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常见误区以及教学方法

人气:349 ℃/2022-12-09 02:29:22
【导读】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常见误区以及教学方法,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在目前的教学中,艺术欣赏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改下中学美术教育鼓励学生对艺术感受、参与、体验、思考、探究和合作学习,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美术...

在目前的教学中,艺术欣赏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改下中学美术教育鼓励学生对艺术感受、参与、体验、思考、探究和合作学习,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美术鉴赏的意义

美术鉴赏是对作品中所体现的美的追求和发现。任何一幅美术作品都是作者从自己所处的时代、生活和思想感情出发,借助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认知。美术鉴赏者就是要在美术家创造的作品中寻求和发现美,以获得启迪和美的享受。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但缺少对美的发现,那么,美术作品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一种手段,而美术鉴赏则是从作品中再发现美的一种能力,鉴赏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美不是靠推理,而是从审美层面,运用审美知识、审美情感对艺术形象进行品味、鉴别、判断,发现其真伪、优劣、美丑,发现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及艺术表现、个性特点,美术鉴赏其实就是“美的发现”。

只有美的艺术形象才能引起观赏者的美感和情感,例如许多美术家喜欢画竹子,其实,自然界的竹子本无什么思想和性格,但是物性与人性有许多共通之处,自然界的竹枝内空而外有节,正应“气节”二字,所以画家笔下的竹子就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了。我们知道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竹子享有盛誉,他本人对******的现实不满,他坎坷而不屈服的个性与竹性相同,于是借竹的“气节”来书写自己的性情品格,所画墨竹挺拔遒劲,老篁新枝错落有致,疏密有别,水墨浓淡枯湿富有变化,达到形式和精神完美统一,因此我们在鉴赏郑板桥的竹子,就要发现画家寄托于竹子身上的特殊情感和认识,发现、体味他所写的竹子的独特的美。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常见误区

一“专业课”型的失误

在美术作品分析中,关于绘画作品中的构图、造型、色彩、笔触、肌理这些绘画专业语言。有些教师一讲到构图就必谈“三角形、S形”,一讲到色彩就必然分析“环境色、光源色”,这种“专业课”也许只有美术专业的学生才会听得懂。而面对着一群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即使教师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只会听得云里雾里,索然无味。

二“故事会”式的失误

与此相反,有的教师低估了高中生以自己的眼光分析、鉴赏甚至批评美术作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艺术家的生平津津乐道,甚至以一些秘闻轶事来招徕笑声,哗众取宠。分析作品却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这种主次不分,不求质量,只求热闹的“故事会”式教学只是让学生走近了作品,而并没有进行剖析,学生当然无法发表对作品的见解,也无从获得鉴赏作品的能力。

三“模糊区域”型的失误

与此同时,美术鉴赏课也有一片“模糊区域”,教师在分析诸如抽象作品、意象作品、印象派、后印象派等流派作品时往往束手无策。用什么方法来构建通向这些作品的桥梁呢?是美术史为这些风格流派所下的概念定义,还是课本上简单笼统的描述?是艺术家生平中的怪异举止,还是拍卖行中创下的惊人天价?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入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方法

1.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一味欣赏,有的时候可让学生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打破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例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可让学生照着作品风格、形象临摹一下。

在欣赏民间泥塑一节时,首先展示许多学生的优秀泥塑作品,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这时紧接着播放一段泥塑录像,讲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知识,最后观看泥人的制作过程。我让他们学着挂图上的样子做一做,最后对自己的作品和图上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地方。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展示发展方向,鼓舞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为下一课学习做好铺垫。

2.情境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理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音乐同样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地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

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让学生仔细观察纤夫们劳动时的各种不同表情、姿态,放上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从而自觉体验画面中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这时的欣赏主体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纤夫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使自身情感融入画面。这时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