假,但如果看错了,一句看走眼就能混过去,拍卖行就算卖假货也没有责任。人们都说收藏“水深”,说到底还是这个行业本身就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潜规则”,收藏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啊!

搜索更多有关“600万三幅假画卖了吗?她花253万买幅画画家本人鉴定是赝品”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