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同盟会谁成立的:同盟会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

人气:389 ℃/2023-10-23 04:26:36

从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年(1903年末至1904年初),随着反清革命运动的发展,国内出现了一批新的反清革命团体。比较著名的有以黄兴为首的华兴会,以蔡元培为首的光复会,湖北的科学补习所、日知会。

黄兴(1874——1916),字克强,原名轸,字午,湖南善化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秀才,二十四年进入武昌两湖书院深造。二十八年初夏. 赴日留学。二十九年,参加拒俄义勇队、军国民教育会,自认为归国“运动员",回国策动革命。

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七日(1903年11月4日),与刘揆一、宋教仁等发起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被推为会长。华兴会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政纲。华兴会还另设同仇会作为联络会党的机关。

华兴会拟定趁西太后70岁生日时,在长沙发难,事泄失败,黄兴等人逃亡日本。

光复会于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三日(1904年11月19日)在上海成立,蔡元培为会长。光复会以“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为宗旨,以暗杀和暴动为主要革命手段。章太炎、陶成章、徐锡麟、秋瑾、李燮和等都是光复会的重要领导人。

科学补习所是吕大森等人在光绪三十年六月(1904年7月)设立的一个革命组织。不久,遭到清廷破坏。三十二年(1906年2月),原科学补习所会员刘静庵又设立日知会。

这些地方性革命小团体的建立,为同盟会的成立奠定了一定的组织基础。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基本形成。同年,孙中山在日本创办“东京青山军事学校”。盟书的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以后孙中山旅游欧美,考察欧美社会思想、政治制度,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一套革命思想渐趋成熟。

同时,孙中山的革命领袖地位也渐被公认。孙中山最早提出以推翻清廷为中心的民族主义思想和以建立民主国家为中心的民权主义思想。孙中山也是最早发动武装起义,进行反清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但在革命早期,孙中山认为秀才不能造反,军队不能革命,所以把依靠力量放在会党身上。

新型知识分子对孙中山也有相当的疏离感。孙中山刚刚进行革命活动时,在人们心目中他不过是广州海湾的一海贼,新型知识分子也把孙中山视为草莽英雄。随着孙中山开创的反清革命道路被认同,孙中山与留学生的接触,人们逐渐把他视为革命领袖。

在此之前,孙中山虽然和留学生也有接触,但并没有直接参与他们的革命活动,后来在欧洲和学生经过一些辩论,才开始认为可以会党、知识分子双方并进。

在新型知识阶层中发展革命力量的结论对于反清革命运动的发展有重大意义。这不仅因为新型知识阶层是这次革命的基本群众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资产阶级对这次革命的领导作用,差不多完全体现在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的活动上。这一结论促进了新的统一的革命团体的建立,并且促进了革命运动在国内更广泛的发展。

民主革命思潮的勃兴,新的革命团体的建立,孙中山与知识分子的结合,其领袖地位被公认,都为一个统一的革命团体的建立准备了基本条件。

光绪三十一年五月九日(1905年6月11日),孙中山结束了历时一年半的美欧之行,自法国马赛登舟东返。六月十七日(7月19日)抵横滨。孙中山这次重回日本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组织一个新的联合的革命团体。他很快前往东京,和留学生中的革命分子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接触。经过一系列准备,同年七月(8月20日)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

同盟会设总理,此职始终由孙中山担任。同盟会本部设在日本东京。仿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本部下设执行、评议、司法三部。执行部是本部权力最重要的机关,负责组织革命的实际活动。执行部庶务实际上是该部负责人,相当于协理。先后担任庶务一职的有:黄兴、章炳麟、张继、孙毓筠、刘揆一。

除本部外,同盟会还在各地设立支部。评议、司法两部基本上形同虚设。同盟会还决定把《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三民主义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同盟会成立时会员的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光绪三十一年十月(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后被概括为三民主义,其基本内容如下:

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满清专制政府,破除满洲贵族残暴统治,重建汉族人当权的政府。当然民族主义不是简单的复仇主义,关键问题在于政权。但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明显的缺点,一是没有提出民族平等的原则,二是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帝纲领。

民权主义也就是建立民国。《军政府宣言》宣称:"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可见,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使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民主主义要求,与资产阶级立宪派区别开来。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有两个特点。一是权、能区分理论,也就是人民有权,政府有能。二是实行立宪的三阶段理论,由军法之治到约法之治,最后过渡到民主立宪。

民生主义也就是平均地权。具体办法是:对于地主所有的土地,核定其现在的地价,将来地价因经济发展而上涨时,其现价仍属地主所有,超出现价的部分则收归国有,从而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认为革命以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单地税一项,中国就可成为世界上最富足的国家,不必再征收其他税项.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映了孙中山对社会问题的重视,表达了他解决国民经济生活、消除贫富悬殊及其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姿态走上历史舞台。

首先,它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其次,它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第三,它使人数日益众多的革命派有了一个公认的领袖。

但是同盟会又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人们的思想也不尽一致,这又为以后同盟会组织的分化、分裂投下了阴影。

搜索更多有关“同盟会谁成立的:同盟会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