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氓中的水意象是如何表现爱情的?古代文学中,34

人气:111 ℃/2023-10-12 08:56:06

前言:我国古代文人提倡真性情,认为文章要做到对本情的真实反映,反映自然之情,人性之情。由此,情就成为了古文的一个规定性内涵。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情",那么就会会被判定为质量下乘之作,如果一篇文章能写出真情,那么就容易被世人所欣然接受。这就是古文学"情"之的至,金石为开的重要内涵了。那么,什么是"情"呢?其本真规定及内容范畴等又有怎样的内涵?

古文学的"情"

情的古文学定义

具体地讲,古文学里,"情"是什么?在《说文》中,对此有过明确的定义:"人之阴气,有欲者。"我国古人是十分讲究阴阳协调的,认为阴阳是世间一切生命体的根本,人之一切及人所拥有的能力,一切的一切皆从阴阳中幻化而来。如此来看,"情"之本真则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概念的问题,而是被提高到了幻化生命的本真的高处。在这里,"情"是阴阳理论中的"阴气"。

《说文解字》

学者段玉裁对此有过标注,他认为情是人生喜怒哀乐爱恶欲等******的合称,是人们不需要学习就天生具备的一种自然的生理能力。因此,他将"情"划入了人的本真范畴中。在另一本巨著,即大家所耳熟能详的作品《吕氏春秋》中,认为"情"是人天生而拥有的自然能力,于是:"欲有情,情有节......情也。"(详见《吕氏春秋·******》)。在此书中,把"情"确定为人生命自然之能力,即是一种人直接的感官结论,是人体五官对于声、色、味的自发性需求。因此,此书强调了"情"是人生命活动所产生的自然本真。

《吕氏春秋》

在《尚书》中,对"情"亦有解释:"天畏棐(音fěi)忱,民情大可见。"(详见《尚书·康诰》)。学者孔安国在《尚书传》一书中,对这里的"情"字,解释为"人情",亦即是百姓们的真实感情,"人情"是天是否对愿意辅助君王的最终尺度。

在此之后的文学古籍,对"情"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发展,并且把它同事物之真实相关联,并且同人体自然的本性也相关联。于是,到了《左传》庄公十年,"情"之义变成了"......必以情",乃至于"民之情伪,尽知之矣"(详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到了后来的"鲁有名而无情"(详见《左传》哀公八年),接着是"余听......必以情断之"(详见《国语·鲁语上》)。这里所描述的所有的"情",指的都是事物及事情所表述出来的真实情况。此外,在《论语》一书中,对"情"的描述有两个地方,皆同人之自然本真直接相关联,分别是:"上......敢不用情"(详见《论语·子路》),以及"如得其情......勿喜"(详见《论语·子张》)。

从上述古籍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情"的定义,有一个从表入深的认识及演变过程。"情"在此过程中,内涵逐步深化扩大,变得更为丰富完备。

《论语》

"情"的本真内容范畴

古代,各种科学不如现今发达,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都有好奇之心,因此热衷于对这些现象进行本真追问。这样,本真就成了古人文化构建及文化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及他们探索的出发点了。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及行为准则,同现代人一样,有相应的标准,同现代人不同的是,古人的标准是"情"的本真。这样一来,也就明确地界定了"情"的内容范畴。

在这一点上,有许多古籍进行过描述,比如孔孟等儒家先哲,在研究人世与道德之道时,就是从情之本真出发的,有如下记述对此加以说明:"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详见《论语·宪问》)。在这里,人的羞耻感被当成了"不言面喻"的本真标准;又有如下记录:"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详见《孟子·告子上》)。这里"情"则被当成是"性"的本善之依据;又有"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详见《孟子·离娄下》),孟子对于人的羞耻感加深入地强调了其本真内容范畴。

《孟子》

到了管子时期,对"情"的道德推衍,表现得直接而简单,他写道"凡人之情......人情皆然"(详见《管子·禁藏》);又有"夫凡人之情......见害莫能勿避"(详见《管子·禁藏》);接着是"是......安情性,而发于众心之所聚"(详见《管子·君臣上》)。如此,直接了描述了"情"之本真内容范畴。

《管子》

道家对于道德的推衍,也在于"情",当然在其内容范畴上,同儒家对"情"推衍拥有不同的内容范畴。道家对于"情",是由"自然"入手,再从"自然"而推衍进人生社会当中,其强调的内涵在于"情"的自然性。比如,在《庄子·德充符》中有过如下描述:"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对曰:'然。'复曰:'人而无情,何之谓人?'对曰:'道......恶得不谓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对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对情的内容界定,道家认为无情并非否定"情"之本真,而是指有情却不动情,这就是一种对喜怒哀乐之超越成生成的更广泛的"情",是人生之自然,融汇于宇宙大道当中。由此,道家对"情"的内容范畴之界定,与儒学确有不同

《庄子》

"情"与"性"之关联

从上段可知,古人认为"情"之本义在于生命之本真状况。而生命有另一个本真,即"性",于是"情"与"性"就自然而然地被关联了起来,并产生了"性情"这一内涵。对于性,早在荀子时就有了充分的认知,他对此解释道:"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详见《荀子·正名》)此处所谓的"天",指的是大自然,或称为自然天赋。

在此,荀子把"性"、"情"、"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相互关联,认为"情"是人生的自然天赋,乃生命之本真。而在荀子之后的文学界,"性"、"情"、"欲"这三个内容的关联性愈发密切,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也变得更为丰富,也是形成了我国古文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的文辩——即"性情"之辩。

"情"与"性"经历了长期的"性情"之辩后,二者所蕴含的内容范畴等变得更为广博,内容深化,对推动文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到了法家,更是直接把情与性相关联,于是记录了:"民之性,......此民之情也"(详见《商君书·算地》);以及"人之情性,贤者寡而不肖者众"(详见《韩非子·难三》)等多数记载。从这些记录中,我们看出了法家对情之本真内容范畴的理解,同时也看出了把"情"同"性"直接相关的强调。

古人"情"与"性"的关联

结语:我重提古文学"情"之本真定义及其内容范畴等,是希望借由此鄙弱小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让人们更有热情地去关注古文学,特别是对其中一些有益领域加以深入讨论,这样也能有益于我国文化的昌盛繁荣。

参考资料:

《说文解字》

《吕氏春秋》

《尚书·康诰》

《论语·子张》

《孟子·离娄下》

《管子·禁藏》

《庄子·德充符》

搜索更多有关“氓中的水意象是如何表现爱情的?古代文学中,34”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