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健康>正文

慢性支气管炎和正常气管对比图:针道窥径疾病篇,急慢性支气管炎

人气:235 ℃/2023-12-18 19:09:26

急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很常见,同样,在针灸治疗却不是很多见,我们大多用药物治疗,严重的会输抗生素。

但是其实无论急性还是慢性支气管炎,针灸都是有疗效的,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从辅助手段,变成主要治疗手段。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为特征。慢性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能排除心、肺其他疾患而反复发作,部分病人可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急性支气管炎 患者起病之前大多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喉炎,感冒等病史,然后出现咳嗽为主要症状,有部分病人伴有发热。

在中医治疗里,我们大多数会选择中药治疗,但是有部分患者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和急性支气管炎时,咳嗽非常剧烈,各种治疗方法效果不好,这时候我们会选择联合针灸治疗,或者单独用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这一时期有以下几种方法:

1. 体针:辨证论治,主要选肺经穴位为主

主穴:尺泽、孔最、风池穴、丰隆

加减:干咳用列缺,喘息加天牖穴,鼻塞加上迎香,气虚加足三里,胸闷加内关,咽痛加鱼际或少商点刺出血。

操作:除足三里均用泻法,留针时间30分钟-1小时。

2. 耳穴

取穴:肺、支气管、咽、神门、耳尖

操作:耳尖放血,其他找敏感点刺激。

3. 放血

取穴:肺俞

操作:注射针头,局部点刺后,拔罐放血,双侧同时操作,隔日一次。

4. 拔罐

取穴:背部膀胱经、督脉、天宗穴、肩井

操作:一定要用火罐,有条件可以走罐。

5. 穴位注射

取穴:肺俞、风门、丰隆

操作:可以选核酪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1-2ml/穴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主要要解决的是正气不足,痰湿内阻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补气和化痰。

主要治疗手段有:

1. 拔罐:取穴和急性期类似,

操作以火罐和闪罐为主,一周一到二次

2. 穴位贴敷:肺俞、脾俞、肾俞、膏肓、定喘。

操作:一周一次,到了秋冬季一周两次

3.耳穴

取穴:肺、支气管、咽、神门、脾、胃、肾

操作:耳穴压豆。

4.艾灸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中脘穴、神阙、丰隆、足三里

操作:每周一到两次,前后交替进行。

例一,罗某。62岁,男,感冒后咳嗽两周,咳嗽剧烈,为刺激性干咳,夜间明显,胸部X线,提示肺纹理增多,血常规正常,考虑急性支气管炎,给予中西药治疗效果欠佳,具体用药不详,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针灸科门诊。

诊治经过:

初诊:针刺和耳穴治疗。方法同上。

复诊:第二日复诊,咳嗽有所改善,但是仍然比较剧烈,给予火罐,穴位注射核酪注射液,选取肺俞,每个穴位1ml。

三诊:第三日症状明显好转,再次给予针刺治疗,留针40分钟。

四诊:第四日症状基本缓解,同第二日治疗。

治疗后患者未再就诊,随访已经痊愈。

例二,关某,65岁,男,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每年秋冬季节必然会因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而住院治疗,于10月9日就诊针灸科。给予制定治疗方案。

1. 穴位贴敷疗法:每逢节气(间隔15天)进行一次穴位贴敷。脾俞、肺俞、肾俞、膏肓。

2. 耳穴:每周一次,取穴操作同上。

3. 拔罐:膀胱经和督脉,一周一次。有背部不适发紧时隔日一次。

诊治过程:按照上面方法治疗一直持续到春节前,患者没有感冒也没有急性发作,效果良好。原来平时的咳嗽咳痰现象也有明显改善。

按语:急性支气管炎病位在肺,所以主要以清肺化痰为主,选择肺经以及和肺相关的穴位,多用泻法,无论哪种方法都会有效果,但是第一选择是针刺,穴位注射和刺络拔罐法为第二选择,耳穴和拔罐作为补充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病位在肺脾肾,治疗脾很关键,主要是提高正气,健脾化痰。一方面要考虑患者的顺应性,尽量选择就医频次少的,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手段,第二要求坚持治疗,足够疗程。

搜索更多有关“慢性支气管炎和正常气管对比图:针道窥径疾病篇,急慢性支气管炎”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