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光山寨河有哪些镇?起底光山县寨河镇上下五千年

人气:249 ℃/2024-02-03 05:36:43

(寨河镇图)

话说寨河

楚国农夫 文

本文欢迎乡亲们转发,转发时请署名“作者李奉先”

寨河镇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该镇东临潢川付店,西连孙铁铺、南接古弦子国初创地十里庙、北与息县曹黄林相望。楚河豫风,乃至南北中国分界线,以国道312分野。

淮北依旧属于北国,如寨河北之息县,即息夫人初婚之古息国(包括赖子国)依旧属于北中国区域。而寨河则归于南方,“秦岭淮河横一线,中国气候此切变,南云北风时来会,雨量逊楚胜秦天。”其实恰恰说明寨河独到的地理环境。

举几个例子。邻边息县以面食为主,其与寨河宋大店仅一河之隔,竟出现了千百年截然不同的风俗习惯,无论口语还是饮食,恍若两个世界。息县人以面食为主,而寨河人则一日三餐皆米食。息县多数地领属于平原地区,而光山寨河则完全成之为丘陵。

总之:寨河距2700余年的古县城息县城仅22公里,以金河沟为界与寨河为邻;西北两方与八里岔接壤。

但两地差别如此之大,确实我等北漂学人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这不仅是有趣的人文话题,重要的是有浓浓的怀乡情愫。

(一)

寨河镇,早在信史传说时代,已存世久矣。寨河镇最早的文明发祥地,在今天的吴寨村。吴寨村的殷商龙山文化遗址,属于寨河先民的早期踏过的足迹,而杜岗村的陶林寺遗址,事实上只比前者晚了约两个世纪。先秦时代,寨河文明以大塘寨最为闻名。大塘古寨,是寨河史上第一次地名,故而,寨河,原名大塘。这个是兵燹年年的古战场,古楚之始祖老童(又名卷章)至昆吾、参胡均在大塘寨进行征伐、和融。宴安、季连父子正式从这个地方转迁至罗山竹竿河(含孙铁铺)一带。

到了穴熊、熊完两代基本上完成了古楚国向豫南鄂北进军的早期基业。据考证参吾死后葬在今大塘村村委会附近,由于历史相当久远,今遗址不复在矣。

有时候,我无限失望。《光山县志》各种版本,均没有一个专业科班人士认认真真地研究透这些课题,甚至可以说打开老家县志,一片空白,乃至处处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寨河迎来第三个鼎盛期,则是古刘堂村。

刘堂村,原名望花墩,这是寨河反反复反复多次更名、复名最多的名字。寨河,古名“望花墩”,即源于此。

望花墩村恰恰处于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汇的前沿,是西伯侯姬昌第三十七子息侯羽达最初的都城,改名朝沅,后迁移于息地;朝沅辖今张围孜、王乡、大塘、钱寨、东林、罗湖、寨河、王畈、冷大湾、段寨、陈兴寨、吴寨、杜岗、张湖、耿寨、刘堂、谢小寨诸村以及曹黄林、包信、夏庄、东岳、小茴店、项店、孙庙、路口、张陶、彭店、杨店、白土店、岗李店、长陵、陈棚、临河、关店、八里岔、孙铁铺、竹竿、卧龙台、仙居诸乡镇。

也就是说包信镇的赖子国、息县的息国均被寨河长期统治。寨河先民曾拥有上下五千辉煌璨烂的文明史。楚国农夫笔下的这些文字,“百度”上你是无法搜索到的,且笔者近期正从各大古楚文学简牍,寻找或叩听我们先民的遗响。

至于寨河杏山仙洞、秦始皇赶山填海遗鞭处、东林村的唐宋代古镇遗址、陈兴寨的起源,杜岗村文化古迹,无不显现寨河曾经无比傲人的辉煌历史。

(二)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寨河来是必争之地。五胡乱华时期,望花墩为南、北朝纷争之地;金人南下,宋人南渡后,又常为两国交兵中线战场。这个时代寨河先后改名为“城北乡”、“嘉木乡”、“光北乡”、“望南乡”、“板栗乡”、“吴兴寨”、“光北乡”、“谢家寨”,后隶属今曹黄林,复名望花墩。明清之际,始改名“三山里”、“寨河乡”。

元末明初之交,才是寨河先民的心酸苦难史。其间,瘟疫肆虐、战争不断,寨河人连同几乎整个光山县均白骨累累,流血成河。以明教为首的刘福通、韩山童、朱元璋大起义,所经此处,寨河人苦不堪言。明初,出现湖北红安、黄陂、孝感第一次移民光山;紧接着明末清初,又一次空前浩劫,李自成、张献忠部农民起义军再度洗劫潢川、光山(含新县,因为那是还没有新县)、商城、固始四县。

清顺治年间再度涌来江西、湖北移民。也就是这个时期,才真正出现当今寨河各村庄之名,今冠上姓氏的村庄,皆是该村移民最多的姓氏。

严谨地说,如今的寨河人82%是江西瓦屑坝移民后裔。无论江西人先到湖北后辗转寨河还是直奔寨河,其皆是今寨河人的祖源地。

民国时期,寨河出现风云人物张侠生、张来福、张传安等,他们是寨河英雄,亦是光山烈士。以前笔者讲过此三公光荣事迹,姑且打住。

民国时期,寨河之名日渐崛起,继而底定。寨河,她既是一条河流,也是一个无论面积还是辖区人口,在光山都堪称最大的镇。面积竟达119平方千米,人口逾5万。如放在北国,无论人口与面积,均超过北方几个乡镇的总和!光冷大塆、王畈、谢小寨随便拿个村可以干过北国一个镇,更何况寨河不少自然村(居民组)人口也过万了。

寨河之名,由寨河这条河流而命名,其发源于南向店的五岳库区。从西南至东北,贯穿寨河镇全境,最终交汇于淮河主流,它是千里淮河九大支流之一。数千年来,她滋润着沿河两岸劳苦大众。寨河镇的名字,以这条当地人的母亲河命名,也算是荣耀了。

不仅如此,寨河交通异常发达。沪陕高速、大广高速、312国道、213省道纵横境内。一个乡镇同时容纳这么多的高速、国道、省道,至少在信阳也算是唯一的了。

(三)

问题又来了,寨河,为什么是“寨”河,寨河有“寨”吗?“寨”,即村子四围有栅栏、墙围、水围等起隔离作用的村子,强盗出没的地方(跟前文历史有关啊)。

有山寨必有水寨!在寨河镇现有的18个行政村,有9个名字中带“寨”或“围孜”的。自然村名字带“寨”或“围子”的更多,至少有74个,这又是个很有趣的学问!

那么,寨河的“围孜”因何叫“围孜”,而不是“围子”呢?为了搞清楚老家人为什么爱用这个字,我一直在留意探索。

曾经看到过一个学者的论文,说是因元朝初期蒙古人侵略华夏,在大举南下中,路过寨河至县城一线,并且在海营街驻扎。蒙古及原苏联地区的几个加盟共和国个别城市名有带”孜“字的,故而,光山人所用的“孜”均来自蒙古民族的习惯。

这是不是抗二蛋?

整个光山人的这种用法,压根跟蒙古人无关。既然蒙古铁蹄来一趟光山都惹出这多故事,那,蒙古人也不只是到过光山一个地方啊?元朝统治中国近百年,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将这个字用于地名呢?再说了,大一统元朝的西北方最爱用于地名的字是“斯坦”,为啥不给光山留下更多的“斯坦”呢?现在世界上有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我们不就是光山斯坦、寨河斯坦?

事实上,古人崇尚文化正之统。解释“孜”字,还有一个解释是“子之切”,也就是强调“子”的意思,加重“子”的读音,盖因“多子多福、多多益善”哉!

当然,三县交界、匪患成灾,是寨河地名多”寨“、多”围孜“的终极历史地理原因!

(四)

最后环节,笔者聊聊寨河人与其他光山人的不同之处(相同处就略略略。

首先寨河人口音特点多。中原文化最经典的一个字是“中”,但到了寨河,这个“中”字便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也是一个字——“好”。

有一次我对母亲无意间飚出新乡一个“中(音“肿”),挨了母亲痛骂,“什么肿不肿的!侉子了?”

寨河风俗史最神奇的就是地方口音。譬如谢小寨村的一些自然村,一个小村子竟有多种口音 村西头说吃饭、斗饭,村东头则说吃翻,克翻!村西头的孩子喊 妈,村东头的孩子喊娘。

一个村对父亲有四种叫法:我大,咱大,俺爹,我老头!

村西头说:吆喝某事, 村东头说:邪花啥!哈哈,有意思吧?

单单一个”没有“,一个村就有五种说法:没有,没跌,没呆,没得,洠,没偶。

在寨河人的字典里里(普通话除外),从来没有拼音声母 zh ch sh 只有 z c s 。寨河人舌头短,舌尖很少用,多数是上下牙齿之间,牙齿跟嘴唇之间挤出来的音。

寨语里声母 f h 不分。比喻,“大风”说成“大轰”,“红”读作“缝”,”冯“读作”红“。北京的“北”(bei) 寨语读(bai 掰音),北京马上变成掰京。音节很短。

这点好像整个光山人都一样了,sorry!

光山不会读国家的”国“,国家读作”乖家“,312国道读作312”乖道“。全县人将水稻简称为”谷“,但寨语人竟简称为”稻“。

有些传统的东西,光山其他地方已经消失,寨河依然存在,而且还很正规。比喻,同一个物品相交易的地方——行(hang),在寨河还很盛行。

时间关系,改日再续。若照此写下去,三天三夜也写不完啊。

感谢大家分享!老乡们顶起来!

搜索更多有关“光山寨河有哪些镇?起底光山县寨河镇上下五千年”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