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2023最火生日短句 生日

人气:156 ℃/2024-01-09 20:21:50

生日,顾名思义是指人出生之日,也是每个人每年满周岁的这一天。生日,简单的来说就是我们生命开始的日子,更是生下来过好每一天的日子。有些地方的民俗认为,这同时也是母亲的“受难日”!因为以前的医学没有现代医学发达和完善!同时以前的医疗设备,器械,环境也跟不上现在的步伐!那时的母亲生孩子,有“一只脚在棺材里,一只脚在棺材外”一说。所以,古训有云:生日,我们应该以孝敬母亲为主!

其实我们祝福生日快乐从来不是祝福我们来到世界的这一天,只是借助这个纪念,祝福生活里的每一个日子熠熠发光,幸福美满。

出生那一刻,是无比痛苦的,不仅仅是母亲在经受巨大痛苦,婴儿也是如此。

农村人爱说,不经磨难不成人,吃的苦中苦方成人上人。

孟子早就说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从这个角度说,每个人都是经历努力体验困难后来到这个世界的。

生日,既指一个人出生的日子,也指一个人的出生日,纪念日。传统中国人以农历计算生日,小孩子一周岁的生日称为“周岁”,有各种习俗,老年人的生日称为寿日,在50岁以上逢十可称为大寿。在中国的传统中,生日吃长寿面和鸡蛋。现在的人们为了方便省事,不少人以阳历计算生日,庆祝方式用蛋糕和蜡烛是有学习西方国家过生日的这种习俗的!

我们中国人新的一岁开始于农历新年的大年初一,就是说除夕过后,每个人就都长了一岁。所以新年辞旧迎新也意味着里面含有岁数的一定含义。而一般过生日还是习惯使用农历,所以每个人都有两个生日,一个农历出生日一个公历出生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两个日期之间的差别有时会变化。因为中国农历纪年法是一种经过修订的月历,是跟月亮的公转周期有关的,所以每一年农历生日对应的公历日期不一样。

生日聚会的习俗产生于很久以前的欧洲。人们认为在我们生日的那一天,魔鬼会闻讯而来,为了让过生日的每个人都避免受到伤害,亲朋好友和至亲家人会到过生日的本人家里和过生日的人共度危难并带来关切之情和美好的祝福和祝愿!赠与礼物,发放红包更能让生日气氛变得更加愉快从而把魔鬼挡在门外。这就是生日聚会的来源!

我们国家的风俗习惯通常将四十岁以下的诞辰纪念称作“过生”,而过了这个界限的就称作“做寿”。然而,无论怎样,随着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也越来越喜欢找些理由给自己“放假”,这其中“过生日”就是最好的借口之一,因而亲朋好友这么一聚,寿面不得不吃、蛋糕不得不切、酒不得不喝,不仅心情好了,好运也常常伴随着我们,亲戚朋友,同事,同学之间的友情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在这个人脉资源就是生活资本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庆祝“生日”了!

老人们常常引用孔子的话告诫我们珍惜生命!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花甲),人活七十古来稀”。这些岁数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有特别的含义。在中国,人到了80岁以后就是高寿了,所以这个岁数去世的人的葬礼也叫喜丧。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过生日呢?!除了现代社会人们的解释外,我个人认为应该还体现在:庆祝生命的延续和兴旺!对自己母亲的感激和感恩!消灾驱邪让自己好运连连!

以前的老人们把过生日分得很详细和明确,如果在大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过生日还要安排相应的庆祝活动!用隆重的方式表达感恩之心!传统生日一般是按虚岁计算的,整生日,指的是每逢个位数是9或者0的生日例如59岁,60岁,49岁,50岁等。这里面包含有不同的叫法,大庆每逢生日个位9的生日如39、49、59、69、79等;正庆每逢生日个位0的生日如40、50、60、70、80等。散生日:生日个位数是1-8的生日、如51-58岁。看来,我们的老祖宗好有智慧!

接下来我们大概了解一下全国各地过生日的习俗,我写几个有特色的习俗吧,陕西韩城人对老年人的生日尤为重视,叫做“祝寿”,或称“过寿”、“贺寿”。

一般人从60岁起过寿。每10年一大寿,其他年龄过寿规模较小。贺寿日,亲戚邻家前来祝贺,儿媳给老人送新鞋、新衣等,女儿送寿盘馍、寿糕馍、寿桃馍,邻里多送鸡蛋、寿桃馍之类。送寿帐、寿屏、寿匾、寿联的是高雅形式,名人书写的祝寿词或字则更为光彩。

贺寿这天主家设宴招待,富豪人家,多数大操大办,唱大戏、哨呐吹打、穿村过巷,歌功颂德,显耀富贵。

河南人习惯把六十作为祝寿的起点,民间有“不到花甲不庆寿”的说法。人们把六十岁后的每十年称为“大寿”,六十岁以后的每五年称作“小寿”。不管大寿小寿,都要举行庆祝活动。

寿日这天,儿孙们要将寿星的居室精心布置一番,堂屋张灯结彩,焕然一新。中间摆上架方桌,桌前挂红色围裙。桌上燃两支红蜡烛,点几炷香,寿果、寿酒、寿鱼等摆满了方桌。墙上挂寿星图、红色寿幛和寿联,上写“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等字样。这天早晨,老寿星穿戴整齐,手拄龙头拐杖,坐在堂屋上首。众儿女侄孙辈均整其衣冠,依次给老人磕头,共祝老人多福多寿。晚辈们恭敬地向老人献上寿果和寿蛋,老人又把这些食分给众人同吃,俗说这是给老人咬灾。这天的早餐,一定要吃鸡蛋。鸡蛋煮熟后,用凉水过,老人拿在手里,双手对揉。这种举动,称为“骨碌运气”,据说吃了滚运气的鸡蛋,人可除百病,去晦气,交好运。

有些地方的庆寿仪式在早晨,有些地方则在中午。这天,亲戚朋友要来祝贺,所以寿星家中要备上丰盛的的宴席招待宾客。贺寿人所送之礼叫“寿礼”,如果是挂面称为“寿面”鸡蛋称为“寿蛋”,红糖称为“寿糖”。凡是出嫁的姑娘,要给父母准备寿糕。城市居民购置西式蛋糕,在农村,人们大多是手工制作。民间蒸制的寿糕是用小麦面做成的桃形蒸馍,内包红枣和红糖。

中午祝寿前要鸣放鞭炮,然后“寿星”入座,儿女叩拜。亲友依次向老人祝贺,老人频频点头,向贺喜人致谢。儿女们双手把面条递给老人,祝老人长生不老。然后祝酒、品菜、欢声笑语溢满寿堂,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这天中午的饭菜非常丰盛,主食以面条为主。面条为“长寿面”,是寿日不可缺少的食品。平时祝寿,都要吃长寿面,闺女要给父母送寿糕、寿桃。可父母到了六十六、七十三、八四的年龄,闺女给父母的寿礼就特殊了。

在安徽,安徽人的习俗很有特色,首先寿诞:即为生日举行庆祝仪式,俗称“做寿”、“做生日”,一般指十年一次的大生日。孩子10岁生日叫做“长尾巴”,由外公外婆或舅父舅母送米和衣物鞋帽以示庆贺。中、青年生日,没有请客庆贺之例,俗谚“不三不四”,是说20、30、40不庆寿,逢这样年庚,只增加一些荤菜而已。40岁不做寿,还因“四”与“死”谐音,做寿不吉利。寿庆通常从50岁开始,50岁为“大庆”,60岁以上为“上寿”,两老同寿为“双寿”。儿女们在寿辰日要给父母做寿。谚云“三十、四十无人得知,五十、六十打锣通知”。又有“做七不做八”之说。80岁寿辰多沿至下年补行。俗称“补寿”、“添寿”,也有提前一年庆寿的。凡成年人寿庆,男子“做九不做十”,不计足龄;女子则“做足不做零”;有的地方是男女皆“贺九不贺十”。旧俗还因百岁嫌满,满易招损,故不贺百岁寿。旧时凡大办寿庆,多是富室且有社会地位之家,贫穷人家则不做寿。

寿礼:庆寿之家,先期为寿翁蒸制米粉或面粉“寿桃”(寿越高,桃越大)分送亲族好友,同时告知为家中某老人几十寿庆之喜,祝寿以女婿女儿为主,儿子媳妇陪衬。

寿庆形式:庆寿之家发出请柬,同时布置寿堂,堂前正中挂金色“寿”字,或挂“百寿徒”,两边挂贺连“福如东海大,寿比南山高”。先摆好寿堂,寿辰前一天晚上,红烛高照,寿翁焚香拜告天地祖先后,端坐上座,受子孙和幼辈叩拜礼,俗称“拜寿”。寿诞日为正日,清晨,鸣放鞭炮,亲族好友登门祝贺,俗称“拜生日”。至时,寿翁回避,堂上虚设空座,贺客向虚座行礼,儿孙侍立一旁答礼。

寿宴:先招待鸡蛋、茶点、长寿面。有不少地方,请全村、全族吃寿面,未到的还送上门。吃寿酒,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入座,而是找几个年龄相仿的老者作陪,在里屋另开一席。菜肴多多益善,取多福多寿之兆。寿宴过后,寿翁本人或由儿孙代表,向年高辈尊的亲族贺客登门致谢,俗称“回拜”。富有人家还于晚上请戏班坐棚清唱(不化妆、不表演、不登台)。但有鼓乐伴奏。大多唱喜庆戏文,如《打金枝》、《九锡宫》等。

在湖南,湖南人凡男女不及50岁者,只称过生日,不称寿庆。年满50岁以上,才能举行寿庆,接受儿孙和亲朋好友祝寿。

男性逢一(即51、61、71)、女性逢十(即50、60、70),谓之过大生日。富有之家,办寿品,备宴席,设乐队,张灯结彩,悬挂寿星、寿幛、寿联,请戏班子演戏,为之祝寿,并通知亲戚朋友来喝寿酒。届时,贺客盈门,鸣炮送礼,随后,举行寿庆仪典,乐官奏乐,寿星穿高档寿庆新衣高坐太师椅,接受晚辈叩拜,演戏的戏班子则为之“打加官”、“亮加官”,为之叩拜。

宴席上必吃长寿面。除过大生日隆重庆祝外,每年过小生日也照例小庆。但清贫之家,无经济实力举行丰盛寿庆,则简单从事,或无心顾及。此习沿袭至今,但寿庆礼仪已有较大改革,往往从简,城镇一般由小辈买生日蛋糕、寿面、菜肴,举行家宴,或上馆子设宴,欢庆一餐,表示庆贺与敬意。而乡间则仍有大办寿庆之习俗。

庆寿人到60岁称“花甲之年”,70称“古稀”,80岁称“耋”,90岁称“耄”,100岁称“期颐”。百岁少见,富有或小康之家,通常是花甲、古稀、耋、耄之年,设宴庆寿。女儿寿礼重,送寿被、寿馒头、寿帐、寿衣、寿鞋、寿烛、寿香和长鞭炮。面和馒头用托盘垒成塔形,供奉天地。另以馒头“享众”。

拜寿仪式隆重,寿堂张灯结彩,悬挂金色“寿”字,寿星图、寿轴和“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对联。拜寿时,“寿星”坐太师椅,男左女右,子女和晚辈亲、朋依次礼拜。礼毕,吃寿面喝寿酒。

在浙江,以前的浙江人过生日的习俗也很有特色,富家至30岁即作生,含“三十而立”意,有“三十不做,四十不富”之说。鄞县、宁海等地有“做九不做十”习俗,据传起因于四十岁,因四与死谐音,故提早一年做生,以后推而广之,相沿成习。做生排场较小,请亲友赴宴,受请者送些生日礼品。

做寿,俗谚“富做寿,穷做亲”。富家五十始逢十做寿,称几十大寿。做寿讲排场、比阔绰。送礼的寿烛须“足斤”,上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金字。有的在礼物上置金色“寿”字。寿诞食品有玉(猪肉)堂(白糖)富(麸)贵(桂圆)和寿桃(即馒头,又称双寿馒头),向有名气的南货店定购,置于5只大邋盘。有叠成五层宝塔状,称“五代富”。

寿期临近,儿孙向亲友发请贴。寿诞先日称“暖寿”。寿堂挂灯结彩,设香案,挂寿屏,点寿烛。富家60寿庆点寿烛7双,以后依此递增。寿堂悬金色大“寿”字或寿星图,旁挂寿联、寿屏,诸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等。亦有供“福禄寿”三星,敬“屋业做业”,祀祖宗。寿公寿婆亦寿星,分坐两把大座,受晚辈跪拜。如遇同辈拜寿,由儿孙代为还礼。拜毕,寿星分银钱给孙子、外甥等小辈,以“五代见面”、子孙兴旺为荣。寿筵,老酒饮花雕,点心用“寿桃”,菜肴多全鸡全鱼等。宴散,向四邻分送馒头、金团,称“结缘馒头”。个别寿星亦有把所收的寿礼钱,免办寿宴,再凑些积蓄,用于办学校和修桥、铺路、造凉亭等。至于贫苦人家,饭也吃不饱,则是“穷人无生日”。不过,现在我们中国已经实现了让全国人民脱贫致富的愿望,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能在每年为自己过生日了!在养老福利院,某些有特殊贡献的老年人过寿甚至还有国家领导人亲自到场送上礼物和祝福!和谐社会,祖国万岁!人民万岁!

传统文化的生日习俗和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日习惯有很多的不同!特别是耳熟能详人人会唱的中英文“生日快乐歌”就是最符合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了,包括各式各样的生日玩具礼物里面都是加载了这首歌曲的!这也叫生日现代文化普及吧!

总之,不管出于何种心态来庆祝生日,我们的初衷是美好的!善良的!所以,安全第一哦!千万不要任性而为,导致乐极生悲!

一年365天,应该每天都有不少人过生日!我在此由衷的祝福朋友们:生日快乐!-生幸福安康!

生日之日我们应该拥有

感恩的心!

搜索更多有关“2023最火生日短句 生日”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