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发展区域旅游助推精准脱贫攻坚,务川,以旅游

人气:333 ℃/2023-09-30 16:07:57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邓万里 郎艳林

旅游 文化:龙潭古寨生机勃发

龙潭古寨先后赢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首批民族传统特色古村落”“贵州省 20个重点民族保护村寨”等美誉。(务川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从务川自治县城出发,驱车近15分钟便到了龙潭村。进入村寨,石板铺路,石巷相连,幽深古朴,景色迷人。石头砌成的垣墙相互连通,构成了牢固的军事防御体系。这里的民居大多为传统木质建筑,以三合头、石院墙、石寨墙、大朝门、小朝门、镂空雕刻、瓦堆屋脊为主要建筑特色。房屋门上的“猫眼”更是匠心独具,巧妙地镶嵌在鲤鱼跳龙门的构图里,兼具装饰和实用功能。

龙潭村“寨佬”申福进告诉记者,早在秦汉时期已有人聚居于此。申氏族人已在此生活了700年,形成了具有显著特征的仡佬文化。历史上,龙潭村出现了明朝四川道监察御史申祐等先贤名人。

浓郁的文化气息,加之特色鲜明的仡佬族文化传统,使得龙潭村近年来受到外界广泛关注,先后赢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首批民族传统特色古村落”“贵州省20个重点民族保护村寨”等美誉。

8月中旬,记者在龙潭村采访时,村内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作为遵义市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主会场,龙潭景区的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务川以龙潭村为中心,着力打造仡佬之源景区,启动了龙潭南大门星级公厕、景区绿化工程、龙潭人饮工程、九天母石祭祀文化园等54个项目,全面提升“祭天朝祖祭祀节”和“吃新节”仡佬民族节庆品牌,改版升级《远山仡佬》民族歌舞,提炼标志性的盘歌僚舞……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龙潭村步入旅游时代,村民通过开设农家乐、乡村客栈吃上了“旅游饭”。

村支书邹林书说,早在2008年,龙潭村就确定了“以保护和展示仡佬文化为主线,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的脱贫思路。

也是在这一年,申福进回到村里,打出“老寨欢迎您”的招牌,带头办起了农家乐。

“当时大家都在怀疑,这个穷乡僻壤,到底会不会有游客来?究竟能不能脱贫致富?”但申福进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龙潭村守住仡佬文化,就一定会迎来旅游发展的春天。

8年经营下来,如今申福进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殷实富足。他告诉记者,他家现在平均每天接待游客40余人,月收入超过2万余元。

在申福进的带动下,龙潭村的农家乐、农庄、风味食品摊等应运而生,村民们纷纷加入到服务旅游的行业中来。

村民申海洋目前经营着村里规模最大的农家乐——“荷花山庄”。他主营餐饮业,所用的蔬菜和肉类都向当地村民签约定购,30多名工作人员全是当地村民。

“目前,村里已有20多家农家乐,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村子也变得更美了,很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都回到村里创业。”邹林书说,随着不断改造升级,龙潭村的旅游业将更加兴盛。

旅游 生态:桃符村的致富经

桃符村夜景(李旭义/摄)

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赚钱,是53岁的郭海英没有想到的。

她的家在务川自治县镇南镇桃符村。得益于村里的生态修复,桃符村老场组发展起了乡村旅游,郭海英在景区公司打工,给游客划船,一个月有1800元的收入。

老场组因过去附近村民在这里赶集而得名。郭海英告诉记者,解放前,这里是务川通往重庆的必经之路,是川盐进入务川必经之道。

走进村内,一条5米宽的青石板路从仡佬民居古建筑群中穿行而过。“这里是菜市,那里是猪市,那里是米市,这里是师爷黑山的院落,这里是开旅馆的……”81岁的老人周杰对过去的集市场景记忆犹新。

在老场尽头有一条小溪,小溪之上,3块异常光滑的石板呈扇形聚合成“桥”,村民称“三县石”。周杰介绍:“清道光年间,德江、道真、务川三县县令齐聚老场,一人搬一块石头搭成桥,防止过往的人们被摔着。‘三县石’既展示了毗连地方政府团结互助,更彰显了国家和政府的爱民情怀。”

行走在桃符村,古老的牌坊、石碑等历史遗迹显露出昔日的繁荣。然而,随着陆路交通的变迁,集市渐渐消失,当地群众守着庄稼地过着苦日子。

“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优美,桃符有别样的神韵与魅力,值得挖掘、打造。”镇南镇纪委书记汪飞说,“要复兴曾经的繁荣,必须激活乡村旅游,生态修复、景点打造是关键。”

2015年以来,务川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扶贫、民族发展、小城镇建设等项目资金,大力推进桃符村乡村旅游发展。

民居改造、古迹修复、土地征用、景观打造、环境整治、游览路网等89个项目陆续开工。如今,已全面完成荷花池、音乐喷泉、人工河、环湖景观长廊、景观树和景观石等75个项目。

生态更好了,环境更美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向桃符村。汪飞告诉记者,因为离县城近,每天晚上都有市民到村里游玩,今年“五一”期间,到村里的游客更是每天达上万人。

穿过桃符村口的牌坊,环绕人工湖栽种的300亩桃树映入眼帘。沿着湖周围的长廊走向村里,可以依次看到1000平方米的露天游泳池、2000平方米的儿童游乐园。

“原来村前面的这片低洼地一下雨就被淹,庄稼收成很不好,现在改建成了人工湖,引来了游客,真是物得其所。”村民邹黎海连声称赞。

53岁的邹黎海曾在福建打工,旅游发展起来后,他回到家里做起了旅游生意,他家生产特色食品酥食、麻饼等,仅靠这一项,每年可以收入十万元。

桃符村还撬动社会资本和信贷资金,以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让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旅游收入分红,带动群众致富,壮大集体经济。目前已带动100余人就业,带动新建农家乐16家,培育特色食品加工销售产业20余家。

旅游 农业:前进村的美丽蜕变

农旅一体化绿了山村富了民。图为前进村烤烟科技示范基地。(务川自治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务(川)正(安)高速公路涪洋出口不远处,一幢幢青瓦白墙的房舍错落于古树绿竹间,一条小溪从村前缓缓流淌。

这里是务川自治县涪洋镇前进村。这条小溪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珍珠溪。沿着珍珠溪往里走,峰险峡秀、林壑幽深,溪涧跌宕、水碧潭幽。河道两旁栽种了各种花草,走近看,百花盛开、彩蝶飞舞。

两年前,重庆商人何勇看上了这里灵山秀水的自然生态环境,决定投资打造珍珠溪景区。何勇介绍,景区以地形地貌、水体资源为依托,围绕“秀水”、“花谷”两大核心资源,将珍珠溪打造为一流的秀水花谷旅游景区。

记者在珍珠溪采访时,景区内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前进村冯家组49岁的村民廖琴学和同村的妇女们正在种植草皮,她们每天工作八小时,可以收入100元。景区的打造,使她家的2亩土地得以流转,每年还可收获一笔租金。

“按照规划,景区内要建设休闲酒店、观景商品街、儿童乐园、美食城、夏日水娱乐园、亲子乐园、多彩花园等多种配套设施。完全建成后,可以带动周边村民上千人就业。”何勇说。

在涪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庆成的眼里,景区打造只是规划中的一步,当地还将把景区和附近的生态产业园相结合,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涪洋生态产业园地处涪洋镇前进村与当阳村之间。园区重点布局“民族工艺、旅游文化、绿色食品、医药健康、电子信息、纺织服装、仓储物流和科技智能研发”八大产业板块。

在前进村冯家组,占地1万平方米的山羊种羊二级扩繁场,两栋两层的“羊别墅”格外显眼,圈舍面积达6000平方米。走进标准化圈舍,400只黔北黑山羊“咩咩”直叫。该场带动了周边26户养殖大户,存栏山羊近3000只,年经济效益在300万元以上。

前进村党支部书记姚胜说,村里已逐步形成了600亩烤烟、3000只山羊、300头牛、4000亩茶叶、1万尾商品大鲵、3000亩核桃等一系列特色产业,这些产业大多数可以为珍珠溪景区提供配套服务。

村民冯启峰感慨:“随着旅游的兴起,整个前进村都变了样,我们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还有着致富的产业,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坐拥独特的自然风光,培育壮大生态农业,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是周边游客‘品味大自然、乐享慢生活,怡情珍珠溪、浪漫百花谷’的休闲度假胜地!”王庆成对前进村的农旅一体发展信心十足。

搜索更多有关“发展区域旅游助推精准脱贫攻坚,务川,以旅游”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