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旅游管理方向论文

人气:314 ℃/2022-03-30 08:30:35
【导读】 浅谈旅游管理方向论文,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旅游管理方向论文范文一: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新常态下,旅游产业所具备的综合性带动...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方向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方向论文范文一: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新常态下,旅游产业所具备的综合性带动作用,已经使旅游产业成为引擎产业,在引领消费方式理念发展和引导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家“十三五”建设发展时期,旅游产业将进入有一个发展黄金期,具有综合素质强、国际化水平高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成为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撑。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产业高标准的用人制度、旅******业的社会偏见现象以及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等多方面的原因,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潜流失”现象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有业不就、转行就业或者是跳槽频繁。这些原因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高等教育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造成旅游管理专业人力资源严重浪费。当前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大部分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产业对旅游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大,培养适应新常态下旅游产健康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迫在眉睫。因此,创新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

一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概念

应用型人才主要体现的一个核心就是应用型,也就是专业人才按照市场需求,将自身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产业规律认识转化为社会实践,为实际生产和社会发展提供转化应用和服务应用任务的实践能力强、操作熟练的人才类型。因此,旅游管理应用人才可以归纳为: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优秀的旅游管理实践能力和优良的旅游职业道德,技能为旅游产业发展服务,又能在旅游产业发展改革中进行创新服务和升级创造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是指从事高技术或应用性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高等教育的培养类型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类型主要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应用人才可以概括为技能人才、技术人才和工程人才。当然,学术型和应用型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存在、互为支撑,其主要不同之处是在于社会人才需求方向和人才自身承担的社会职能。

三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质

众所周知,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购物消费等各个方面,这也就说明旅游产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多维度、综合性的。一方面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应该具备执业需求的深厚人文素养。另一方面需要有职业发展所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和国际性的精神气质,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准确

根据当前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抵御分布来看,旅游管理专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内陆省会城市以及旅游发到地区等设立的大学中,从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大致可以把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从事旅游管理的高级人才,二是旅游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两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层次都没有,但是跨度相对较大,定位不够清晰。从旅游管理类专业开设的课程中,不难发现管理类课程成了主流中心课程,对毕业生形成误导,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眼高手低,不能符合市场需求。同时,高校的培养目标大同小异,缺乏特色针对性,目标泛化,不能有效为地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服务。

二专业建设不完善

在倡导生态旅游、文明旅游的新常态下,当前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相对较为单一,不能使专业设置于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按照专业分类旅游管理本科专业隶属于管理学中的工商管理,没有下属专业细化,相对较为粗放。高职专业相对细化,但在实际办学中,高校也仅仅是在相关课程基础上设置了导游、景区规划、酒店管理等方向。同时,旅游管理专业普遍缺乏院校特色,大部分高校照搬国家的人才培养大纲,培养方式几乎相同,培养目标和规格摆脱不了框架束缚,造成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质化”。

三师资队伍不协调

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普遍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然而本科阶段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课普遍是基础知识性学习,教师在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又相对较为狭窄,也更偏向自然科学专业,使得大部分高校“因师设课”,更偏重于教授理论知识。大部分教师也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几乎没有旅游管理行业的相关经验,授课方式和授课质量存在较大局限性。旅游管理专业普遍缺乏拥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不能满足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就业前景不清晰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大部分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追踪做的不到位、在校期间对学生的就业前景分析和就业方向指导不到位,导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专业职业认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毕业追踪不到位引起的连锁反应是人才培养计划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整,人才培养质量也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导致毕业生不能满足需求。旅游产业用人单位对旅游管理毕业生的重视程度也相应下降,应用人才的流失率也逐渐增长,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三、加强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强化课程规划设计

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实现人才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技术能力等综合性能力提升,也就是要坚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规划设计要契合市场需求,力求为旅游管理专业规划设计提供一种良性互动的培养方案。一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要实现核心课程群建设,共享课程群建设,培养学生的社会时间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要突出内容的多样性。由于旅游产业设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这也要求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实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协调,在课程设计上要实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实现课程教学的广泛覆盖面和多元化知识结构体系,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广阔空间。

二注重个性教学模式,不断改善教学方式

教学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一是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新常态下,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服务于课堂教学,可以通过立体化、多样化的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特别是微课的推广普及,可以实现现代化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作用的发挥。二是要优化教学方法。人才需求是多样的,教学手段是多样的,也就要求教学方法也要求教育者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优势核心竞争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符合人才培养需求和市场需求。

三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能力培养,也要重视学生实践性、应用性和操作性能力培养。一是要丰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应该为旅游管理人才的认识实现螺旋式上升过程,构建迎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二是要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特色性、专业性和多样性的创建原则,与旅游产业发展相适应,从培养目标出发,建立多层次、多元化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结构,促进理论知识实现实践应用能力转化,形成立体化、混合性的实践教学模式。三要夯实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要通过校企校地合作,不断优化实训基地建设,扩大实训基地行业渠道和范围,着重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和运用能力。

四优化考核评价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考核方式和完备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要实现评价主体、内容和方式的有机结合,让用人单位、学校和师生共同参与到评价中,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评价方法,最终实现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要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打造精英式教学团队,从而使教师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好育人服务。

旅游管理方向论文范文二:旅游管理专业现三方共赢实习模式研究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休闲度假的方式,旅游业处在不断快速上升的阶段,与此同时对专门服务于旅游业的人才需求急速增加。本文主要研究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之间共赢的实习模式。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行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策略

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牵扯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的利益。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利益纠纷,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实习模式去完成实习。学校通过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以及实习指导教育,来强化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加强对实习生的指导,以满足学生发展的诉求[1]。

一校企联合,实现学生的发展

早期学校在与企业联系时,经常是根据自身的教学理论以及学生的发展状况,去寻找实习单位。为了真正地实现旅游管理人才满足旅行社、酒店等企业的需要,提高旅游人才的素质。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多与全行业的研究、培训等机构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旅游管理行业以及专业的发展,同时为实习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二学校应常与实习生进行交流

学校方面要加强对实习生实习工作的重视,常与实习生进行交流,了解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供需差距,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及时改正,不断地缩小双方之间的供需差距。实习指导教师的回访就是一个了解旅行社、酒店发展动态的途径。加强与实习单位之间的联系,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展开提供最为前沿的教学资料,与此同时,督促实习中的学生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发展现状以及解决方式

三方共赢模式虽在一些地方已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但在实际情况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高职院校自身条件差;企业参与度低,缺乏合作的意向;缺乏相关政策的扶植等都是其发展中遇到的。

一高职院校自身条件不足,合作稳定性差

高职院校在社会的知名度、生源、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上就与一般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差距,企业一般选择与本科院校合作,减少自身的人员培训成本。加之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更多的是在机械、电力等行业应用比较广泛,而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一般只存在与旅行社、酒店方面签订实习合同,选择范围有限。高职院校教师的水平有限,很少有能满足“双师型”的标准。

二企业参与度低,缺乏合作的意向

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需要校方、企业、学生三方共同促成,必要时还需要政府的介入。企业作为基本的合作方缺乏积极性,这为校方寻找合作对象增加了难度,这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寻找合作企业时所遇到的问题。

三缺乏相关政策的扶植

国外在发展合作教育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为本国合作教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目前在我国合作教育的政策、法规几乎是空白。没有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合作教育变得无章可循。三方共赢的合作模式在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高职院校本身来说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可从教师方面入手,对“双语”教学的教师提高待遇,可鼓励其他教师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企业在选择合作对象时,校方过硬的自身条件可为自身加分,从而增加合作的几率。企业要为自身的长远发展考虑,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可为自己的发展提供长远的人才储备库,选择合作对象时,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也因一视同仁,他们也有自身的优势,如动手能力强,较本科生更能接受新的事物等等。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帮助学校促成合作,可通过税收手段,如与高职院校签署三方共赢实习合同可减少一到两年的税收,长期合作者政府给予税收上更大的优惠条件。三方共赢的合作模式当然离不开学生的参与,积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在实习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三、三方共赢实习模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走入高校享受高等教育,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走出学校,涌向社会。高职这个层次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明显受到排挤,即使是近几年不断发展的旅******业,高职旅游管理的毕业生仍难以找到一份对口的工作。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行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产学研的最好体现

“产、学、研”是新时期下中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将学校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前途、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在一起,实现互动。它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在实际工作中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更易被企业和行业所接受。

二顺应了国家对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

《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随着我国各行各业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2]。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顺应了改革的要求,能够有效的实现我国目前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三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

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的办学方针也在不断的调整。以前“闭门造车”,一心研究学问,不理社会的发展状态。现在学校与社会的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它不同于本科教育。它的办学宗旨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以最快速度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实行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使学校可以深入地了解市场经济的需求,从而快速地找到自身与市场的接洽点。

四、结束语

三方共赢的实习模式对校方、企业、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它在高职旅游管理行业的应用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政策的不完善、企业合作意向不足、学校准备不充分等都是影响其发展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