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朋友之道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

人气:414 ℃/2024-02-11 14:54:54

01.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

隋代大儒王通在《中说》道:“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阐释的是在交友过程中,君子与小人对“选择”与“相处”的先后次序有着不同的态度。此格言后面是“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是说不同态度产生的不同结果。

君子秉持先择后交的原则,是由君子的品德决定的。君子有“四不”,明确解释了君子先择后交的原因:“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所以,君子选择朋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交到一个好朋友,等于交了一场好运;交到一个坏朋友,比发生一场火灾还可怕。聪明人先选准人再交朋友,不聪明的人先交朋友再选择人。所以,聪明人很少因交朋友带来麻烦,不聪明的人却经常因结交朋友而带来怨恨。

02.结交有本事没脾气的朋友

唐朝诗人孟郊曾写有《审交》一诗,专门分析了结交好、坏朋友的差别。诗中说:“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君子芳杜酒,春浓寒更繁;小人槿花开,朝在夕不存。唯当金石有,可与贤达论。”意思是说,如果以不可结交之人结交,到了中途,就会出现诽谤,遭人议论。君子之间的交往,恰如那陈年佳酿,天气越冷,饮之越觉香醇;与小人结交,就如同槿花绽放,早上才开,晚上就谢了。只有与那些可以肝胆相照的人结下稳固的交情,才有资格跟贤达之士坐而论道。

简单地说,如果交到坏朋友,其坏处不仅来自这个朋友本身,还会遭到其他人的排斥和非议。相反,如果结交到好朋友,不但受人称道,还会吸引更多的好朋友。

如何辨识某个人是否可交呢?现代有人将人分为三等:一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三等人没本事,有脾气。这是在劝告人们:要尽量结交有本事没脾气的一等人,包容有本事有脾气的二等人,远离那些没本事有脾气的三等人。

将这种看法和孔子的识人法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本事没脾气的,是最值得结交的朋友。但这种人极难得,偶然看见一个,不妨主动结交,千万不要错过。对没本事有脾气的人,要尽量远离,以免惹祸上身。

03.尊重、珍惜、维护那一份心灵上的情感依托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中,山涛和嵇康私交甚好,但是山涛比较乐于做官,而嵇康则对官场避之不及。有一次,山涛在皇上面前推荐嵇康做官,嵇康听说此事后,大为不快,认为好友不懂得自己的心,因此写了一封信给山涛,不仅拒绝了他的推荐,而且与他绝交了。

但在后来,当嵇康担心自己会遭遇不测,托付自己的家人时,他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山涛。嵇康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托付给了山涛,而山涛也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个责任。

由于政见的不同,嵇康与山涛的友情破裂了,但是嵇康深知山涛是一位值得托付的朋友,他能够理解自自己的心意。要有怎样的信赖,才能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对方?要有怎样的勇气和仁慈,才能让山涛接受抚养子女的嘱托?这就是真正的友情。

现代社会常常喜欢讲究交际,仿佛认识的人越多,这个人越有影响力,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蜻蜓点水地认识千万人,不及推心置腹的几个人。专心对你的朋友,尽管这一段路不一定同行,但是要懂得珍惜,要懂得尊重,懂得维护属于你的那一份心灵上的情感依托。但是,有的人会随着生活的环境变化而变化,这一秒他可能与你推心置腹,下一秒就可能将你出卖,因此,一旦发现一个朋友的原则思想和你有分歧,则应当远离他。

当朋友间所追求的东西差别悬殊时,朋友很有可能在以后的道路上会分道扬镳。因此,朋友未必能够一路同行,有的朋友可以一起学习,一起创业,然而,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有时也会在一个关键问题上出现分歧,导致友情破裂,追求各自不同的人生。

04.保持内心的独立和稳重,远离阿谀奉承及功利之人

怎样保持纯洁的友情,远离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呢?这就需要我们有原则地交朋友。如果点头之交都算朋友,那么朋友就与普通人没有区别了,如果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交友,这种目的就不能算是原则,而依据这个标准结交的朋友,也会拿着利益的尺子来衡量你。

保持内心的独立与稳重,是远离奉承之人的一个办法。当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自己有把握的时候,别人的评价就不再那么重要了,奉承的人说出来的那些溢美之词,也就自然随风而逝了。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道德经》里有一句话:“信而不美,美而不信。”大意是说真实的话往往不好听,好听的话往往不真实。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说话说得天花乱坠,很动听,很华美,但是到头来是让你上当受骗。因为他不伪装得美一些,怎么会打动你,让你上钩呢?所以“不信”的话,经过外表“包装”,变成了“美言”,不就是“美言不信”了吗?所以,对一天到晚甜言蜜语的人,你要小心,不可轻信。

甜言蜜语、厚赠钱财的人,往往另有所图,看似友好,实为贿赂,诱使人徇私枉法,正所谓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给你恰当批评的人,是你的老师;给你恰当肯定的人,是你的朋友;给你不恰当恭维的人,是你的敌人。对居心不良的人要学会提防。

05.益者三友与损者三友

《论语》里关于交友讲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意思是说,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以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于陷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只有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才可以分享快乐、抚慰忧伤、化解芥蒂、支助困窘、长进学问、激励事业、提升道德。

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朋友也要分类,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你可以把朋友分成“刎颈之交类”,“推心置腹类”,“可商大事类”,“点头哈哈类”,“保持距离类”等等。朋友有很多种,所以,你也要懂得不同的类型的朋友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要不然不分好坏、亲疏的一视同仁统一对待,只会让真心待你的人远离,让唯利是图的人亲近。

牢记交往的黄金法则——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如果对方是真心对待你的,那么你也要真心对待他;如果对方虚情假意对待你,那么你就不必那么真心实意的对他。

人生就像一台戏,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台词和意图也不尽相同。当你感觉到跟对方的差异时,要看对方是不是能够成为你的朋友,或者对方值不值得你为了守护这份友情而付出。如果确定对方可以是很好的朋友,那么即使有一点差异,也要学会保留,学会尊重;如果确定彼此不是同路人,没有什么相处的必要,那就应该大胆地割舍掉这份情谊,不做无谓的挣扎。

06.结语: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志同道合,才能走到一起,才能成为朋友。但是每个人都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如果他今天对你来说是益友,那么可以继续维护这段友谊;如果他今天对你来说是损友,那你就要抱着“只是同流不下流”的态度,尽量规劝他改过向善,如他不听你的规劝,那你应该果断地远离,斩断这份友情。

鲁迅先生曾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朋友之道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交朋友是一个慎重的问题,如有不慎,受伤害的还是自己。

搜索更多有关“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朋友之道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