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竹的精品散文佳作

人气:307 ℃/2022-02-19 13:48:08
【导读】 描述竹的精品散文佳作,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竹子使我也学会了当我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强地面对,做一个谦虚正直的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供大家欣赏。:竹子喜欢竹子是从郑板桥的画开始的,那时候在百度里找到许多竹子的图片还有郑板桥的画保存起来。竹...

竹子使我也学会了当我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强地面对,做一个谦虚正直的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供大家欣赏。

:竹子

喜欢竹子是从郑板桥的画开始的,那时候在百度里找到许多竹子的图片还有郑板桥的画保存起来。竹子的气节还有挺拔的身姿,不畏风雨严寒的精神,都值得敬畏,后来我就把网名也改了有“竹”字的“紫山竹”,当时不知道“紫山竹”是一种果实,只是觉得紫色的竹子好看,而且特喜欢紫色,也就起了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很多网友调侃我,说我的网名是果实,而且太小酸了吧唧的,一点不好吃。还有的人,以为我是南方人,盛产这种果实,直接让我快递给他,我费了一堆口舌与他们解释也许都是故意开玩笑的,我说:“我的名字不是吃的,是看的。“因为这个名字我还特意买了这种果子吃,确实不符合我的胃口。但是因为真的喜欢紫色的竹子我还是坚持用这个名字,从这个名字我又认识了一种南方的果实,也是蛮开心的。

竹子细细的叶片能供养它的身体长成参天的模样,瘦长的躯体一节一节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青翠且柔长,这都是从图片中所感觉到的。真正走进竹林感觉它的美,还是送孩子上大学时,在黄山看到的,因为是第一次见到竹子,儿子特高兴,俩手抱着向上爬,竹子随着他的体重慢慢弯下来,头几乎挨在了地上,特别柔软,放开时又恢复了原有的身姿。从竹林穿过,那种幽静、淡雅还有郁郁葱葱高傲不可一世的气势,你都不好意思大声喧哗。翠竹整齐地排列,就像青春靓丽的少女,羞怯且高端大气,楚楚动人。都说江南出美女,这一棵棵一排排的竹子就是美女的化身。它的美不止在外表,还有内在的气质和节节升高的精神都值得敬佩。郑燮在《竹石》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写出了竹子坚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为一个北方人,只是第一次见到真正意义上的竹子,竹叶清脆,节节向上,中空外直,亭亭玉立,我无法用浅显的文字描绘出它的美。如果有充足的时间,我一定再来南方,住上一年,亲耳倾听竹笋破土的声音,节节升高的魄力,感受竹子从小就显示出的婀娜的美,每天穿梭在竹林间的青石板路上,和我的爱人享受浪漫时光,在优雅的亭台轩阁里谈一次风花雪夜的爱情,亦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江南淑女,拥有竹子一样的身姿和气质,变成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我平生有幸见过一次竹林,作为一个东北农村妇女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也随了我喜爱竹子的一片心意!

:颂竹

竹,总是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幽雅、无欲、淡香的感觉,总是给人提笔为她描抹展枝新绿低吟浅唱一首绮丽的小诗。

竹的青翠,竹的空灵,竹的寂寞,竹的从容,竹的淡然,我想是没有什么生灵能取代,没有什么画笔能描绘,没有什么诗歌能吟颂的。

我身在江南,看到江南的竹,细长而挺拔,翠绿于四季,不会更改自己的色彩。回转与竹子之间,感叹她的生命的璀璨;感叹她的孤高傲笑;感叹她的活力盎然。竹,就这样满足于渺小,用自己的空心,吹奏起人间万象,高昂如海,悲昶如血,欢娱如溪,幸福如霞。把人间美丽的乐章,传音千年万里,动情于天空大地。

我不知道,竹子为何空心?也不知道,竹子为何身姿笔直,直插云端?更不知道,竹子为何要一节一节地拔高?可我知道,竹子是幸福的,因为在四季变换莫测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自己的本性。竹子也是最明白禅意的,因为在四季变换莫测的过程中选择自己的空心,盘根错节,牢牢把握土壤。

我爱竹,在这样一个冬雪飞舞的日子,我用笔墨吟颂这片墨绿,因为我明白,竹子为什么不将脚步嵌入寒冷的北方和炎热的沙漠,因为她的爱是坚定与执著的,不去做那些虚无缥缈的梦。竹子的空心不仅仅是为了传音奏华丽的乐章,因为她要让人们知道,只有真正的空心了,才能荡涤心中的尘埃,才能傲笑这世间的种种污浊。

我无法想象,自然界中,有谁敢与竹相媲美,有谁不被竹所折服!

美妙的竹啊!我愿你永远那么的坚强,那么的有魅力,那么的神奇!

:故乡竹

路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幼儿园,看见一群孩子活泼可爱的样子,听到他们天真、清纯的童声,一下攫住了我,即刻唤起了沉睡的童心,使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童年,是一个秘密的磁场,人生的道路无论怎样坎坷曲折,都无法远离这一磁性的巨大吸引;童年,是一滴朝花瓣上的露珠,娇嫩、脆弱、温柔,有着幻梦般的内涵;童年,是一个秘密的源泉,是亲情、友情、爱情最初的滋生源;童年,是一幅画,它单纯的空白是一生最华美的序曲,绝不要用各种颜色去限定它,给它自己寻找发现的机会;童年,不设防的心灵是温馨绚烂的花园,开放着幻想、追求、执著的各色娇艳的花朵,也是落在记忆最初花瓣上捉摸不到的精灵。时光悄悄地溜走,带走了岁月,当我感到五彩缤纷的童年是那么美丽与神圣时,它却永远消逝了,只留下了太多的事值得回味和感叹。

我的故乡在四川的西南面,与国宝熊猫生活地毗邻,气候、土壤都极其适宜于各种竹子的生长。我出生在一个大家族里,祖辈留下的两幢大宅院,座落在山麓下,被四季常青的竹林所掩映,我的童年几乎全是在那片竹林里度过的。

环绕老宅的青青翠竹与我的童年紧密地连在一起,连片的竹林把故乡妆成绿色的世界,袅袅婷婷的竹子齐齐伸向天际,似我童年那高不可攀的梦想,多情的暖风把竹的清香送入我的鼻息,沁入我的心脾,使我感到无比的新鲜和温馨,那天然的清香溶入了我深深的永久记忆之中。故居周围都是成簇成垄各种各样的竹,竹叶遮天蔽日。一篷一篷的竹,有的紧相依偎,有的散漫疏朗。

纤巧清秀、柔弱飘逸的斑竹,它修长妩媚的身躯,好似苗条的妙龄少女;挺拔粗壮的楠竹,它的姿态似威武的坚强战士;勾头朴实的慈竹,恰似朴素和蔼的母亲。竹叶细细的、绿绿的、长长的,一阵微风拂过,竹叶飘动,“唦唦”作响,像是婀娜多姿的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时不断摆动的手指。

每年冬天过去,“轰隆隆”一声惊雷,一场春雨过后,新笋就悄悄破土而出,直指云天。当春风拂去她们一层层有细细麻纹的笋衣,她们便象一个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夏天,她们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与自己的长辈们一道临风起舞。无忧无虑的孩童时期,我与小伙伴成天在竹林里,尽情地玩耍,翻筋斗、荡秋千,爬竹子掏鸟窝,而最有趣的是在竹阴下的地面上“请蚂蚁”,我们抓住一只蜻蜓,把它撕碎,寻找到单个乱跑觅食的蚂蚁,把蜻蜓肉放在它的前面,它嗅了嗅就要搬走,但被我们用石块压住了一部份。

我们就兴高采烈地拍着手唱道:“小蚂蚁真可爱,大官小官出洞来,先来的吃好肉,后来的啃骨头……”。我们的欢声笑语和甜润无邪的儿歌在竹林中荡漾。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年复一年,我在同大人一起吃着香脆的竹笋,又看着他们无数次砍下竹子来建房屋、做板凳、编竹篓、打席子、拧篾绳……。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忽然间长大了。父母把我送进了学校,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如童话世界的竹林。

十几个春秋过去了,直到大学毕业,又在异乡工作了数年后才回到久别的故乡,见到了那片令我梦牵魂绕的竹林。回到老家的第二天清晨,我怀着无比兴奋和激动的心情,跑步登上了故居后面的山顶。时值初夏,朝霞映照着我熟悉而又感陌生的山水,展眼望去:一座座山峦、一条条小河依旧,但再看不见以前竹林被毁后光秃秃的地方,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翠竹,简直是竹的海洋,由于竹子的品种多样,枝叶有青绿色的、浅黄色的、青褐色的……,一团团、一片片,搭配得那么协调,一阵风吹来,各种色团起起伏伏,似海洋中掀起不同色彩的浪涛。

我喜不自胜,饱览了一阵后,就从山顶跑下来钻进了竹海里,只见山峦幽谷中,潺潺溪流畔,贫瘠山坡上,悬崖断壁边,丛丛修竹婆娑弄姿,使深山显得无比清幽、壮美。这时,旭日升起,竹丛枝叶扶疏,遮住了天空,阳光只能从竹子枝叶的缝缝隙隙间透射下来,在铺满竹叶的地面上跳跃,风儿吹来,地上竹阴离乱地簸动。紧挨的竹竿互相挤压,发出“吱咯吱咯”声,竹叶“沙沙”作响,溪涧清流淙淙,鸟儿欢鸣,蝉声四起••••••和谐的天籁之音,既像技艺高超的乐师们,正在合作演奏悦耳的交响曲,又似嗓音甜润的少女组合在动情地歌唱。昨夜又下了一场小雨,竹丛之间绿茵茵的地面上,各种各样小草的叶片上,五颜六色的野花花瓣上,还留着五彩缤纷的水珠,闪动着欢乐的光彩。竹叶上的水珠还不时滴落下来,空气特别清新、湿润,散发出竹林中特有的清香,使我心旷神怡,心情无比开朗,完全陶醉在这美妙的大自然里,平时的惆怅、烦恼、寂寞、忧郁一扫而光。我忘情地在竹林中穿梭。

一会儿拍拍一根根坚实的竹干,一会儿又去轻抚一片片温柔的竹叶,还好几次用双手各抓住一根竹子,双脚蹬着紧挨的竹丛往上倒立,如儿时一样翻了几个筋斗。

随后,我走进老宅院旁那片熟悉而终生难忘的竹林里,触景生情,不觉思绪万千。在漫长的人生路途艰难跋涉后,现在疲惫驻足回眸时,许多尘封的情感历程,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堤:童年的时光如一根琴弦,曾发出过悦耳的音韵;童年的欢乐如一支清远的笛,曾在月光如水,清幽的竹林中响起,这儿孕育了我的遐想,初编了我的七彩梦幻。离别这片竹林,进入青春芳草地里,竞想不到有那么多解不开的迷惘,有那么多不被人理解的慨叹。于是那么固执地希冀在知识里,在文学中去寻找一个答案,可在四季的交替中,岁月便磕磕绊绊地流失了,答案始终没有找到。在写作时,出现文字的空白处,就怀念起了童年。

过了青春后,进入纷杂的社会,才知道有那么多难圆的梦,开始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去历经人间的悲欢离合。在忙忙碌碌中,往日的许多平平淡淡的情愫,却变得那么珍奇,教人铭心刻骨地怀念。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会让情感的每个港口都扬起真诚的手臂,让心灵在平淡如水、清纯如苕的时候,多一些静美或激动,少一些烦躁和怅然。面对留存着我天真烂漫童年的欢笑、快乐的竹林,现在的我已不是当年懵懂的孩童,对竹子也不是只那么简单的认识。

阅历和知识对我的提升,使我不仅更加钟爱竹子,而且较为深刻地懂得和理解了竹子的秉性。竹不是花,它没有牡丹的高贵,也没有君子兰的艳丽,它没有月季的引蝶浓香,也没有茉莉的诱人芬香,竹朴素、不炫耀、不卖弄,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为竹的万般风情给我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崖中,千磨万折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这首题所画《竹石》的诗,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和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生长在荒山野岭、贫瘠的土地上,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它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地生存,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而无怨无悔。一年四季,它葱绿不改,无论严寒酷暑,它总是枝青叶翠、生机盎然。它还具有顽强的再生能力,砍伐后又能复生,只要有一团竹根,一场春雨,便可以重新抽出新笋。

诚可谓:留得竹根在,岁岁有春笋。竹,有节、空心的自然秉性,这对于我们这个善于以物明志,借物抒怀的民族来说,从中产生了丰富的启迪和联想。这个“节”字,和传统伦理观念中所讲究的节操、贞节、气节的“节”,同字多义,人们喜欢用竹子有节,来比喻人有气节。竹子空心,即虚心。谦虚自抑、虚怀若谷,这也是我们民族所崇尚的一种美德。劲节、虚心,与我国传统观念中所倡导的君子之风正好吻合,正因为这样,人们才称竹子为“君子竹”。竹的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和形象,千百年来才令人崇拜,为人赞颂。古往今来,在艺术的史册中,对竹的吟颂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篇章。

《述异记》载:“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协哭。泪下沾竹,竹文上为立斑斑然”。这段美丽动人关于“斑竹”哀怨凄婉的神话传说,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悠悠历史长河里,喜欢绿竹的人不胜枚举。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爱竹成癖,留下了“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的名句。南朝谢灵运的诗:“白云抢幽石,绿筱媚清涟”。绿筱,就是嫩绿,妍美动人的小竹。唐代李白的“绿竹入幽径,青蔓拂行衣”的诗句,以物拟人,情趣盎然。宋苏东坡题竹诗:“洁根岂殊众,修柯独山林。孤高不可恃,岁晚风霜侵”。诗中所刻画的竹子形象,分明是诗人不随流俗,不畏风霜的自我形象的生动写照……。

竹,不仅是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同时也是历代画家泼墨挥毫的对象,画家中五代后唐李夫人,北宋的文同,元代的李侃,明代的王绂,清代僧元济,都是以画竹而闻名于天下。与竹有关的艺术作品,比比皆是,特别是著名的《竹叶诗碑》,“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把诗、字、画,合为一体,溶于一炉,使得字、画相得益彰,构思奇妙,妙造自然。

我坚信,在灿烂的华夏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与竹相关的各种文化艺术,今后一定会像雨后春笋一样竞相问世,层出不穷;一定会像绿竹一样生机蓬勃,永远葱绿!漫漫思绪中,我身不由己地走到父亲栽种的那片高大挺拔的楠竹前停下了脚步,凝视竹子,我仿佛看到了善良、豁达,宽厚、刚直,为了医务事业、为了解除辛劳民众的疾苦,而默默奉献一生的慈爱父亲,想起了我远走他乡时,父亲指着竹子对我的叮嘱:“孩子,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都要像竹子一样高风亮节、谦虚谨慎”。

他老人家这句铿锵而委婉的话语无时无刻都在激励着我,这时又似响在耳畔,我感到身上的血液又一次沸腾起来,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就对着竹暗暗发誓:我的这生,一定要具有竹的高洁品质、刚正不阿的性格,一定要具有竹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一定要像竹那样坚定不移地顽强生活,默默地无私奉献!

展望未来,路虽漫漫,但前途似锦。我决心在通往神圣文学殿堂的崎岖小道上,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要勇往直前,要用充满激情的笔去赞颂具有竹的品格和精神的人与事,让竹的清香永远弥满人间!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