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陕西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2024陕西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

人气:386 ℃/2023-12-25 01:05:34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5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到处都在讲“主旋律”,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但正如一百个人心目中有一百个哈姆莱特一样,人们对“主旋律”各有各的理解,甚至比对哈姆莱特的分歧更大。

在引入西方乐理之前,中国语言里本无“旋律”一词。那位将Melody对译为旋律的人恐怕不曾想到这个词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可以让人从心所欲地做出难以捉摸的解释,塞进各自想标示的内涵。以至各人讲各人的“主旋律”,彼此都如聋人对话,莫名对方之妙。

词语是可以假借的,一个领域按譬喻原则使用别的领域的词语,使表述的意思更为生动活泼。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能将黄瓜按自己的需要当作茄子用。这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一逾矩,就乱了套,不像话了。

旋律,用中国旧有的话,就是曲调,即按不同音阶的音符组成悦耳的乐句。主旋律,就是体现乐曲的乐思的基本乐句或乐段,乐曲的开展部分由主旋律生发、变化和繁衍而来;全曲的和声、配器都要服务于簇拥出主旋律的目的。然而,正是这常识规范着人做譬喻,假借于别的事物或场合,否则就文不对题,不知所云了。打个比方,假借来的词语用以譬喻社会运动,则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会以抗日救亡为主旋律,解放战争时期会以反蒋的武装斗争为主旋律,等等。

文学艺术,依其自身的规律和健康发展的需要,要以表达的意旨来宣泄人民的心声,呈现真实,要以人生批判、文化批判为主旋律,否则,文学艺术就会失去自己应有的主旋律而阒寂,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只剩下以“主题先行”和“三突出”为主旋律的八盘样板菜和一个小说厨子。

毫无疑问,文学艺术只应在不违背自己的使命(这使命构成它自己的主旋律)的情况下,能顺应或配合主导社会运动的主旋律。不利于文学艺术实现自身的主旋律会损害文学艺术,比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强迫文学艺术服从阶级斗争的主旋律,把阶级斗争作为唯一的主旋律。而这个唯一的主旋律恰好正是把文学送上末路的送葬曲旋律。这是历史毫不客气地证明了的。

强使文学艺术以单一的主旋律为自己的主旋律,具体运作中肯定会使政治降而为政策。这样的主旋律自然会排斥判断,排斥独立思考,从而也就封杀了创造,堵塞掉一切思维活动的生机。

文学艺术当然有它的主旋律,凡是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事业效力的文学艺术的主旋律,应是直面现实人生并超越现实人生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精神。倘若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的主旋律合乎自己的主旋律,或部分合乎自己的主旋律,则可以同调,可以协奏;反之,就各唱各的调,万不得已时便只能停弦歌唱。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的主旋律必须坚守;当然,这有时很难。但不坚守自己的主旋律,就丧失了自己——这,难道还需要重新再诉述一番历史教训吗?

(摘编自何满子《说“主旋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语言里本无“旋律”一词,“旋律”这个由外文翻译来的词跟乐理有关,它的魅力在于它的多义性。

B. 外来词“旋律”与汉语里的“曲调”意思完全相同,它是由不同音阶的音符组成的体现乐思的基本乐句。

C. 文学艺术如果不以人生批判、文化批判为主旋律,就不能宣泄人民的心声,就是对自身所负使命的违背。

D. 如果一味强使单一的主旋律作为文学艺术的主旋律,执行过程中会有偏差,排斥批判和独立思考,扼杀创造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乐理角度界定“旋律”和“主旋律”这两个概念的内涵,诠释“旋律”的出处,说明“主旋律”的地位。

B. 文章第五段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主题先行”“三突出”为主旋律的文艺作品为例,论证文学艺术的主题与表现手法之间的矛盾。

C. 文章第六段举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以阶级斗争作为文艺的唯一主旋律为例,从反面证明文艺须坚守自己的主旋律。

D. 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引证等方法,比如引用经典名句等,把深奥的文艺理论阐述得通俗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之所以人们对“主旋律”的理解存在着差异乃至分坡,是因为每个人往往随心所欲地解释“主旋律”这个外来词。

B. 尽管根据特定需要,依循譬喻原则,某个词语可从甲领域挪用到乙领域,但是人们使用这种假借时并不可以无视规矩、任意妄为。

C. 因为文学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健康发展的需要,所以文学艺术就不能顺应或配合主导社会运动的主旋律。

D. 文学艺术要有直面现实人生并超越现实人生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精神,坚守自己的主旋律,这样才能不丢失自己的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十九世纪末,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一次试验;把一头新羽化的天蚕雄蛾,装进一个用纱布缝制的口袋里,在桌上放了一夜,结果有40多头同种雄蛾闯进这间房子,并把那头雌蛾围起来。不动声色的雌蛾,怎么会招来如此之多的雄蛾呢?原来昆虫也有它们自己的语言和通信方式。

②蟋蟀、蝼蛄的雄虫,靠翅膀震动、摩擦发出声音;雄蝉腹部有两片薄膜,进行鼓动鸣叫。这是它们的“声音语言”。蜜蜂不但会用“声音语言”,还能用“舞蹈语言(飞行轨迹)”与家庭成员进行通信联系,然而,更多的昆虫是靠体内腺体分泌一种微量化学物质来进行通信联系的。这种微量化学物质称为信息素。信息素常有特殊气味,在空气中扩散迅速。某一昆虫释放之后,同种的其他昆虫通过感受器接收,就能知道对方所在的方位和所持的要求。这就是昆虫的“气味语言”。

③目前,人们已查明100多种昆虫信息素的化学结构,并根据这些不同化学结构的信息素所引起的不同行为特征分类。如:引起同种异性个体产生性冲动与配偶行为的性别信息素;帮助同类寻找食物,迁居异地指引道路的示踪信息素;召唤同种昆虫聚合过冬的集合信息素;等等。

④据现有研究所知,性别信息素大部分产生于雌性个体,大的有300多种昆虫具有这种本领,它们大多数属于蛾类。还有90多种昆虫的雄虫,也能产生性别信息素。一种雌虫分泌的性别信息素,只对同种雄虫有作用,而对别种昆虫则毫无效果,因此,昆虫不会产生种族混乱的现象。一般来说,雌性昆虫分泌的性别信息素,作用距离较远,引诱力也强;雄性昆虫分泌的性别信息素,引诱距离较近,只起安定雌虫接触交尾的作用。交尾后停止分泌,不产生气味物质。产生性别信息素的腺体,雌虫的多集中在腹部或头部,而雄虫的多分散在胸、腹、足或翅等部位。感知性别信息素的感受器,大多分布在头部触角或口须上。性别信息素的气味,能在大气中维持一两分钟、每当雄虫感知之后,它就像一枚“导弹”,径直射向气味物质分子密度最大的地方,与雌虫交尾繁殖后代。

⑤西德化学家布特拿特经过20多年的研究,于1961年用日本送去的50万头未交尾的雌蚕蛾,提取出12毫克纯性别信息素,定名为家蚕醇。试验表明,一头雄蛾一般只能分泌0.005~1.0微克(一微克等于一百万分之一克)性别信息素。就这么一丁点性别信息素,却能诱集100万头雄蛾。

⑥由于性别信息素具有强大的引诱能力,人们就把害虫性别信息素制成诱捕器,设在田间收集成虫,预测其幼虫的出生时期和数量,制定防治对策,指导大面积治虫工作。也正因为性别信息素诱虫能力强,在虫口密度极低的情况下,甚至肉眼难以发现的地方,也能把虫子“叫出来”,因此这种测报害虫的办法很准确。美国防治棉红铃虫,过去采用检查青铃被害率的办法来指导喷药治虫,往往失之过迟。后来用延长防治时间,增加用药次数的办法补救,一般自7月1日至9月5日,平均还要用药9.4次,现在应用性别信息素准确测报后,不仅省工90%,而且喷药次数减至5.1次,每英亩节省农药费用30美元。

⑦把性别信息素和粘胶、灯光、杀虫剂、化学不育剂等结合使用,也可以消灭大量害虫。美国农业部的科研人员,发现柑橘东方果实蝇性别信息素的类似物——甲基丁香酚有很强的引诱力,用一张浸有甲基丁香酚的纸片,在几天内就诱得雄虫5490多头。此外,采用人为方法释放性别信息素,使田间空气中布满气味物质分子,雄虫因无法辨认雌虫所在方位而找不到雄虫,或者因气味感受器过度疲劳而丧失灵敏的反应,以致干扰害虫正常的交尾活动,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对作物的危害。

⑧应用性别信息素防治农林害虫,使用剂量极微,可把害虫诱集到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甚至不接触土壤和作物,就可以把它们杀死,即使有所接触,也很容易被生物分解,不会污染环境。性别信息素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仅对某一防治对象有效,不误伤有益生物,害虫也不会产生抗性,故有“无公害农药”之称。

⑨为获得性别信息素的天然提取物,需要饲养大量的有关害虫,甚至要在半无菌条件下进行,其难度很大,一般很难办到。近十五年来,科学家们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模拟性别信息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了性别引诱剂,开始在大面积生产上试用。性别引诱剂的合成,为农药事业的发展展示了一个十分诱人的前景。

1979年5月23日

(摘编自《昆虫"气味语言"的妙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叙述法布尔做试验的情况,提出问题,引出昆虫也有自己的语言和通信方式这一话题,挈领下文,激发阅读兴趣。

B. 第②段中的“声音语言”“舞蹈语言”“气味语言”,这三个短语使用的引号与第④段中“导弹”所用的引号用法相同。

C. 第⑥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充分说明昆虫性别信息素所具有的强大的引诱能力,增强真实性和说服力。

D. 下面的成果印证了末段的中心观点: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昆虫所协作合成的棉红铃虫性别引诱剂——烯烃酯类化合物,使用效果良好。

6、昆虫性别信息素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应用价值?请根据文本进行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竹 林斤澜

妈妈:

我回到了南方祖籍,您的老家。一路上,我都是说回老家、回老家。可是,越走近老家,倒越觉得新鲜。这里,山那么绿,水那么清,连吹来的风,都带有您说的那股清香味儿。我虽是“北方小老杆”,倒觉得我真应该是这儿的人。

妈妈,在您的老家,在您参加革命的老地方,我十倍、百倍地想念您,希望听到您的好讯儿。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呢?我想,只有把我见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原原本本全都告诉给您。

我到了公社。主任问我:回老家来干什么?我说上竹山。不想他“嗤”地一乐,什么也不言语。我脑子里立刻挂上一个问号:这个主任!怎么和老乡们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呢?妈妈,那些老人家倒是都还记得您的模样儿。见了我,抢着拉我到家里做客,竹子长竹子短地问个没完,真跟一盆火似的。

公社在街上,就是您常说的九节街。有楼的、没楼的木头房子,挤得不漏缝儿了,中间是一条竹竿般细长的街道。不多几步,不是一个石头牌坊,就是一个砖砌的门楼,好像竹竿上的一个个节。站在街上抬头一看:迎面是山,山上是齐簇簇的竹林。九节街呀,一节一节都映着青绿,青的山,绿的竹;一节一节都听见淙淙的流水声。要不是您早告诉过我那声音的来由,我准会当作小溪满街跑了。

青青竹色,淙淙水声,在您的记忆里,九节街是一首诗。在我看来,诗许是诗,不过还要慢慢体会。

溪当然是有的。南方的镇子,我看都是沿溪沿河盖起来的,溪上没桥,有一个个石头墩子。我早知道:这叫“丁步”。哪怕淘气的溪水扑上墩子,翻着跟斗,哪怕挑着两座山似的柴草,人们还是一步步踩着它走过溪去,跟走平地一样。

我又惊又喜上了“丁步”。非常可能:小溪瞧出了“老杆”模样。起先,龇牙咧嘴地逗我,走到中间长劲了,往我脚脖子上缠,还推我的脚丫呢!妈妈,这时,我听见多少年前,你预先存在我耳朵里的话了:“管它做什么?你走你的。”

我走我的。过了小溪,我上了山坡。不知不觉间,身边全是竹子了。忽然,我站在一个山谷中间了。

这山谷,真像一口尖底铁锅:团团转转,锅沿锅底,严严密密长满了绿毛——那是竹子。到那间,我感到静得出奇。左右一看,一个人也没有,不是还有一个我吗?可这个我,也像成了绿毛毛中间的一个影子。我脚边,有烧焦了的竹枝,还冒着一丝一缕的青烟。青烟做了个表情,表示刚刚还有人在这里待过,热了热吃的喝的。这里并不是人迹不到的地方,我也就坐了下来。

我看着对面的山梁,那里明亮的阳光,照得竹林仿佛刷了层金。那阳光,一动不动站定了,站在那里做起梦来了。

它做梦,我怎么心慌起来?好像忘了一件什么事情,可又想不清楚。

我的眼睛往下出溜,竹林渐渐绿得翠了,绿得深了,绿得都郁沉沉了。有黑色的,不是烟不是雾,在那里盘旋。

它盘旋,我怎么心疼起来?好像裂了缝。是林子裂了缝,还是我裂了缝?反正裂缝里,盘旋着早已忘记了的生活;是童年?是那“混沌”岁月?是做着妈妈小尾巴的时候?

那山谷的尖底,那最深最远的一小块地方,却是阳光明亮,清澈如水。仿佛往一口深井里探看,井底下清清的水里,出现了自己的影子。好像另一个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一个思想蒙头盖脸,从完全意想不到的地方钻了出来。我的心陡地扑腾扑腾;“这地方我来过。”

可是,另一个思想又紧追着上来。“不可能,不可能!我是北方长大的。”“来过来过,很久很久了,给忘了忘了!”“不能不能,神精并神精并!”忽然——

叽啾啾,叽啾啾,叽啾叽啾,啾啾啾……

一声比一声紧急,一声比一声欢快。这是一只鸟,从竹林里仰天箭一般射出来,直上天空。到了半天空,掉开翅膀,放开嗓子,又是一声声:“叽——啾啾,叽——啾啾……”

它有使不尽的气力,它有说不尽的欢喜。我知道,这是叫天子。我敢肯定:在北方我没听见过。我也敢明确:在我的记忆里,这叫声是熟悉的。

我闭上眼睛,心想:“如果右边山腰,有一条小路呢?……”

我睁大眼睛授向右边;山腰那里,莽苍苍的竹林那里,果真,有一条腰带般的小路!

我的手脚绵软,大约是扶着竹子站起来的。我走上了那条小路,心想:“如果绕过一个山坳……如果过了潭,有一座茅屋……”

我跑起来了,跑得不稳,可又跑得很快。好像不是我自己在跑,有谁推着推着,推着我呀!果然,顺着小路,来到了坳口,我眼睁睁看见了一座茅屋,毛蓬蓬地蹲在坳里边。茅屋后身,沿着坡,横着架着劈成两半的竹竿,山泉顺竹竿淙淙地唱着跑着。九节街上,就是这么淙淙的。竹竿连着竹竿,顺着连接的竹竿,我看见了一个小伙……妈妈,我喘着气,差点儿瘫在那儿了!

亲爱的妈妈,您说过我,说话爱夸张。也许,像我这样的女孩子,都会有点言过其实的毛病?现在我在写信,您要相信:我已经冷静下来了。我说的不是一个梦,更不是神经出毛病,是从小您给我说的您的故事,您给我说的爸爸的故事,揉在我的心里,渗在我的血液里了。妈妈,想当年水潭旁边的小伙,您说得多么离奇呀。要有可能,我还想再听一遍。

…………

(有删改)

【注】①本文为书信体小说。②竹子:写信人“我”的妈妈的名字,“我”是她的女儿竹花。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画横线句子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九节街风景,绘色摹声,凸显九节街的盎然诗意,洋滋着欣悦之情,

B. “吡牙咧嘴”“逗”“缠”“推”等字词,把小溪当作淘气的孩子来写,比拟形象生动,突出“我”的惊喜之意。

C. 文中描写“我”置身山谷中的所见所感,连续使用多个疑问句,凸显那“早已忘记了的生活”给予“我”的影响。

D. “我”在山谷中感到自己脑里有两个思想在争执,这部分对话描写,突出作为女孩子的“我”好幻想、懵懂无知的特点。

8、有评论指出,林斤澜小说常给读者以“尚奇求异”的审美情趣。试以本文为例,简要分析。(6分)

9、茅盾曾在《读书杂记》中说:“林斤澜有他自己的风格。这风格表现在炼字、造句上,也表现在结构上。”假如要从“炼字、造句”角度,就《竹》的语言风格写一篇文学短评,请列出评论提纲。(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燕饥,赵将伐之。楚使将军之燕,过魏,见赵恢。赵恢曰:“使除患无至,易于救患。伍子胥、宫之奇不用,烛之武、张孟谈受大赏。是故谋者皆从事于除患之道,而无使除患无至者。今与以百金送公也,不如以言。公听吾言而说赵王曰:‘昔者吴伐齐,为其饥也,伐齐未必胜也,而弱越乘弊以霸。今王之伐燕也,亦为其饥也,伐之未必胜,而强秦将以兵承王之西,是使弱赵居强吴之处,而使强秦处弱越之所以霸也。愿王之熟计之也。’”使者乃以说赵王,赵王大悦,乃止。

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郤,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或献书燕王:“王而不能自恃不恶卑名以事强事强可以令国安长久万世之计。以事强而不可以为万世,则不如合弱,将奈何合弱而不能如一,此臣之所为山东苦也。胡与越人,言语不相知,志意不相通,同舟而凌波,至其相救助如一也。今山东之相与也,如同舟而济,秦之兵至,不能相救助如一,智又不如胡越之人矣。愿大王之熟虑之也。”燕果以兵南合三晋也。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材料二:

赵地乱,武臣、张耳、陈余定赵地,立武臣为赵王,张耳为相,陈余为将军。赵王间出,为燕军所得,燕囚之,欲与三分其地,乃归王。张耳、陈余患之。有厮养卒谢其舍中人曰:“吾为公说燕,与赵王载归。”乃洗沐往见,张耳、陈余遣行。见燕王。卒曰:“君知张耳、陈余何人也?”燕王曰:“贤人也。”曰:“君知其意何欲?”曰:“欲得其王尔。”赵卒笑曰:“君未知两人所欲也。此两人名为救赵王,实欲燕杀之,此两人分赵自立。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两贤王左提右挈,执直义而以责不直之弱燕,灭无日矣。”燕王以为然,乃遣赵王,养卒为御而归,遂得反国,复立为王。

(选自《新序》,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王而不能A自恃B不恶C卑D名以事强E事强可以F令国安长久G万世H之计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与《六国论》“燕赵之君”中的“之”用法不同。

B. 相与,本义是互相交往,与《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中的“相与”含义相同。

C. 胡越,古代分别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两个民族,因以“胡越”比喻疏远,隔绝。

D. 谢,文中指告别,与《孔雀东南飞并序》“阿母谢媒人”中的“谢”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恢认为重要的是防患未然,对于这个观点,伍子胥等人不认可,而烛之武等人认可,所以前者没被重用,后者被重用。

B. 赵恢以吴国攻打齐国的史实为鉴,通过一名楚将来劝说赵王不能攻打燕国,如果赵国攻打燕国,就会重重蹈吴国的覆辙。

C. 有人给燕王上书,认为燕国如果投靠强国却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那就不如选择与其他弱国联合起来,燕王接受了他的意见。

D. 赵王被燕国囚禁,燕国要求赵国割地才放赵王,赵国有个士兵前往燕国,该士兵设身处地,晓以利害成功说服燕王,赵王最终回到赵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2)况两贤王左提右挈,执直义而以责不直之弱燕,灭无日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故将军庄 李端

曾将数骑过桑干,遥对单于饬马鞍。

塞北征儿谙用剑,关西宿将许登坛。

田因芜没归耕晚,弓箭开离出猎难。

唯有老身如刻画,犹期圣主解衣看。

【注】刻画:三国吴将周泰为救孙权,身受十二创,肤如刻画。孙权亲为解衣探视,委以重任。

14、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将军年少时率领数骑迎战敌人、直面单于而镇定自若的情景,突出其英勇豪气。

B. 颔联叙将军毕生征战经历,他本是边塞征儿,武艺高强,虽然年老但也期望能受命出征。

C. 颈联写将军年迈体疲、无力开弓、出征困难的窘境,表达他对晚年归隐田园终老的渴望。

D. 本诗紧扣“故”字展开抒写,对仗工整,音律响亮,于沧桑情调中蕴含几分顿挫之意。

15、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氓》中写两个主人公少年时期愉快地玩耍的两句是“ ”。

(2)苏轼《赤壁赋》中,运用比喻手法写小船在江面自由漂荡的两句是“ ”。

(3)作为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的诗歌中常常有为国事而落泪的描写,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瓣中的色素是花儿色彩的来源,其中尤以花青素最负盛名。花青素的最大特点是颜色可随环境改变。如果环境偏酸性,花青素会让花儿显得红光满面;甲 ,花儿便变得蓝幽幽的。假如碱性太强,就是一副蓝黑色的模样,墨菊、黑牡丹就是典型的例子。乙 ,还不足以染出花儿的百般姿色。类胡萝卜素、类黄酮、醌类色素、甜菜色素等齐齐出动,才造就出这世间的(①)。

光靠美色还不够,花儿的气味也很重要。每一朵带香味的花儿都是一座小型的生化工厂。在这座工厂中,花儿将多种化学物质调和在一起,如单菇、倍半菇、酚、醇、酮、酯等,形成了各自的独特气味,让虫儿们即便在夜间也可以闻风而至。

残酷的竞争下,有些花儿在香味竞赛中败下阵来,只得(②)。A虽然不能“流芳百世”,B干脆选择“遗臭万年”,C如果想要“勾引”蝴蝶、蛾子、蜜蜂的花儿太多,D不如吸引不受欢迎的苍蝇、甲虫这些“逐臭之徒”的到来。于是巨魔芋、大王花干脆散发腐肉的气味。反正终极目的是引来虫儿授粉,至于是什么虫,并不重要。

说到授粉这个活计,最在行的是工蜂。很难想象,若是没有大规模作业的蜜蜂,将有多少花儿丧失繁育后代的机会。可怕的是,上述疑虑正在变成现实。有科学家发现有些蜂渠里的成熟工蜂突然人间蒸发,使得整个蜂巢陷入瘫痪。这种现象被称为“蜂群崩溃综合征”。蜂群崩溃综合征可能是农药滥用引发的恶果,可能是寄生虫横行带来的灾难,也可能是蜜蜂营养不良所数……时至今日答案始终(③)。

17、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请在文中横线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画线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坐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替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20、文中加点的“移”“锈”分别换用为“飞”“立”,为什么表达效果不如原文好?请简要分析。(5分)

21、 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博士,因才学优异而任鲁国宰相。他很喜欢吃鱼。国内不断有人给公仪休送鱼,公仪休不受,他的学生劝说道:“老师爱吃鱼,却又不受鱼,这是为什么?”公仪休答道:“正是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要这鱼,如果接受了这鱼,那么,就会因受贿而被罢免宰相之职,到那时,我虽然还爱吃鱼,却再也不能满足这一嗜好了。现在不接受这鱼,就不至于被罢免宰相职务,就能永远地、经常地吃到鱼了。”他还说:“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依赖别人相助,还不如自己帮助自己。”

翻开厚重的历史长卷,总有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会触发我们的联想和思考。对上述公仪休的故事,你有怎样的认识与评价?请写一篇发言稿参与班级组织的“感先贤智慧,促德行修养”专题讨论会。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A.“它的魅力在于它的多义性”错。这一推论于文无据,原文第二段“在引入西方乐理之前,中国语言里本无‘旋律’一词。那位将Melody对译为旋律的人恐怕不曾想到这个词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可以让人从心所欲地做出难以捉摸的解释,塞进各自想标示的内涵”,可见并未论及这一观点。 B.“与汉语里的‘曲调’意思完全相同,它是由不同音阶的音符组成的体现乐思的基本乐句”错。这一分析无中生有,原文第四段“主旋律,就是体现乐曲的乐思的基本乐句或乐段”,可见“体现乐思的基本乐句”的是“主旋律”,并未谈到“旋律”与“曲调”意思完全相同。 C.“……如果不以人生批判、文化批判为主旋律,就不能宣泄人民的心声……”错。假设推理不当,原文第五段“文学艺术,依其自身的规律和健康发展的需要,要以表达的意旨来宣泄人民的心声,呈现真实,要以人生批判、文化批判为主旋律,否则,文学艺术就会失去自己应有的主旋律而阒寂”,可见选项强加二者的关系。

2B B.“论证文学艺术主题与表现手法之间的矛盾”错,原文第五段“要以表达的意旨来宣泄人民的心声,呈现真实,要以人生批判、文化批判为主旋律,否则,文学艺术就会失去自己应有的主旋律而阒寂,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只剩下以‘主题先行’和‘三突出’为主旋律的八盘样板菜和一个小说厨子”,可见应是论证文艺失去自身应有的主旋律而导致的结果。

3C C.“所以文学艺术就不能顺应或配合主导社会运动的主旋律”错。属于推论不当、违反因果逻辑。原文第六段“文学艺术只应在不违背自己的使命(这使命构成它自己的主旋律)的情况下,才能顺应或配合主导社会运动的主旋律”,并非“不能”。

4B B.“引诱雄性昆虫分泌性别信息素”错,应是“引诱雄性昆虫”。

5C “充分说明昆虫性别信息素所具有的强大的引诱能力”错,应是说明具有强大引诱力的昆虫性别信息素在防治虫害方面的应用价值。

6、(1)特点:①具有极强的引诱能力; ②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2)应用价值:①利用害虫信息素制成诱捕器,测报害虫; ②把性别信息素与其他物质配合使用,消灭害虫; ③人为释放性别信息素,干扰害虫正常交尾活动,以降低虫口密度; ④模拟性别信息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生产“无公害农药”。

7D .“对话描写,突出作为女孩子的‘我’好幻想、懵懂无知的特点”错误。不是“对话描写”,而是“我”的心理描写;也不是为了突出作为女孩子的“我”的好幻想、懵懂无知,而是呼应上文,强调“早已忘记了的生活”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记,同时也为下文伏笔,即篇末的“是从小您给我说的您的故事,您给我说的爸爸的故事,揉在我的心里,渗在我的血液里了”。

8、 ①自然环境描写,营造幽深奇峭的意境。青山绿竹、淙淙流水、阳光明亮,突出竹山清幽深邃;叫天子欢鸣,反衬竹山幽静;“我”在竹山中走仿佛被谁推着跑:这样写给读者以曲径通幽、如入奇境之感。

②人物心理刻画,着眼奇异幻觉的描写。置身翠竹环绕的山谷中,“我”感觉阳光在做梦,看见有黑色东西在“盘旋”,恍惚间林子或“我”裂了缝,闪现出过往的生活。这些心理描写富有梦幻色彩。

③情节设计与众不同。没有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而是根据主人公思想发展的脉络,一步步推进情节发展。

④形式新颖。小说以书信体的形式,将回乡的所见所闻讲述给她的妈妈,展现当地当前的生活,新颖别致。

9、 ①多用叠词,状物细腻,特征鲜明,增强语言韵律感。

②多用短句、散句,参差错落,简洁明了,活泼灵动,富有节奏感。

③穿插整句,或对称,或反复,或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

④多用口语,点缀方言词,平易浅显,有乡土气息。

10、BEG

11D A.正确。“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句意:希望大王仔细思考这件事/燕国和赵国的国君。 B.正确。“相与”,都是“互相交往”的意思。句意:如今崤山以东各国互相交往(相互联合)/人们彼此互相交往。 C.正确。

D.“含义相同”错。“谢”,告别/推辞,拒绝。句意:赵军中有一位砍柴做饭的杂役兵辞别他同屋的人说/刘母拒绝媒人。

12A “对于这个观点,伍子胥等人不认可,而烛之武等人认可,所以前者没被重用,后者被重用”错。原文的意思是伍子胥等人防患未然,不被重用,而烛之武是除患的,被重用,所以出谋划策的人大多倾向于除患。

13、(1)您为自己打算,这样做是可以的,但这怎么能够报答先王对将军的情谊呢?

(2)何况两位贤王相互支持,打着正义的旗号来讨伐理亏的弱小燕国,燕国灭亡是没有多少时间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燕国发生饥荒,赵国准备攻打燕国。楚国派一名将军到燕国去,途经魏国时,见到了赵恢。赵恢对楚将说:“预防灾祸不让它发生,比救灾要容易得多。历史上伍子胥和宫之奇的劝谏都不被君王采用,而烛之武和张孟谈的谋略却受到君王的赏识。所以出谋划策的人都致力于除患的方法,而没有(致力于)防患未然的人。如今我与其送您百金,不如送您几句话。您如果能听我的话就去劝说赵王:过去吴国讨伐齐国,是因为齐国闹饥荒,可是没有等到伐齐取得成功,弱小的越国就趁吴国疲惫之机打败了吴国而称霸一方。如今大王要攻打燕国,也是因为他们闹饥荒,讨伐燕国未必能获胜,而且强大的秦国可能在西部出兵乘机进攻赵国,这是让弱赵处在当年强吴的不利地位,而让如今的强秦处于当年弱越的有利地位啊。希望大王仔细思考这件事。”楚国的使者于是就用赵恢的这番话去规劝赵王,赵王听后非常高兴,就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乐毅逃往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燕王就派人责备乐毅,又婉转地说:“将军误听别人的话,对我有了意见,抛弃燕国去了赵国。您为自己打算,这样做是可以的,但这怎么能够报答先王对将军的情谊呢?”

有人献书给燕昭王说:“大王如果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保存国家,不如不在乎名声的卑贱臣事强国,假如臣事强国可以使国家长久,也是泽被万世之策。认为臣事强国不能奠定万世基业,那就不如联合弱国,为什么弱国联合而不能团站一致,这是臣下为崤山以东各诸侯感到忧虑的事。胡人和越国人言语不相通,思想观念也不同,可是他们却能同舟共济,彼此互助有如一个人。如今崤山以东各国互相交往(相互联合),正像同舟共济一样,秦兵一旦到来,不能互相救助像一个整体,智慧又赶不上胡人、越国人了。希望大王仔细思考这件事。”燕国果然出兵向南和韩、魏、赵三国结为军事同盟。

材料二:

赵地爆发混乱,武臣、张耳、陈余控制了赵地,立武臣为赵王,封张耳为丞相,封陈余为将军。赵王武臣在微服出巡时,被燕国的军队俘获,燕国把他囚禁起来,想要三分之一的赵地,才释放赵王。张耳、陈余为这件事非常忧虑。赵军中有一位砍柴做饭的杂役兵辞别他同屋的人说:“我要替丞相和将军游说燕王,和赵王一同乘车回来。”于是他沐浴后去见张耳、陈余,张耳、陈余派他出行。见了燕王。杂役兵问:“您知道张耳、陈余是什么样的人吗?”燕王说:“贤明的人。”杂役兵继续问:“您知道他们的意图是什么?”燕王回答说:“想要救他们的赵王。”赵国杂役兵笑着说:“大王您还是不知道这两个人的打算。这两个人名义上是为了救赵王,实际上是想让燕军杀死他,这两个人就可以平分赵地自立为王。以一个赵国的力量尚且轻视燕国,何况两位贤王相互支持,打着正义的旗号来讨伐理亏的弱小燕国,燕国灭亡是没有多少时间了。”燕王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就释放了赵王,杂役兵驾着车子载着赵王回到了赵国,又立为赵王。

14C 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颈联是诗人感叹自己还乡已年老,无力耕田,衣食无着。开离,指弓箭久置不用而开裂离散。

15、①尾联用典。化用了三国吴将周泰为救主而身受重创,而后孙权亲为解衣探视委以重任的典故。

②诗人借此表达了归田之后唯余满身创伤的沧桑无奈之感。

③同时表达了虽身处窘境,仍忠于朝廷,渴望得到明君重用的期待。

16、(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2)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3)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7、①万紫千红(或“姹紫嫣红”“五彩斑斓”) ②另辟蹊径 ③扑朔迷离

18、甲:若是在偏碱性的环境中 乙 :单是一个花青素

19、 A“虽然”改为“既然”; C “如果”改为“毕竟”; D删掉“的到来”。

20、“移”字写出了鹰在人们的视线之内移动,从而衬托出天空的高远辽阔。“锈”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峭壁上石头的坚硬。

21、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树倒伏的情状。

22、参考例文

扬自律自强之帆,行劈波斩浪之船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在此次“感先贤智慧,促德行修养”专题讨论会上发言,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扬自律自强之帆,行劈波斩浪之船”。

公仪休曾说:“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在面临是否接受他人送的鱼这一抉择时,公仪休选择依靠自己,绝不接受他人贿赂,以使自己永远吃上鱼。诚哉斯言。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各种诱惑和选择,是放弃原则底线,依赖他人,还是严于律己,依靠自己?公仪休的故事似乎为我们找到了答案。

古往今来,历史上犹如公仪休这般坚定自我原则、严格约束自己的仁人志士不计其数。在社会这个奇幻变化的大剧场里,有的人蜗居于舒适圈内,得过且过,没有原则信念,畏葸不前;有的人随波逐流,他们的人生随着时代的风浪起起伏伏。而我却总想到,屈原抱石自沉于汨罗江,苏格拉底豪饮鸩酒于雅典监狱;于少保慷慨赴义,王国维复兴国学;卢梭呼吁主权在民,加缪执着推石上山。他们无疑都有一个共同点:为自己的信仰不被摧毁而奋斗,始终捍卫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信念和原则是他们勇气恒远持久的来源。公仪休如果放弃原则,接受他人的贿赂,那么他还会有宰相之职和佳肴之丰吗?可见,坚守原则,严于律己是安身立命、活出自我的重要保障。

公仪休不接受他人的贿赂,只吃自己买的鱼,这也是依靠自己、自强不息的生动诠释。凡事靠自己,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基本要求。那些依赖他人度日、终日无所作为的人终究会被时代、社会所唾弃。依靠别人,会让别人抓住你的软肋,他们总会出其不意地给你致命一击。公仪休显然深谙这个道理,不接受他人的帮助,不给他人留下把柄,不给自己的事业留下隐患,这才是真正得以行稳致远的良方。你可知布尔什维克是如何捱过战争的炮火,众国的抵阻,终将社会主义变为现实,红色的火种撒向世界?你可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红船出发,抵住不满与怨恨,笃行不怠,终让中国换了新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依靠任何人都不如依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塑造者。

几千年前公仪休的故事流传至今,仍带给我们诸多启示,让我们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同学们,让我们扬起自律自强之帆,行劈波斩浪之船,在人生的航线上勇往直前!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搜索更多有关“陕西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2024陕西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入学检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