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气息的训练技巧

人气:370 ℃/2024-04-11 01:39:27
【导读】 笛子气息的训练技巧,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在学习吹笛子或是箫的时候对于气息的控制都是比较的重要的,那你知道笛子气息应该如何训练吗?下面小编整理了,供你阅读参考。:训练要点1、口劲松,口风缓,风门大,风门位置向里,使音量强而音色不噪,音不升高。...

在学习吹笛子或是箫的时候对于气息的控制都是比较的重要的,那你知道笛子气息应该如何训练吗?下面小编整理了,供你阅读参考。

:训练要点

1、口劲松,口风缓,风门大,风门位置向里,使音量强而音色不噪,音不升高。

2、口劲足,口风急,风门小,风门位置向外,使音量弱,音色不虚,音不降低。

对于刚刚开会接触笛子的人来说,要将笛子的音量,音色全部的吹出来,是不可能达到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不要急于控制气息,这样会分散自己的精力。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吹奏方法和运气方法之后,然后再慢慢的学会控制自己的气息。

另外在吹笛子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原因也是会造成笛子音准方面的问题的。1.听音能力低,音准概念差;2.演奏技术不熟练;3.笛子本身音不准。所以在练习笛子的时候一直出现音准方面的问题,一定要注意请教有经验的人进行试调。这样才有利于自己练就高超的技术。

:吹气技巧练习

一长音

练习长音是吹奏竹笛进步最快最明显的方法,它对增强嘴的力度和气息的控制能力以及两者之间的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每次吹乐曲前都需要进行长音练习,把身体的机能调动起来,把气息活跃起来。进行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的长音练习。

练习长音时需要注意三点:

1、在练习长音时,除了注意音高准确外,还要注意每个音从起音到结束,音准始终如一,从笛音出来时就如同一条直线一样,不能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就要放松些,像叹气一样;吹高音时,风门小,口风急,“口劲”就要收紧些。“风门”、“口风”、“口劲”三者密切配合才能保持音准。

2、吹低音时要求音色圆润、浑厚;吹中音是要求音色平稳、干净;吹高音时要求音色清脆、明亮,注意控制好“口风”,避免出现漏气的声音。控制好“口劲”,避免出现泛音、次音、超音。

3、吹奏时呼吸要自然。每次呼吸多少,要根据乐句长短而定。一般长乐句多吸,短乐句少吸,不宜过剩或不足,否则会造成呼吸忙乱,影响吹奏流畅。

二腹颤音

腹颤音是竹笛技巧中经常使用的一部分。它可以修饰和美化长音,在长音的基础上稍微改变气息的强弱,使长音产生一种波浪的感觉,犹如歌唱者的歌声一样,婉转悠扬。乐曲《春到湘江》就是大篇幅使用这种技巧,腹颤音的运用使乐曲婉转动人,身临其境,犹如江水的波涛,时而激扬高歌,时而吟唱低回,与船行江中,摇橹划桨的节奏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生动地刻画出一副湘江两岸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和歌声荡漾的幸福场景。

腹颤音的练习

要掌握腹颤音,首先需要练好长音,在吹长音的基础上,气息在长音中加入“呼……呼……呼”,这里要注意肚子的配合,每呼一下肚子都需要跟着鼓一下,就像吹单吐一样,让笛声听起来有波浪的感觉。注意控制好“波浪”频率,如果太多显得音在发抖,如果太少就体现不出腹颤音的作用了。掌握好一个度,让腹颤音听起来婉转动听。

三气震音

气震音也算是腹颤音的一种,但是气息的运用截然不同。气震音主要是用在一些比较粗犷、哭诉之类的曲子中,比如《三五七》、《秦川情》、《深秋叙》等竹笛作品中。气震音的运用让乐曲更显张扬,更具张力。

气震音的练习

气震音的练习与腹颤音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样是在长音中加入“呼……呼……呼”,但是要求强弱更加明显,力度运用更大。气息大小的频率由慢到快,由f到fff。把气息与口风结合起来,让强弱更加明显。

四泛音

竹笛的泛音是用气息和口风的变化,吹出一种介于本音和高8度之间的一个音,气息力度介于两者之间。首先要指法正确。拿泛音2来说同音5,指法是全按,超吹是高音的5,平吹是中音的5,气息介于两者之间,将口风变细,这时吹出来就是泛音2。能简单吹出来的泛音只有几个:2 3 #4 5。指法依次和5671一样,和本音是五度关系。气息一定要控制好,将口风变细.

笛子的基本功训练方法

一、外功

一贴笛膜。音色

笛膜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音色的效果,所以吹笛之人一定要把笛膜贴好。笛膜本身纤维纹路要顺着笛子的纹路,拉出的褶皱垂直于笛身的纹路。笛身的纹路是顺着笛子的,褶皱不必太多,六条左右就够。不能粗,要细而密,褶皱更不能重叠。笛膜有正反之分,反面要贴在膜孔上。筒条状笛膜,外面为正;片状笛膜,光滑的一面为正。

二演奏姿势。

姿势不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保证气息的顺畅、演奏的方便。避免出现气虚、肌肉疲劳的现象。演奏姿势有站姿、坐姿。无论哪种姿势,重心一定要在中线上,头正、肩平、腰直,身体可以略向左侧反向持笛向右。自然放松。

三持笛方法。

持笛直接影响笛子的成音和演奏技巧的自由发挥。若养成了坏习惯,以后的练习一定会,遇到困难我就因为持笛太用力,嘴唇用力顶在吹孔上,深受其害。现在仍在努力改正中。正确的持笛方式是:笛身水平,与肩约成45度夹角;吹孔置于口唇中部下沿处,风门正;嘴唇与吹孔垂直,不能贴在吹孔上。以正向持笛为例,右手大拇指在第二孔和第三孔正对面托住笛身,左手大拇指在第六孔略上方,

但不要超过膜孔。小指要顺从贴在笛身侧面。双手自然弯曲如握物手指可自然放松,不能绷直。掌心像握着鸡蛋。持笛不能过于用力,更不能用力往上顶。这点一定注意!小指要有独立性,大拇指和小指用力恰到好处,使笛身不至于抖动。但不能太紧张,影响手指灵活。

四指。

指法要掌握筒音作2、5、1三种。要多锻炼手指的弹性、韧性、独立性。要常做徒手操。

练习交叉指法和快速音阶,要清晰、准确、均匀,不能一味求快。还可以通过练每个音孔的指颤音来锻炼手指,指颤音不能影响笛身和气息的稳定。用手指弹打音孔不吹气,要发出清脆的声音。

五简谱知识。

学习基础的简谱知识才能方便的和乐友交流,也能照教材学习。强烈建议初学者先学习简谱基础知识

二、内功

一呼吸方法。

吸气:

口腔鼻腔迅速打开,用“嗷”字口型吸气。感觉气到了胸部中间,即中间的几根肋骨开始扩张,就要停止吸气,如果继续吸气就会造成提肩、扩胸的不良效果。吸气不能贪多,要根据乐句,的长短适量吸,以免对身体产生过多的负担甚至造成伤害。,呼气:吹笛时成声的质量取决于呼气的正确程度。正确的呼气方式要使气流“充实、平稳、均匀”。呼气时要用下肋骨和脊柱下部的肌肉,要感到腹部前后有受力点,将气体有强度有一定紧张感地挤压出去。呼气要平稳没有抖动。认为气息不稳的振动就是腹气震音,这是极其错误的。平稳不代表不变,相反,要锻炼呼气的灵活性和弹性,能适应吹奏中不同的速度和强度的要求。呼气时不能把气一次全吹出,要留有余地以便吸气。

气息:

平时要多练练气息的绵长,尽量延长一次稳定发音的时间。 吸九分,吐八分,吹完一个音再顺着音阶往上练。但要量力而为,循序渐进。以免伤身。也要锻炼气息的灵活,能够吹出由弱到强逐渐变化的音。

二初步成声。音准、音色、饱满度、稳定

初步成声就是通过吹长音来练习的。发音要平稳、结实、无沙音。吹奏时有类似叹气的感觉。吹长音时,每个音用吐音开始,保证音头的清晰。刚开始练,每个音吹四拍,然后逐渐延长到八拍。吹的时候还要仔细听,最好录下来跟别人的对比,要特别注意音准。不仅仅是练习长音,平时练曲子也不能只把旋律吹出来就行了,而是要努力把每个音都吹好,吹准、吹稳。平稳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能因为气息的原因产生不稳定的颤抖,音高音量无规则的忽高忽低。只有先练习如何吹稳,才能在吹曲子时有能力控制高低强弱。

三风门。吹长音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找到最佳口风。

这里把风门单独提出来是为了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风门主要是通过吹长音来加强的。要在吹长音中找到最佳风门,并记住它。 最好可以照着镜子练习,以免风门变形。特别是本身风门就有些歪的乐友。平时可用“参禅法”练习风门,即双手合十中间留缝置于胸前作参禅状,眼睛平视不要低头,然后用吹笛的口风向下吹气,让气从双手之间的缝隙通过,手背不要感觉有风。

四 吐音。舌

吐音是属于技巧类,但我还是把它归于内功。双吐、三吐;外吐、内吐;气吐、唇吐,这些很难练,可以先不管。但单吐一定要练。适当的轻吐在演奏中绝对要用到,它能保证音头的清晰。是保证音质厚度和音色圆润的关键。所以难练不代表可以不练,平时还是要注意练习。练习吐音要保持正确的口型不变,吐音清楚均匀,气息不能虚。吐音演奏需要舌头灵活、自然,有弹性。平时要做念字练习。

三、常用招式

为了演奏好曲子,一些基本的技巧也是必备的。

一滑音。

滑音是竹笛的一种常用演奏技巧,多用于诙谐、幽默;低沉、哀怨的乐曲中。这种技巧极大地丰富了竹笛的表现力。分上滑音、下滑音、圆滑音又叫回滑音、复滑音。看似学会不难,但吹滑音对气息的配合要求很高。想演奏得圆润、无痕迹不易。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体会,力求达到自然。滑音很实用,对感情的表达很有帮助。

二叠音。

叠音有本音上方二度、三度、四度甚至更多的叠音,掌握好二度、三度的就好。如1的叠音,吹成21、321。 叠音很适合用来表现一些微妙的感情 ,适当运用很有韵味。可以使平淡的乐句变得令人回味。

三打音。

打音也是竹笛演奏的一种常用技巧,运用得当能给乐曲增加美感。 练习打音也可以锻炼手指的速度和力度,对气、指的结合也有较高要求。笛子演奏中各种震颤音技巧也不可少,但那是气息练到一定程度后的事了。初学就急于练习的话,对加强气息的稳定不利。

猜你感兴趣:

1.怎么练习吹笛子的气息

2.吹笛子如何练气息

3.吹笛子怎样练气息

4.笛子吹气的技巧练习

5.吹笛子怎么控制气息

6.笛子的练习方法

7.怎么练习吹笛子

8.吹笛子如何练气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