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研究生复试前能与导师密切联系吗?研究生导师不会直说复试也要看眼缘

人气:174 ℃/2023-12-02 20:47:43

如果说年底总结本年度的热词,那么今年“考研”二字想必榜上有名。光是报考人数“史无前例”就不必多说了,当录取分数公布后,更是让很多人都沉默了。

哪怕是根本没想过考研的朋友,看到这样“白炽化”的场面,也不免心生感慨:还好毕业早。而在众多考研人里,或许有类考生是最遗憾的。

那就是初试以较好的名次入围,复试中却遭遇淘汰的考生。而与之相反的,却是另一批“幸运儿”。他们的分数没有很抢眼,最后反而被录取,有时候还可能受到质疑。

导师不会直说,复试也看“眼缘”,初试成绩不佳反被录取很正常

在我们普通的印象中,笔试成绩拔尖的同学意味着学习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境界,往往十拿九稳。但在研究生考试里,却不乏刚好相反的例子。

就比如“低分逆袭”的某考生,因此受到外界普遍质疑,后来学校还特意发表了公告予以解释。这件事因为有一定特殊性并且已经有很多老师分析过,这里不做太多评论。

我们可以探讨的是更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就是确实有一部分考生,初试的表现平平,原本是勉强挤进复试的。可后来却发现,初试拔尖的同学没被录取,反倒是他们“捡漏”了。

这真的有内幕吗?实际不然,如果站在导师的角度就很能理解这种现象了。有位大学老师表示,导师并不会直说,其实复试也是要看眼缘的。

而这恰好也是考研必须设立复试的原因之一,有些东西光是靠笔试,很难看出来。所谓“眼缘”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标准,最主要就是导师通过考生传递出的“信息”判断是否适合录取。

读研期间可跟本科时不同,导师既是带学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带“下属”。正如我们去面试时,学历最高、专业技术最强的那个人,还未必就被选中,考研也有相似的道理。

导师的“眼缘”是什么标准?高校老师表示,跟考生想得不同

导师在参加复试筛选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是负责“打分”和判断考生专业水平的角色,有时甚至还有点像HR。经验丰富的导师,往往能在短暂的交流中分析出考生的特点。

那些给导师留下好印象,觉得有“眼缘”的考生有什么共同点呢?是打扮精致些,还是很有“文化感”能得到青睐呢?其实导师眼里的标准,跟很多考生想得不同。

每个导师各自的倾向也有差异,但我们可以根据报考专业做简要的区分。有高校教授曾在网上分享了经验,首先是理工类,他们属于较典型的愿意招“勤快人”的导师。

原因很简单,理工科读研期间有大量需要躬行的实验任务,特别是某些专业的实验器材也比较重。参加这类复试,衣着简单朴素的男同学多半更受青睐。

这会让导师一眼看中这个看上去服从安排、能吃苦的考生,以后大概能给团队做出良好的支持。相反,这时候西装革履的考生,反而可能让导师觉得“太精贵”。

而如果你报考的是管理类、贸易类、金融类、外语类等专业,“好眼缘”的标准就恰恰相反。考生注意打扮,会让导师觉得条件不错、见过世面、懂社交礼仪。

而这些因素会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占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只要初试成绩不至于特别差,导师也会伸出橄榄枝。

明年考研热度或继续增长,复试技巧不容忽视,提前训练有必要

不少考生今年不行落榜后感到“意难平”,尤其是通过了初试却败在复试,这确实令人遗憾。经过以上的分析,或许能说出部分考生被刷的原因。

如果想明年继续考研,也需考虑清楚。根据相关考试部门新的预测,2023年考研报名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预计会达到520万人。

如果真的达到这样的热度,那么也意味着上岸更难,复试的技巧就更不容忽视了。所以,想要报考的同学,必须提前进行训练,就算对笔试成绩有信心,也不能用随意的态度面对复试了。

不过,读研的最终目的其实也是能更好地发展事业,如果是一些没有十足必要的专业,放弃未必就是遗憾。考生和家长都需认知斟酌,尽量规划好宝贵的几年。

话题:你觉得复试中什么样的考生容易获得好眼缘呢?(图片源自网络)

搜索更多有关“研究生复试前能与导师密切联系吗?研究生导师不会直说复试也要看眼缘”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