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定价:智永真草千字文关中本

人气:411 ℃/2024-02-23 15:49:03

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智永真草千字文》,额题篆书“智永千文”,隋(581-618)。螭首方趺,通高353厘米(碑首94厘米、碑身205厘米、碑座54厘米),宽97厘米,厚32厘米(笔者亲自丈量)。楷、草二体。两面刻字,碑阳六栏,碑阴二栏,每栏27行,最末一栏13行,满行19字。原在京兆府漕司南厅,明初移藏西安碑林,现陈列于西安碑林第三展室东侧。《西安碑林全集》有著录。碑林藏石编号:1376号。

仅“墨迹本”与“关中本”传世

相传智永曾书写《千字文》八百本之多,浙东诸寺各施一本,但如今传世的只余墨迹和刻本两种:一种是唐代流传到日本的墨迹本(《文化艺术报·书法艺术》曾于2018年3月16日围绕《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刊发专题介绍——编者注);另一种是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薛嗣昌据长安崔氏所藏真迹刊刻上石的“关中本”。碑阴有北宋薛嗣昌、张祐余题记,下有清朱集义书“忍默勤”三字,碑侧有蔓草纹样。

南北朝时代的梁武帝,酷爱王羲之书法,大量收集,命殷铁石拓出一千个不重复的字,供给诸王临写。又命文学侍从周兴嗣把一千个字编成有韵的文。周兴嗣花了一整夜的时间,编成一篇完整的《千字文》。武帝感叹他编得又快又好,给予特别奖励。据说周兴嗣用脑过度,一夜之间头发全白。

《千字文》是每句四字,两句一韵,举凡天文、地理、宫室、器服、礼乐、法制、饮食、游观以及制作、技艺、敦品、励学等等,无所不包。用王羲之的字体,把一千个字写出来,作为识字、习字、读书三位一体的教科书。一经颁布,便成为人人必读、必写的范本,流行了一千多年。

最初书写《千字文》的是智永的启蒙老师萧子云。智永以其苦学承传文脉,花费了十年工夫,写出八百本《千字文》,流传民间,大受欢迎,唐、宋以来的名书法家都受其影响。从智永写出真草二体千字文后,到了唐代,各家竞写,成为风气。欧阳询、褚遂良写的是行书和楷书,孙过庭、怀素写的是草书,张旭、高闲写的是狂草。明代的文徵明,每日必写《千字文》一卷。智永(生卒年不详)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名法极,居山阴永欣寺,人称“永禅师”,历经陈、隋两朝,是当时极负盛名的书法家。《真草千字文》是他晚年以当时的识字读本《千字文》为内容,用真草书写就,便于初学者诵读识习。

为草书提供规范

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无论艺术成就,还是对后世的影响,《智永真草千字文》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书法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用笔藏头护尾。捺笔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智永用笔十分讲究,笔笔起,笔笔收,起笔有法,收笔有度。

楷书和草书并举。在楷书的工稳严谨中强化了自由活泼的成分;又在草书的自由活泼中强化了工稳严谨的气质,实现了两种书体的有机结合。

法度谨严,一笔不苟。草书各字独立,运笔精熟,飘逸之中存古意,温润之中兼秀劲。

草法规范。写草书必须要有规范的草法。草法不规范,让人不认得就不是好的草书。智永规范的草书给我们提供了草书范本,同时还有楷书对照,更加让我们方便辨识草书、记忆草书。

历代名家对《智永真草千字文》评价极高。宋米芾《海岳名言》中称赞:“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俱备。”苏轼评曰:“精能之至,返造疏淡。”清何绍基评曰:“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也。”清梁巘《承晋斋积闻录》评曰:“隋楷莫佳于智永《千字文》,今世所传《乐毅论》《黄庭经》诸帖,皆不如《千字文》。”

(摘编自《西安碑林名碑书法艺术赏析》)

编辑:慕瑜

搜索更多有关“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定价:智永真草千字文关中本”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