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足跟痛方法

人气:262 ℃/2024-06-18 03:01:49
【导读】 艾灸治疗足跟痛方法,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足跟痛是临床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至于足跟痛怎么办才好呢?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下。艾灸取穴:以足跟底疼痛点的下方即阿是穴为主,辅以昆仑、太溪穴,结合局部点揉照海,提拿跟腱,被屈足踝等温补的手法配合治疗。操...

足跟痛是临床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症!至于足跟痛怎么办才好呢?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下。

艾灸取穴:

以足跟底疼痛点的下方即阿是穴为主,辅以昆仑、太溪穴,结合局部点揉照海,提拿跟腱,被屈足踝等温补的手法配合治疗。

操作方法:

将艾条点燃后,以艾条直灸疼痛点及穴位,开始可距皮肤近些,以能耐受为度;也可以采用两个单孔艾灸盒同时艾灸的方式进行施灸。每次40分钟,每日1次。

作用原理:

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的输穴,有滋阴补肾、清热利湿之功;昆仑系膀胱经之经穴,有疏通经络作用。药艾条含有祛风散寒祛湿及活血化瘀药的成份,可与艾灸温度共奏散瘀通络之效,故可达到治疗之目的。

足跟痛的治疗偏方

验方1 大黄独活治足跟痛

【处方组成】大黄、黄柏、威灵仙、独活、牛膝、透骨草各30克,芒硝5克,陈醋250克。

【用法用量】上方前六味药物用纱布包好,加冷水约3000毫升,煎开约半小时后取出药包,把药液倒入盆内,加入芒硝、醋搅匀。熏洗时,先以热气熏蒸,并用毛巾蘸药交替热敷痛处,待水温降至50~60℃时,将患足浸入盆内浸洗。若水温下降可加温再洗,每次洗约1小时。每日1~2次。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软坚散结、除湿通络。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跟痛症。

验方2 熟地山药治足跟痛

【处方组成】熟地12克,山药25克,山萸肉12克,桑寄生12克,牛膝9克,木瓜12克。白芍25克。甘草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15日为1疗程。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强筋健骨,主治老年人足跟痛肝肾精血亏损。

验方3 苏木红花汤治足跟痛

【处方组成】苏木、透骨草、红花,七叶一枝花各30克。

【用法用量】水煎汤加食醋泡洗患处。

【功能主治】主治足跟痛。

验方4 艾叶冰片治足跟痛

【处方组成】艾叶20克,海桐皮30克,肉桂15克,炙川乌20克,炙草乌20克,威灵仙20克,透骨草30克,红花15克,川牛膝20克,川柏20克,冰片15克,三棱20克,莪术20克。

【用法用量】上药除冰片外放入较大容器内,加水浸没半小时至1小时,再加水适量,煮沸后再煮15—20分钟,去渣留汤。加入冰片搅匀,趁热将换足置于盆上熏蒸,待药汤降温适度,放入患足外洗,时间超过半小时。每日一次,每剂用2次,10次为1疗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温经除湿。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痛。

足跟痛的临床表现

1、假性足跟痛

足跟痛常表现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走几步后便可以逐渐缓解。足跟痛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足跟痛,X光片证实确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点集中;另一种是假性足跟痛,X光片没有骨刺增生的形成,足跟部持续疼痛,双腿有沉重的乏力感。两种足跟痛互相之间没有什么连带关系。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属骨痹的一种,多因肝肾阴虚,受寒邪所致。

足跟痛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可是现在在年轻女性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像白领一族,上班穿着时尚款式的凉拖鞋,足后跟部长期暴露,在空调房内易受寒邪侵袭,下班后忙于逛街、跳瘦身操,足部又未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由于足跟长期受压、运动过度和受风寒,引起足跟脂肪纤维垫无菌性炎症,最终诱发疼痛。

假性足跟痛是可以预防的,平时注意足跟部的保暖,避免过度行走或站立,睡前可用温水泡脚,或对足部予以热敷,平时尽量选择穿软底鞋,至于扁平足者,更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最好还能穿上矫正鞋。

2、产后足跟痛

产妇在月子里,气血两虚,很容易受凉寒之气。特别是足部,包括足后跟,一旦受凉,在以后的日子里就会出现疼痛。

产后足跟痛是虚症,不是外伤,也不属于骨刺所致。这种产后病,以肾虚为主,产后穿高跟鞋,经常赤脚穿拖鞋、凉鞋,常常是重要的诱因。

肾为元气之本,肾主生殖、主骨。根据经络循环路线,足跟属肾经循环的范围。产后本身肾气虚弱,冲任受损,百脉空虚,气血两亏,如果再经常赤脚使足跟外露,或经常穿硬底、弯曲度高的高跟鞋,使产后本已虚弱的足部肌肉不能得到休息,气血失于温养而不流畅,就很容易导致足跟痛。如果不及时调治,日久不愈,便会落下“病根”。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