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下一句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人气:294 ℃/2024-04-17 16:31:01

韩信墓前有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一知己,指萧何;两妇人,一个是漂母;一个是吕后。仅仅十个字,便将韩信的生平际遇言简意赅地写了出来。

知己,指对自己最了解的对方。一般解释为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厚,即非常亲密的人,顾名思义是了解、理解、赏识自己的人;更常指懂你的挚友或密友,它是一生难求的朋友,友情的最高境界。既然是知己,为什么还用“生死”二字呢?由“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引发。

“成也萧何”,要从萧何月下追韩信说起。

楚汉相争之际,韩信在项羽帐下不得重用。适逢汉谋士张良出外寻访帅才。张良访到韩信,并交与他一封举荐书,要他去见刘邦。韩信到达褒中时被夏侯婴引见给相国萧何,得萧何器重。萧何向刘邦举荐韩信,刘邦得知韩信出身微贱,不肯重用。萧何多次向刘邦奏本,极力推荐韩信为大将。刘邦不允,非要等张良推荐的人才到来。韩信见相国再三保荐,汉王仍执意不听,便留诗一首,乘夜色弃官而走。萧何听说韩信离去,深恐失去人才,不顾道路艰难,戴月追赶。当见到韩信时,萧何在急累交加中,竟从马上跌下,仍苦劝韩信返回褒中。韩信深受感动,于是把张良的举荐书拿出。萧何喜出望外,与韩信一同去见刘邦。刘邦见到张良的举荐书,立即封韩信为大将军,并在萧何建议下,为其高筑将坛,登台拜将。从此,韩信在刘邦军中立下不世之功劳,定三秦、虏魏、破赵、平代、灭齐,垓下一役,逼得项羽乌江自刎,成就了汉家四百年江山。正像京剧《长安宴》中所说那样:

当年汉王困蜀地,某家千里投汉中。立下军法练劲旅,初露头角第一功。

汉王坐困愁汉中,某家设计脱牢笼。明修栈道疑敌目,暗渡陈仓显奇谋。

施展奇谋出汉中,大军十万卷东风。章邯老将早授首,还定三秦又一功。

三秦定后出潼关,首战魏豹如摧朽。蒲坂一役全军没,魏国平定又一功。

灭罢魏来又平代,力战夏说擒顽凶。代地归汉吹灰力,开疆拓土又一功。

又战赵军二十万,井径关口金鼓隆。背水列阵古无有,千古传颂又一功。

破罢赵军声威振,不劳征伐出奇谋。一封书信无半两,招降燕国又一功。

大军入齐如卷席,杀得敌军乱哄哄。一战底定七十城,众口夸奖又一功。

楚军兴兵二十万,龙且勇猛怒冲冲。雍水之役中某计,全军尽没又一功。

楚汉相争岁月久,垓下一战决雌雄。十面埋伏困项羽,九里山中伏蛟龙。

四面楚歌军心散,乌江自刎悲秋风。江山一统天下定,扶保我主登龙楼。

“败也萧何”:

刘邦做了皇帝后,对异姓王越来越不放心。分封异姓王本来就不是刘邦所乐意的,他那时为了与项羽争夺天下,不得不封一些异姓王。异姓王拥有独立军队,是很有可能造反的。刘邦想,将来自己死后,刘氏子孙不一定能镇得住这些异姓王,毕竟人家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可能会给皇室带来不小的麻烦。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基本上是比较稳定了,也不需要异姓王来稳定地方了于是刘邦开始剥夺异姓王的权力。刘邦首先解除了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不久,又将韩信逮捕;赦免后,只封了个“淮阴侯”。韩信闲住长安,郁郁不得志,便图谋反叛,被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吕后想把韩信召来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在长乐宫钟室。

韩信由于萧何得以施展抱负,也因萧何被杀害。后人根据这段历史,引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成语来,比喻事情的成败或好坏都由于同一个人。

“存亡两妇人”之一是漂母。

漂母是《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一个漂洗丝絮的老妇人,今江苏淮阴人。书中记载,韩信少时家里很穷,他虽然有些才能但却一直得不到别人的认可。韩信既不会做生意,又没什么手艺,所以只好寄人篱下,在别人家里吃闲饭,时间长了周围的人都讨厌他,给他脸色看。他只好选择到淮阴城旁的河边钓鱼来维持生计。

一次,韩信钓鱼时,河边的一位漂母见他一副饥饿的样子,就把自己带的饭给韩信吃。就这样,漂母漂洗了数十天的丝絮,为韩信带了数十天的饭。韩信对漂母说:“吾必有以重报母。”韩信的意思是不会忘记漂母的恩惠,他会报答漂母的。没想到漂母却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漂母的意思是因为可怜韩信才给他饭吃,哪里是希望得到回报啊!“大丈夫”、“王孙”是漂母对韩信的尊称,由此可见,漂母的话语其实是暗含激励的,她希望韩信能够振作起来,有所作为!有学者考证说,漂洗丝絮在当时是一个行当,这个行当很辛苦、很劳累,经常会弄裂双手,并且也赚不了几个钱。漂母能够在收入极其微薄的情况下帮助韩信,确实难能可贵!漂母的无私大爱深深影响了韩信,韩信后来成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 。后来,信既贵,酬以千金,报答漂母。

漂母祠对联:

上联:进食拯英雄,讵知鹿逐秦郊,开炎汉四百年基业;

下联:辞金明义利,又见鸠工淮浦,报贤母千万祀馨香。

“存亡两妇人”之一是漂母,另一个是吕后。

吕雉

吕雉,字娥姁,通称吕后。砀郡单父,后世把她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吕雉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

汉高祖十年,刘邦宠臣陈豨反叛,自立为赵王,劫掠赵、代属地。刘邦征召天下兵士,并亲自率兵征讨陈豨。韩信一向与陈豨交情不错,于是称病在家,不听从刘邦诏令,暗地里派人去向陈豨联络,谋求里应外合,并准备与家臣乘夜伪称诏令大赦诸官罪犯和奴役,发兵袭击吕后和太子。当时韩信舍人得罪了韩信,韩信想杀掉他。舍人弟怀恨在心,向吕后告发韩信谋反情况。吕后想召韩信,又担心他的党羽作乱,便与丞相萧何商讨计策,将韩信抓了起来,并斩杀于长乐宫钟室,还灭其三族。以上所说韩信谋反,都是官方记载。刘邦在剪除韩信、彭越等异姓王后,曾经与诸大臣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见《资治通鉴》)可见,剪除异姓王是刘邦的既定国策,这才是韩信被杀的真正原因。

韩信因漂母一饭而生,因吕后斩杀而亡,这正是“存亡两妇人”。

《蟾宫曲·叹世二首》

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如果喜欢,请关注、转发。

搜索更多有关“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下一句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