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意气劲论

人气:298 ℃/2024-04-01 07:46:30
【导读】 太极拳意气劲论,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欲知太极拳的劲,须首先弄清意与气。太极拳的意与气在人体内是无声无息的,既看不见也模不着。一般说来,意即是心。然而仔细分析,心与意之间尚有区别,这就是心为意之主、意为心之副,心意密切相关。无论是行功练拳...

欲知太极拳的劲,须首先弄清意与气。太极拳的意与气在人体内是无声无息的,既看不见也模不着。一般说来,意即是心。然而仔细分析,心与意之间尚有区别,这就是心为意之主、意为心之副,心意密切相关。无论是行功练拳或推手,心动则意起,意起则气随。总之,心意气是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苦练拳时不能手平心静气,心意则散,怠散气则浮。反之,心静则意坚,意坚则气沉。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供您阅读!

气在人体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人体内的气不只是元气,而是四气的总称。首先是元气,没有元气,其他三气就无所依存;二是两肾所生的真气即先天元气;三是含有物质性并带有磁感的外气;四是人食五谷经过脾胃的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之气,即为后天之气。此四气总称为内气,也就是练习太极拳所指的“丹田之气”。

人们都知道,血是人体中最为宝贵的,然而血与气相比,气则更为宝贵。因为气与血的关系是气为主,血为副;气为阳,血为阴;气为卫、血为营。人的生命全在营卫。若有营无卫,就像一个国家只有内部的经济建设,而国境上没有武装军队的保卫,就无法抵御外来的侵侮。对身体来说,就易受外邪的入侵而染病。若有卫无营,就无法滋养身体。故卫为重,营为轻,血不足尚可暂存,气不足则立危。传统的医学观点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人体就会气血调和,生机旺盛。

古代道家对丹田之气十分珍视,称“丹田”为炼制仙丹的丹炉,可见练习太极拳养丹田之气极为重要。

练习太极拳以意行气,以气催形,形气结合与练气功是一脉相承的、只是方法上有区别而已。气功是静中求动,练拳时行功、走架是动中求静,通过以意导气训练形体与技击,比专练静中求动的静气功更为高级,所以说练习太极拳可称为高级活气功。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站桩,还是练习太极拳,在行功练气中都要顺其自然,合乎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气血分布周身,均匀连绵,做到练功后向不改色,气不发喘,周身轻爽舒适,绝无急促劳顿之感。久而久之,必能充实血脉,协同外气,促进人体发育、气血经络畅通和精气津血之间的相互生化,润泽脏腑和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侵入,确保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力的旺盛,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采气练拳定要符合意气之理。若有理无法,则气不能豁然贯通周身;若有法无理,等于合本逐末。所以初学者不可急躁,即使练习中遇到种种困难,也必须耐下心来,平心静气,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在开始就应树立培养中气及浩然之气,不采横气之信念,练拳才能逐渐走入正道,拳技才会由低向高。

所谓中气,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息。气源于阴阳二气、先天元气及万物所化生的后天元气。气寓不开怠,意即离不开气,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体。练拳时若心意有偏向,气则有偏。所以气只有在意念平和适中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不偏不倚,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中气。中气乃不偏不倚,不刚不柔,阴阳相当之正气。至于浩然之气,一般常人更难把握,其柔似棉花,硬似坚钢,九坚不摧,四气皆出五官百骸之冲鼓荡于皮,此气坚刚,属于元气,与中气有区别,若得之,非下功功夫不可。至于横气,乃血脉之中流通之气。此气也是练拳者由初级迈向高级阶段的必经之路。与人交手,全凭年轻,力气勇猛,不讲情理,凌压于彼,多以力大偶尔侥幸取胜,这样只能屈服彼身,而不能屈服被心。若与行家搭手,使己突然感到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浑身无力,犹如在圆石上站立不稳,随时有欲跌倒之势。故曰,练拳应先循规蹈矩,沿其顺逆,自然运行,久则四肢百骸自然灵应,意到气随。拳论云:“以怠行气,务今沉着,/5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今顺随,才能便利从心。”总之,必须经过长期的意念及形体训练,把气变成有序化的、听从指挥的、具体的活气功动作,在技击应用时,才能达到周身灵敏,心想意起,气催形达的快速整体反应。了解太极拳的意与气,是进一步理解太极拳的劲的基础。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