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千字文导读,千字文第八讲:墨悲丝染

人气:322 ℃/2024-01-15 03:02:21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壁非宝,寸阴是竞。

这一次该讲“墨悲丝染”。

先说“墨”,就是墨子。墨子这个人,是春秋时代的,比孔子稍微晚一些,历史上也非常有名。我们讲诸子百家,墨子排得非常靠前。

墨子,书上说叫墨翟。为什么叫墨翟?是不是姓墨?其实,“墨”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学《法制史》经常讲“五刑”——墨、劓、剕、宫、大辟,墨刑是第一种。大家看《水浒传》,武松、林冲发配,脸上都要刺字,就是从墨刑演变来的。最早的墨刑是把脸上某个地方染黑,跟纹身似的,其实就是做个标记,让大家能认出来,这个人犯罪了。到五代、宋朝,改成在脸上刺字。墨刑是五刑里最轻的,后面都是割鼻子、挖膝盖、阉割、砍脑袋什么的。

说到这儿,多讲几句。有一句话人们经常说,叫“刑不上士大夫”,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是不是士大夫犯了罪就不处罚?错!要处罚。这里的“刑”是指肉刑,也就是刚才讲的五刑。这样的“刑”不能用在士大夫身上,“士可杀不可辱”嘛!但其他处罚还是有的。

很明显,墨子因为受过墨刑才叫墨翟。也就是说,墨子出身社会下层,所以他的思想也能反映下层社会的一些想法。其实,墨子主张什么,现在很少有人提了。有个词叫“兼爱”,人要交相爱,不能交相害,就是墨子的主张。这种思想跟基督教讲“人与人之间都要相爱”,或者佛教讲“众生平等”,有些接近。不过,跟儒家差距比较大,因为儒家讲“爱有等差”——一个人对父母的爱和对普通人的爱能一样吗?很明显不一样!如果一样,就违反了人的自然感情,儒家认为这是“无父”。墨子可能因为出身低下,被人看不起,所以主张兼爱。

墨子还有一个主张,就是“非攻”。“非攻”,类似现在的和平主义——人跟人之间不要暴力冲突,国跟国之间也别总是打仗。这可能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春秋时代已经开始诸侯争霸,相互攻杀、兼并。有个电影好像叫《墨攻》,我没看过,可能就是讲墨家的“非攻”思想。实际上,墨家从“非攻”出发,还发展出一点——就是重技术、讲求技艺,现在叫“工匠精神”!因为攻城涉及很多技术,他们就专门研究这些,然后以“技”止战。

还有一点,后来推崇墨子的人不怎么愿意提,就是“尚鬼”——崇尚鬼神。按现在的说法,墨子很“迷信”。

墨家在后来的战国时代非常流行。孟子曾经说过,“天下之言,不归墨,则归杨。”杨,是杨朱;墨,就是墨子。可见,墨家在当时影响之大。但是,到秦汉时代,墨家就没有了,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出身社会下层,还有组织。人们经常说,孔子弟子三千。“三千”也许是个夸大的数,但几百人总是有的。几百人凑在一起,肯定会有一个组织。所以儒家是中国民间社会最早的组织,当然可能比较松散。而墨家的组织比儒家要大得多,也严密得多,可能类似于武侠小说里的丐帮,墨子就像丐帮帮主。做皇帝的,其实最怕这种人——有技术、有组织,还追求平等,这要是起来闹事,太可怕了!所以秦汉以后,墨家成了打击重点,最后完全被消灭。当然,墨子的思想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分散到诸子百家了。

讲的有点多,回到《千字文》——“墨悲丝染”。

这是讲一个故事:有一次,墨子经过一个染房,看到人们在染布,把丝放到青色染缸里,丝就变成青色,放到黄色染缸里,就变成黄色。

还要插几句。我们经常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因为古代染布,比方说黑色,并没有黑色染料,而是把靛草做的染料放到大缸里,加上水,然后把丝放在里面,一次一次地染。刚开始染的时候,接近靛草的本色,也就是蓝色。染的次数多了,颜色越来越深,变成青色。到最后,染成藏青色,也就接近黑色了。当然,也可以染成其他颜色,不过都是用其他天然颜料一遍遍地染。

墨子看到染丝的过程,白色的丝放到染缸里,最后变成青色、黄色,就联想到了人。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思维,看到什么都能联想到人。既然丝可以染,那人也可以“染”,国家也可以“染”,一个国君、一个国家也可以被“染”上不同颜色。墨子还想到很多例子:好的——像尧、舜、禹、汤,他们是被谁“染”的?明君贤主、忠臣良相;不好的——像桀、纣、周厉王、周幽王,又是被谁“染”的?身边的奸臣。当然,这么说恰当不恰当我们不去管,他讲的就是这样一种意思——环境对人的影响。

刚才讲《论语》的时候跟大家说过,人不是一张白纸,人的成长也不像染布那么简单,但是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对他的性格确实有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孩子十三岁以前、人格养成过程中。这跟“墨悲丝染”确实有相通的地方。

下面是“诗赞羔羊”。

这一句来自《诗经·召南》里的《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yí )委蛇(yí )。”什么意思呢?在周朝,冬天的官服是羊皮袄,用羔羊皮做的,而且只有当官的才能穿。那会儿跟现在不一样,穿的时候毛向外,翻毛的,很蓬松。穿这样的衣服走起路来,一颤一颤的。现在没人这么穿,这么穿成怪物了!“素丝五紽”是什么意思?大家看我穿的衣服,是这种中式的,有纽、有扣。“紽”就是纽,另一边的叫扣。“五紽”就是五个纽。“素丝”就是白丝。“素丝五紽”,就是用白丝线做的成排的纽扣。当官的穿这样的官服干什么?“退食自公”!在古代,不像后来有官府衙门,当官其实都是给国君或者有土有民的人做家臣,也就是吃“公”的俸禄,所以叫“退食自公”。“退食”就是下班。大家下班出来的时候——“委蛇委蛇”。“委蛇”就是曲折的意思,比如形容长城就可以说“委蛇”。当然,这两个字后来变成“逶迤”,字形不一样了,但音还是那个音。所以“诗赞羔羊”就是讲,《诗经》称赞这些官员穿的衣服特别纯净、洁白,一尘不染,走起路来也很有风度,用来表示这些人的清白正直。当然,这是传统的理解。49年以后,有人说,这是一首讽刺诗,老百姓看到当官的下班,走路一扭一扭的,很滑稽,很可笑。《诗经》很多篇的理解都是这样。谁说的对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下面是“景行维贤”。这一句也是来自《诗经》里非常有名的两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马迁在《史记》里写孔子,就引用这两句话称赞孔子。这里面的“止”是停止的“止”,有人说应该是“之乎者也”的“之”,也就是“高山仰之,景行行之”,司马迁写成了“止”。实际上,无论怎么写,这个字都不是“停止”的意思,而是指示代词或者语气词。“高山仰止”就是说,我们到了高山脚下,想看清这座山,必须要仰视。“景”是大或者美好的意思,“行”是道路。“景行行止”是讲,大道就是让人踏上去行走的。所以“景行维贤”就是讲,我们要尊崇贤德之人,像他们那样践履大道。

再下面是“克念作圣”。这句话来自《尚书·多方》——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这两句话不太好懂,古人解释也很多。简单说,就是一个人是圣、是狂,其实就在一念之间。你心里如果是不好的想法、是邪念,你就成狂了;如果是好的想法、是善念,你就成圣了。这跟佛教讲“回头是岸,立地成佛”有点类似。当然,圣人是不是可以这么容易做到是个大问题,要不然怎么历史上没出几个圣人!这一点我们暂且不去管它,只是解释这句话。

“德建名立”,意思是跟前面连着的。如果能“克念作圣”,那么德行就能建立,名声也能彰显。

这几句比较简单,也就是字义解释,所以今天多讲几句。

再下面是“形端表正”。“形”是形体、身体的意思。“形端”,就是身形要端正,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做事也要中规中矩。“表”字解释一下。现在有手表、钟表,不过这不是“表”的本义,“表”的本义是影子。古人测天象,要看日影,那个仪器叫晷,日影落到晷面上,就叫“表”。所以“形端表正”就是说,身正,影子就不会歪。

“空谷传声”就是在空旷的山谷,声音会传得更远,因为有回声。

“虚堂习听”也是讲这个意思。“虚堂”,就是很大的屋子。在这样的屋子里说话,比在露天更容易听清。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意思也很明显,是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过多解释了。当然,福祸跟善恶之间的关系并不这么简单,以后有机会的话再展开讲。

下面是“尺壁非宝”。刚才讲《论语》我们讲到了“壁”——是用玉石做的,圆形,很薄,中间有一个圆孔。现在卖装饰品的有人卖一种“平安扣”,其实就是仿照“壁”来的。因为“壁”是玉石做的,要找到能做“尺壁”的玉石很难,所以“尺璧”是很珍贵的物品。这里说“尺璧非宝”,那什么是宝?“寸阴是竞”!一寸光阴一寸金嘛,每一寸光阴都要努力争取。

搜索更多有关“千字文导读,千字文第八讲:墨悲丝染”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