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道光皇帝简介

人气:443 ℃/2024-01-20 05:22:06
【导读】 历史名人道光皇帝简介,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道光是清...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兴趣哦。

道光是清宣宗道光皇帝的年号1821—1850。清宣宗道光成皇帝1782-1850年,名爱新觉罗·绵宁后改为爱新觉罗·旻宁,满族。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道光帝旻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1782年9月16日撷芳殿,母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后。嘉庆即位,册喜塔拉氏为皇后。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7月25日病死后,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道光”。

道光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流毒使他寝食不安。最后下决心严厉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林则徐将收缴的******,共19179 箱、2119袋,总计2376254斤,在虎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也引发了中英之间的紧张关系。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英国远征军到达中国海面,******战争爆发。战争伊始,骄傲自大的道光认为英军不堪一击,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最后对外妥协,将林则徐、邓廷桢、杨芳等主战派查办,重用穆彰阿、琦善、奕山等人,重新开放广州。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进行攻击,并于1842年攻占吴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与英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共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等。此后,清政府又与法美等国签定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临终遗言

道光廿九年正月,道光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开始还勉强支撑着临朝办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再也没有康复希望,急忙宣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内务府大臣文庆等进宫,命令他们随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锦盒,宣读诏书,诏书上宣示御书:“封皇六子奕欣为亲王,皇四子奕詝[zhǔ]立为皇太子”。中午,道光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内。

人物事件:

道光十四年1834年-律劳卑事件

道光十九年1839年- 林则徐查禁******

道光二十年1840年-******战争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南京条约

1840-1842年的******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开始把******大量输入中国。到了十九世纪,******输入额逐年增多。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抵销英中贸易方面的入超现象,大力发展毒害中国人民的******贸易,以达到开辟中国市场的目的。十九世纪初输入中国的******为4000多箱,到1839年猛增到40000多箱。英国从这项可耻的贸易中大发横财。由于******输入猛增,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使吸食******的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受到了极大摧残。如不采取制止措施,将要造成国家财源枯竭和军队瓦解。于是,清政府决定严禁******。

1839年3月,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烟土全部缴出,听候处理,并宣布:“若******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克服了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不法烟商的阻挠、破坏,共缴获各国主要是英国商人烟土237万多斤,从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1840年6月,侵华英军总司令懿律率舰只40余艘、士兵4000多名,陆续到达中国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舰封锁珠江海口,第一次******战争正式爆发。7月初,英军侵占浙江定海,8月初到达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连忙撤去林则徐的职务,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年底,琦善在广州与英国侵略者谈判。英军却于1841年1月7日突然在穿鼻洋发动进攻,攻陷沙角、大角炮台。1月中旬,琦善被迫答允英国全权代表义律提出的割让香港、赔偿烟价600万元、开放广州等条件。琦善私允英军条件,违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后来受到严惩。但在26日,英军却不待中国政府同意就占领香港。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后立即对英宣战。2月下旬,英军攻陷虎门炮台,水师提督、爱国将领关天培与守军数百人壮烈牺牲。5月,英军逼近广州城外,清军全部退入城内。下旬,新任靖逆奕山向英军乞和,与英国订立了可耻的城下之盟——《广州和约》,规定由清朝方面向英军交出广州赎城费600万元。

英国政府不满足义律从中国攫取的利益,改派璞鼎查为全权公使,增调援军,扩大侵华战争。1841年8月下旬,璞鼎查率英舰自香港北犯,26日攻陷厦门。9月英军侵犯台湾。10月攻陷定海、镇海、宁波。1842年5月,英军继续北犯,6月攻陷长江口的吴淞炮台,宝山、上海相继失陷。接着,英军溯江西上,8月5日到达江宁南京江面。******无能的清朝政府命令盛京耆英赶到南京,于29日与璞鼎查在英国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第一次******战争到此结束。

与清朝统治者相反,沿海各地人民始终坚持了反抗侵略的斗争。1841年5月广州北郊三元里一百零三乡人民群众围歼英军的战斗,是人民群众自发抗英的高峰。

轶事典故:

道光是满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年少时就很引人注目。在木兰秋狝,以猎获最多,深受祖父乾隆的嘉许,称他是:“不坠满洲家风”,成年后,就是嘉庆18年,李文成、林清领导的天理教大起义,林清率一部人马进攻紫禁城,史称“禁门之变”。

负责守护内廷的御前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像庄亲王绵课、成亲王永瑆这些人都早已吓傻了,再加上还有高、刘等几位太监作内应,宫内乱作一团。只有身为皇子的绵宁就是道光也还算镇静,开枪击毙一人,伤一人,义军这才被后续赶来的清军杀散,嘉庆从热河赶回来,先下罪己诏,后封绵宁为和硕智亲王,赏食亲王双俸。此后,嘉庆死前,绵宁被正式确立为皇太子,奉遗诏即位。

道光本人才具很一般,这也就是他一生勤政却政治日荒的原因,他的曾祖父雍正在《朱批谕旨》中曾写道:朝廷用人乃头等大事,其余皆为枝叶耳。可是,道光在用人方面却是十足的失败。他最信任的两个宰辅,一个是曹振镛,一个是穆彰阿,老曹是主张“多磕头少说话”的第一人,老穆则贪得无厌。两人上下其手,把道光蒙蔽其中,道光原来很喜欢封疆大吏中的陶澍和阮元,就和老曹提起,老曹其人最怕有能人超越自己,于是,他就说:“两江离了陶某,恐怕漕运无人可及。”道光一生做的很有点声色的事情就是海运漕粮,结果,陶澍内调一事泡汤。再有,阮元,老曹说阮元这个人很能干,他的书法写的更好,道光平生最恨督抚、大臣不务正业,他认为,凡是官员要是多在其他地方用心,那么,本业一定干不好,话是对的。但是,矫枉过正就失之公平了,老曹一这样说,阮元终生再未进阶!

《清宫补闻》中记载:道光在签署《南京条约》之前的晚上,彻夜不眠,绕殿逡巡,不停的拍案叹息,等上谕发下后,他连连流泪,说是对不起祖宗。他希望他的继任能够为他雪耻。

哪知道,他的儿子咸丰连北京城都丢了。满清中衰,乾隆是始作俑者,道光是光大者,此为定评。

道光:史上最抠门的皇帝

作为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然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即使在道光时期危机四伏的大清朝,皇家的奢侈生活也还是能保证得了的。可是这个道光皇帝,却厉行节俭,为了节俭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甚至忽略自己的生存需要。他到底有多节俭?

道光帝的节约可是出了名的。他坚信,成由勤俭败由奢,要使国家繁荣昌盛,就必须要勤俭生活,这样上行下效,才能树立一种时代风气。他不像乾隆那样喜欢到处去玩,而是在宫里仔细盘算各项花费的用度,计算出最低的花费,然后交给内务府,让他们按这个标准去办。

据记载,道光皇帝吝啬到大臣都难以接受的程度,别说很少有什么贵重的赏赐,就连偶尔的请客吃饭也是极力俭省。当时有清朝对回疆的战争,大学士长龄等人取得胜利回京复命,向道光帝献上战俘,道光于是宴请这些立下战功的将领们。可说是宴请,其实寒酸得要命,二十个人挤在两个桌子上,每一桌只有五六个菜,在座的大臣都不敢举箸,那么多人几口就会把这区区几样菜吃光,吃光了皇帝哪还有面子?大家面面相觑,一群大臣就这么饿着肚子退了席。给道光做大臣,还真得练成不怕饿的功夫啊。他还规定过,尽量减少节庆,皇帝生日、皇后生日、除夕、元旦、元宵节、冬至的庆祝活动一律取消,以防止浪费,节省开支。他的皇后十分贤淑达礼,有一年他终于想要给她过个生日,就摆宴席宴请群臣。好容易有这么一次庆祝活动,结果群臣等了半天,每个人却只给上了一碗打卤面,据说还是道光下了很大决心才特批御膳房宰了两头猪做的。节省到这种程度,可真是令人咂舌了。

不过,他作为皇帝,这样极端地厉行节俭,也闹出了一些很奇特的事情。他要节省开支,限制宫内的各种吃穿用度,搞得他自己和嫔妃们都没有新的衣服穿,龙袍上甚至都带补丁,所有衣服都破旧不堪。他看到大臣们谁穿了崭新的衣服,都会十分不高兴,责骂他们不懂得勤俭节约。时间一长,大臣们发现衣服越破旧他就越高兴,也都不敢在道光面前穿新衣服,即使做了新衣服也都用各种办法磨旧了再穿,或者直接去拿新衣服换旧衣服。一时间,京城里的各个裁缝铺的旧衣服全部脱销,他们发现了这个商机,就趁机抬高旧衣服的价格,旧衣服到最后比两套新衣服的价格还要昂贵,这真是道光时期特有的怪现象。

从另一个方面讲,道光想要节约,实行起来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吃穿的花费,其实与外界相差得非常远。道光为了节省,就只吃素菜不吃荤菜,可每顿饭还是要花好几十两银子。一次他与一位大学士闲谈,问到他早上在家吃了什么。那个大臣直言道:“臣在家吃了4个鸡蛋出来的。”道光帝听了大吃一惊,在宫里一个鸡蛋要5两银子,他从来舍不得吃,怎么这个大臣能一早上吃4个?他不由得说:“真是太浪费了,你这4个鸡蛋下去岂不是20两银子都没了?朕都舍不得吃鸡蛋!”那个大学士听了,知道其中有问题,因为他吃的鸡蛋只要几钱一个,这肯定是内务府的人搞的鬼,他连忙对皇帝说道:“没有,臣吃的鸡蛋是自己家里养的母鸡下的,不是买来的,没有那么贵。”道光听说这个才怒火稍熄,随之马上盘算起宫里也可以养母鸡节省开支,就下令去买母鸡。最后,那个母鸡也是花了好几十两银子才买到。

要知道,内务府一直是个肥衙门,他们就是靠这个差价吃饭的,宫内宫外东西的价格会相差十倍都不止。道光只知道每个东西的报价有多贵,就自己节省着不吃不用,却不知道那钱都给内务府的人中饱私囊了。可怜道光皇帝为了国家而节衣缩食,他自己却被手下耍得团团转。他只知自己节俭,却不知去根除浪费的源头问题,苦着自己也没能为国家做出什么。空有治国之想却没有治国之才的皇帝,也就只能这样悲剧了。

道光皇帝的廉政故事:

自古以来,一些帝王、圣贤以及文人墨客,无不以酒助兴,以酒壮胆,以酒浇愁,嗜酒如命,饮酒无度,甚至认为有多大的气魄就有多大的酒量。嗜酒成癖的诗人皇帝曹丕说:“盖闻千钟百觚,尧舜之饮也;惟酒无量,仲尼之饮也;姬旦酒肴不撤,故能制礼作乐;汉高祖婆娑巨醉,故能折蛇鞠旅。”

然而,清代皇帝却不甚嗜酒。为避免“以酒误国”、“以酒亡国”的悲剧重演,富于进取精神的康熙帝,不但自幼不喜饮酒,还特地将戒酒的御制诗刻于元朝遗留下来的黑玉酒瓮上,置于宫中,以作警示。

因此,皇帝的膳桌上按规定不许摆放酒具。康熙帝律己甚严,终生放弃了饮酒之乐,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在清朝的历代皇帝中,道光可谓最勤俭节约的一位。

皇后生日不忍多杀猪

******战争期间主持朝政的道光帝虽然于1842年8月29日同英国殖民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结束了盛极一时的“康乾盛世”,但他“力倡节俭,推崇朴素”。道光帝要求君王人臣要做到:“饮食,不必追求珍异,穿戴不必讲究华美,耳目不要为欲望所诱惑,居住不要迷恋奇巧”,要懂得“一丝一粒,都出于民脂民膏”的道理。特别是******战争爆发以后,军费开支庞大,国库日益空虚,道光帝带头减少膳食,由以往的花天酒地,改为每日只点四盘菜肴。

一次,皇后过生日,按例要大摆酒宴,道光帝则破除旧例,当面谕令内务府大臣:“近来,内廷好久没有赏赐食物了,这次皇后圣寿,到时候多预备些面条,多加点卤,让内廷人员吃个饱。”内廷大臣奏道:“既然皇上如此开恩,那就额外多杀几口猪。”大臣又奏:“按照惯例,应是十口猪。”道光没好气地说:“现在是什么时候?花销、开支这么紧张,怎么能杀十口猪呢?”在康熙、道光的影响下,终清一代,不曾有嗜酒的皇帝。翻开清宫医案,也没有如何为任何皇室人员解酒的记载。

清朝皇帝不嗜酒的简朴作风,也深深影响着皇室以外的王公大臣和地方官员。清代大凡品级比较高些的大官,通常都不能随便在外面的酒菜馆里去喝酒吃饭,逛窑子就更不能了。那时,人们都把酒菜馆看作专给平民百姓涉足的下流场所,而做大官者一旦光临这样的地方,就容易惹人注意;假如有一位官府老爷常到某一家酒馆去吃喝,无论他的酒馆如何兴旺,也是要受指责的。尤其是那些统率一方的大官,实际上他们就是朝廷的代表,他们理应把自己看得高贵一些,不应该随随便便地在酒菜馆中胡吃滥喝,惹人轻视。笔者认为,不许政府官员混迹于酒肆菜馆,在今天看来虽很难做到,但仍应积极倡导。

成天与内务府“斗智斗勇”

道光皇帝以身作则,以此转变官场奢侈腐化的风气。他一看到官员衣服光鲜,就露不悦之情,甚至规定旗员六品以下,不得衣着绸缎,一律布衣布靴。对于不能节俭的官员,他能加以处分。道光十年公历1830年,有人举报盛京经常在家里演戏宴乐,道光帝立即革了他的职务。

在道光帝的影响下,官场风气有所转变,至少北京如此。几天过后,官员们上朝都穿上打补丁的衣服。议事结束,红日东升,乾清门内外光明一片,只见满朝文武个个灰头土脸,虽不至于衣衫褴褛,但当时的一般中产阶层也不至于这副打扮。临散朝,彼此之间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穷,或者交流节俭经验,比如哪儿可以买到便宜蔬菜,如何将一斤米煮出五斤饭,等等。

身居宫禁,不了解民间物价,道光经常向大臣打听宫外的物价情况,如一斤肉要多少钱,一斤菜要多少钱,等等。无奈众臣也不知其详,本想缄口不言,无奈皇帝一再追问,逼急了就信口胡诌。

道光皇帝厉行节俭,成天与内务府斗智斗勇。有这样一件事儿,道光帝就没让内务府得逞。

根据《春冰室野乘》这部书记载:有一天,道光突然想吃“片儿汤”,这是民间一种最普通的面食,派太监跑去跟御膳房一说,不料厨师一口回绝,不会做。

御膳房的厨师怎么这么大的谱儿?原来,皇帝谁都敢处罚,唯独对厨师客气一些。为什么?怕厨师挨完处罚以后记仇,报复皇帝——下毒。因此,皇帝的厨师很少挨罚,而且都是终身制加世袭罔替,没办法,这是皇家传统。

道光没吃上片儿汤,也没当回事儿。不料第二天早上,内务府大臣请见皇帝,说有重要事情请示,道光帝赶紧召见,一问,原来是内务府奏请增设专制“片儿汤膳房”一所,提出了近万两白银的开办费。

道光帝说前门外饭馆一碗片儿汤不过四十文制钱,让太监去买就是了,何必增设专门的膳房。那就让太监去买吧!碰了一鼻子灰的内务府大臣扔下一句不阴不阳的话,灰溜溜地走了。下午,去买片儿汤的太监拎着空食盒回来了,报告皇帝前门外饭馆倒闭的倒闭,没倒闭的也不卖片儿汤了。不知这话是真是假,但高价“片儿汤膳房”最终没开成。

一提拨款,道光即不悦

道光不仅在生活细节上吝啬、抠门,在为政治国方面也是如此。

道光初年,新疆发生张格尔叛乱,数万清军万里远行,征战数年,终于平定了叛乱。

道光八年公历1828年夏,清政府在午门举行献俘礼,现场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令道光帝心潮澎湃、陶醉不已,他立即做出一件“壮举”——宴请平叛有功的将士。

几天之后,宴会在清漪园光绪年间改名颐和园万寿山下的玉澜堂举行。们筷子一挥,几碟小菜立即见底,吃又没得吃,退席又不敢,只好面面相觑,呆若木鸡。

后来,在探讨新疆设防方案时,们提出的布防方案就是通不过。本来,们已经考虑到了道光帝的吝啬,准备上奏仅要一万八千名士兵镇守新疆,但道光帝一下子就给砍去了三分之二,只批准清军留守六千人。

们愤然回击,提出专守新疆东部,西部自治,不予设防的方案。道光帝又大骂他们放弃新疆防守,指责其居心叵测。

经过几年的争执,根据《清史稿》记载,最后决定于“各省绿营兵额内裁百分之二,岁省三十余万,以为回疆本名西域,又名新疆兵饷”,方案才得以通过。此后,在******战争中,道光帝急于妥协,也不能不说与吝啬的个性有关。总之,在讨论诸如海防、边务、黄河治理等问题时,大臣一提到拨款,道光皇帝立即面露不悦之色。

道光皇帝崇尚节俭,一则是生性吝啬,视节俭为理想、乐趣;再则,是以此作为挽救财政危机的一种对策。

那么,道光帝的“节俭”有助于解决国家的经济危机吗?尽管道光皇帝为国家节省了一些经费,却无助于经济危机的解决,财政状况也未见彻底好转,反而每况愈下。以至有的大臣发出了这样的质问:为什么乾隆朝挥金如土而国库充盈,如今日日节俭却民生罕裕,“岂愈奢则愈丰,愈俭则愈吝耶”?这个疑问何尝不同样困扰着道光帝呢。总之,作为一国之君,不去大刀阔斧地开源兴利,而在一饭一衣上锱铢必较,这就不是节俭,而是舍本逐末的抠门儿、吝啬了。

不过,道光皇帝为政初期也不能说一无作为。道光初年,新疆爆发张格尔叛乱,道光帝指挥数万大军,平定叛乱,在维护中国统一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道光陵一拆一建

耗资二百万两白银

道光死后,咸丰帝确定道光帝庙号“宣宗”,谥号为“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

道光帝葬于清西陵,陵名为慕陵。慕陵的选址和建造,颇多波澜,与道光帝严守祖制、崇尚节俭的初衷大相径庭。

道光初年,探陵队伍开赴东陵,在宝华峪选中了一块“吉壤”。陵寝工程于道光元年冬开工,道光七年公历1827年九月竣工,工程造价二百万两白银。

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此处地下水位较浅,地宫出现渗水问题。负责修陵的大臣英和深知一旦前功尽弃,前期大笔投资全部泡汤,而且涉及风水问题与皇家忌讳,道光帝肯定会怪罪下来,难脱干系,所以,他决定硬着头皮干到底。

陵寝竣工后,道光帝亲临现场验收,可他对工程验收一点不懂,看到陵寝气势恢宏,就很满意,并主持了孝穆皇后钮祜禄氏的棺椁迁葬一事。

道光八年秋,道光帝前往东陵谒陵,突发奇想,决定到自己的陵上去看一看。这一看非同小可,“豆腐渣”工程已经漏洞百出,地宫成了“积水潭”,“孝穆皇后”的棺木如水中孤舟,下半截泡在水里,霉湿得不成样子。道光帝赶紧命人将棺木起出,然后哭着向死者致歉。

回到北京后,道光大骂修陵大臣“丧尽天良”,下旨严办。当年负责选陵址和主持施工的大臣全部被捕下狱,查抄家产。

之后,道光帝派人到易县的清西陵选择陵寝之地,最后选定龙泉峪为新陵址,开工建设。一个人总不能有两处陵寝,英和等人搞的这个“豆腐渣”工程还得拆掉。仅拆除工程就历时两年。道光帝陵寝的这一拆一建,花费在清朝诸陵之首,甚至超过了乾隆帝陵寝的造价,这真是对道光帝崇尚节俭纯朴的绝大讽刺。

咸丰二年公历1852年春,慕陵地宫最后一次开启,臣子们将道光帝的灵柩安置于宝床之上……于是,历时达30年的道光王朝就此结束。就时间之长而论,这个朝代仅次于康熙、乾隆和后来的光绪。但道光的是非功过,已深深地刻在千年不遇的大变局中。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