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目前京剧老旦谁最有名,致,敬先

人气:126 ℃/2024-01-13 13:34:06

89年前(1933年) 岁末,在“天府之国” 四川成都,一位京剧票界的伟人仙逝,令国内整个京剧梨园界举悲,这就是京剧名伶余叔岩和言菊朋的老师、一代琴票巨匠陈彥衡先生。

陈彥衡先生生平

陈彦衡,祖籍四川宜宾,生于同治年间(1868年) 山东济南,卒于1933年12月18日成都,享年65岁。原名陈新诠,后改名为鉴,字彥衡,家为书香门弟,其父是咸丰年间举人,痴迷京剧。

陈彥衡出世正是京剧成熟、如蓬勃日出之势,并相继进入伶界大王谭鑫培(1847-1917)和梅兰芳(1894-1961)时代,自幼受其父影响,也爱上了京剧,尤其对文武场伴奏乐器情有独钟。他天资超凡聪慧,并肯勤学苦练,20岁时便能应工整出戏。

陈彥衡的琴技在天津票界渐渐走红叫响,其岳父曾为他谋了一个云南知州的职位,但他迷恋皮黄,而寓居天津从未上任。凡是京城有谭鑫培的戏,他必赶至前往观看,并进行潜心琢磨,为日后成为谭鑫培伴琴和研究谭派艺术的资深学者,奠定了资本。

陈彥衡因痴迷熟悉谭派而得福,以琴聚友结识了直隶总督端方之子谭迷端继先,端方为让儿子向陈学戏,便为陈在京谋个官职。宣统元年(1909年) ,陈彥衡举家迁至京城。

陈彥衡定居京城后,很快以精谌的琴技,得到梨园界和票界戏迷的赞叹认可。尤其是结交了“胡琴圣手”谭鑫培的琴师梅雨田先生(梅兰芳伯父),成为陈一生的贵人。

梅雨田

梅雨田(1869--1914) ,谭鑫培的琴师,宫廷隨手,与鼓师李奎林合作被称为“伴谭双绝” 。其琴技出神入化,六场通透,持笛能伴毘曲200多出,所创京胡“梅派” 的演奏风格,为丰富京剧的伴奏艺术开了新篇。

梅雨田先生十分赏识陈彥衡的才华,视为知已好友。陈在梅老的薰陶交往下,有机会结识了谭鑫培等京城名角,并为其伴戏。从而对谭派艺术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研究,成为继梅雨田先生后宗谭伴琴权威第一人。

陈彥衡的功绩

其一:在梅雨田先生的支持下,陈彥衡执笔第一次用“工尺谱” 记录了谭鑫培唱腔和京剧传统戏、曲牌的曲谱,成为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第一人。首次将京剧《四郎探母》的戏文、唱腔曲谱,齐全编辑成剧本,呈现于世。他还持笔著书立说,1917年岀版《戏选》,1921年写文《说谭》,1931年出版《燕园集萃》剧本集等。他为探讨中华戏曲艺术理论,向社会广泛传播京剧艺术常识,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遗产,做出了举世无双的不朽貢献。

其二: 他兼收清末两大京胡琴师梅雨田、孙佐臣艺技之长,融进七弦琴的弹法,将京胡伴奏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被誉为“胡琴圣手” 。他博学多才,向梅雨田和著名笛师方二立学笛,向唢呐师锡子刚学吹会一百多支曲牌,向著名鼔师李奎林学司鼓等,成为胜过戏班专业场面师傅“六场通透” 的奇才。

其三:教学相长、耕云不息

陈彥衡以他对谭派研究深厚的造诣和出神入画的精谌琴技和陈彥衡始终倡导:“腔无所谓新旧,以悦耳为上”、“ 戏是唱给人听的,要让他们听得舒昅” 等理念,均嬴得了京城梨园界及票界的认可。京剧名伶陈德霖,首先将其婿正倒苍期的余叔岩,领拜在陈的门下收为徒。余叔岩(1890--1943)在陈的精心调教下,余学会了谭鑫培的20多出代表剧目,终成继谭后创出京剧老生新流派的大家。

言菊朋

余叔岩

1922年,陈彥衡又收了票友言菊朋(1890--1942)为弟子,倾肠倒肚地调理言,持琴为言的演出伴奏,并倾心帮助他设计新腔,造就了言菊明成为京剧“四大须生” 之 “言派” 的创始人。

陈彥衡虚怀若谷乐于将艺技传授于人。陈彥衡常为当时19岁的梅兰芳操琴说腔。受教于他的京剧名伶还有孟小冬、许姬传、高庆奎、王少卿、杨宝忠、李佩卿等及众多京剧名票,桃李满天下。

陈彥衡先生,为培养造就京剧人才,躹躬尽瘁做出了铭刻史册的贡献!

其四:陈彥衡是一位德艺双馨的爱国志士。

谭鑫培

陈彥衡为人谦和极有艺德,如谭鑫培很赏识他的琴技,特邀他及同去上海演出并付以重金,但是被他谢绝,而引起谭老板产生“架子大” 的误会。事后陈彥衡才吐露心声,是怕影响梅雨田先生的经济收入。谭鑫培在一次演出《碰碑》时,有意“阴” 了操琴的陈彥衡一回,突然将一句大腔改为短腔,一般应变能力差的琴师肯定拉“砸了” 。陈彥衡却处之不惊,他见老谭当时没有换气便有了心理准备,隨机应变垫了一个小过门便化解了险情,弄得谭鑫培下台来,也对他岀色的琴技伸出大姆指,给予赞扬。

国难当头,陈彥衡与当时京城另一位京剧票界大王“红豆馆主”溥侗(1871-1952),分别走向不同的道路。1931年“九一八” 事变之后,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成立了“伪满洲国” 。陈彥衡因有清廷官职(从未上任),所以曾受邀到长春任伪职,被他拒绝赴上海转四川重庆后回到成都,广开山门为京剧票界人士教琴说戏,耕耘传道不止,直至1933年底病逝。而红豆馆主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却投靠南京汪精卫任了伪职,失于大节。

当今,陈彥衡先生已与我们隔世很久,由于他是京剧票界的先贤,自然比不上同代京剧名家、名角的显赫和彰表。所以,近百年来,梨园界很少举办过隆重纪念陈彦衡先生的活动。但是,当我们的京剧琴师和戏友琴票,在为传统经典剧目伴奏所用其曲谱时,别忘了这是余叔岩、言菊朋的开蒙老师陈彦衡先生,留给我们的中华戏曲宝贵遗产!

追本溯源,后世铭记。将毕生精力献给国粹京剧发展事业的陈彥衡先生功盖千秋!

原作者廖 振 刚2 0 2 2年1 2月写于成都

搜索更多有关“目前京剧老旦谁最有名,致,敬先”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