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丹剧对白:百科,你不知道的丹剧

人气:388 ℃/2023-10-27 10:52:55

丹剧是流行于江苏丹阳一带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在曲艺“啷当”基础上,吸收当地民歌、小调和号子,增加了伴奏乐器,并在其他戏曲剧种影响下,于1958年发展为戏曲。初名“啷当剧”,1959年改现名。由有近300年历史的丹阳“啷当调”演变出来的“丹剧”,上世纪60—80年代曾在戏曲舞台上红火一时。

丹剧的起源

丹剧和周边地区的地方戏剧种的形成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他剧种的产生,都有一个漫长的母体到本体的衍变过程。丹剧则是一九五八年前后,在各行各业大放卫星的高潮中,人为地一蹴而就的。1958年,丹阳水利工程指挥部宣传队,以啷[啷当调]演出文艺节目,受到欢迎。是年11月,丹阳县文化馆举办丹阳县文艺骨干啷当训练班,同时组织人员收集、挖掘、整理丹阳民间音乐及民歌,并以[啷当调]为基础,将训练班学员编排的《张木匠上北京》等四出小戏,按戏曲特点,定谱定调定腔,编成一套唱腔。1959年元旦,四出小戏公演,被群众称为“啷当戏”。是年1月10日,在啷当训练班的基础上成立云阳剧团。9月正式定名为丹剧,云阳剧团易名为丹阳县实验丹剧团,并赴外地演出。

12月,剧团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砻糠记》,赴南京参加全省汇报演出。此后至1965年,丹剧有了很大发展,创作、移植、改编、整理了一大批剧目;基本唱腔曲调从[中板]、[流水]又进一步发展出[慢板]、[散板]等板式,并解决了男女分腔的难题,积累了唱腔曲牌60多支,行弦曲牌40多支;表演上向兄弟剧种学习,逐步形成了老生、小生、老旦、花旦、小丑五行,但表演并无特定程式,多接近生活,乡土色彩较浓。

丹剧的艺术特点

丹剧以丹阳地方方言为唱念用语,以“啷当”、“云阳”、“花名”及其一整套板式为基本唱腔,在表演技艺、演出形式上较接近于京剧。由于啷当男腔高亢简朴,小生这一行男演员较难胜任,常常选用女小生,因此表演风格上较接近于越剧。丹剧唱腔中,袭用啷当艺人的唱法和竹鼓伴奏技艺而形成的“老啷当调”,唱腔别具一格,饶有风趣。依据啷当尾句拖腔发展起来的伴唱和唱腔浑然一体互为增色,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丹剧的语言音调柔和,曲调朴实优美,既有清新的抒情色彩,又有浓郁的地方韵味。在江苏省、市文化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重视扶持下,经过丹剧四代人的努力,丹剧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有关行家评论,丹剧既有京剧的阳刚之气,又兼有越剧的阴柔之美。

丹剧的代表曲目

一、讲述当代农村生活的《称婆婆》

改革之年,农民发家致富,杀猪卖肉的阿坤家盖起了新楼房。但瘦小多病的老娘却依旧住在矮小破旧的养猪房内,媳妇阿芳平时对婆婆疏以照顾,所以半年前村里评选文明户时,阿坤家落了榜。

生性好强的媳妇阿芳不服气,发誓半年内让婆婆的体重从92斤长胖到100斤再参加文明户复评。于是,把婆婆接进新楼房,加以营养,百般照顾,不知不觉增强了婆媳间的感情。

今天,文明户复评,婆婆究竟长胖多少?阿芳决定架大秤称老娘。婆婆为帮说话算话的媳妇过关,在秤和秤砣上做了手脚,导致儿媳三称婆婆。机灵的婆婆换秤砣、藏秤砣的滑稽行为令人捧腹,婆媳之间的真诚让人感动。

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的《大哥你好》

中年农民陈大根花去九千元娶回比他小十八岁的农村姑娘何凤兰为妻。新婚之夜,何凤兰哭哭啼啼向他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因弟弟生病去省城开刀,花去一大笔钱,家中债台高筑,债主不停上门讨债。娘家为求得到礼金还债,被逼无奈将女儿出嫁。凤兰一声声喊他“大哥”,求他饶了自己。大根对凤兰的身世深表同情,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当天夜里,他铺一条草席睡在地。(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搜索更多有关“丹剧对白:百科,你不知道的丹剧”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