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庄子人生中真正具有的两样东西,庄子,面对内心的纠结有虚怀若谷的感悟

人气:398 ℃/2024-02-28 07:32:42

庄子:面对内心的纠结,有虚怀若谷的感悟,才有外在处世的坦然。

在人世浮华中,总有一些人,他们不断的在忧虑着一些事情,对于生活琐事总有一种烦扰和纠结。

同样是人生,境界不同,人生的结果不同。正所谓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有的时候性格决定的,首先就是我们生活的状态。

有一些人面对这个俗世纷扰之中,能够活得坦然自在,无拘无束,是一种豁达和开心。而有一些人生活的则是愁眉不展,整天处于忧虑,多疑之中。

比如说有的人总是在担心自己会不会发生意外,也会担心自己周围的朋友亲人会不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和伤害,甚至总是觉得身边的所有人都不好。

总的来说,就是对于外界的事情,总有一种患得患失,也有对于将来的一些忧虑。

而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于,他所忧虑的这些事情,都是事实不存在的。但是当一个人陷入这样无休止的忧虑的时候,给他带来的必然是痛苦的情绪。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正是因为内心的纠结和矛盾,导致身上就会多了一些戾气,这一些戾气也是招致祸害的根源。

从道家的哲学智慧中思考,人生最好的状态,是内心有一种虚怀若谷,有一种坦然与顺应,能够随物应变。

不论面对什么样的事情,都以无为之道,去面对万事万物。这样的一种为人处事之道,不但能够避免与外界发生冲突和矛盾,与自我的内心也更有一份坦然,更能够避祸就福。

在《庄子》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古时候的人,顺应外物变化而内心却持守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动摇不止,而不能顺应外物的变化。

这一句话是出自《庄子》之中一个故事,颜渊问孔子说:“我曾经听老师说过‘不要送,不要迎’,请问游于何处?”

孔子就说:“古时候的人,顺应外物变化,而内心持守不变。现在的人内心动摇,而不能顺应外物变化。安于变化也安于不变化,安然与外物相适应,必定与外物一道变化而不主张变化。

孔子说:“可悲呀,世人简直成了外物寄居的旅社,只知道所见过的,而不知道未见过的。能做到所能够做到的,而不能做所不能做到的。有所知有所不能,这本来是人所难免的,一定要避免人所难免的,岂不是很可悲吗。

孔子与颜渊的这一段对话,其中阐述的道理,就是我们所强调的为人处事之道。

这一种为人处事之道就是一种自然无为的作用和意义,对于我们的内心来说,是一种无为的状态。

虚怀若谷,顺应外物的自然变化而变化,就可以避免与外物发生冲突,不会有祸患,不会有矛盾,不会有灾祸。

而由此反观我们的人生,有的时候当我们不断的忧虑和担忧一些事情的时候,也无济于事。人生会存在很多定数。而处世最好的状态,就是你能够以更好的心态顺应自然。即便是外界事物有变化的时候,也能够不为所动,跟着变化去变化调整自己,而非是忧虑。

就如同诗人孟浩然,他是非常有名的唐代诗人,文采不凡。

他最初的时候怀有仕途之心,想尽自己的能力,去报效朝廷,发挥自己人生的价值,以此来光耀门楣。

后来他却因为一件事情惹怒了唐玄宗,后来就是仕途不顺。他特别忧伤的离开了长安,经过很久时间的静坐和冥思,他悟透了人生的真谛和宦海的沉浮,于是开始过起了逍遥自在的生活。

有一次,朝中有一位大官叫做韩朝宗,他知道孟浩然有才气和名气,知道孟浩然的遭遇,就有心去举荐他,他就想带着孟浩然一起去长安。

可是在临行前,孟浩然竟然和一个意气相投的朋友,兴致勃勃的把酒言欢,把去长安的事忘记了。韩朝宗怎么也等不到人,大失所望,就一个人走了。

从此孟浩然,忘情于山水之间,以山水树木飞鸟为素材,塑造了很多传唱很久的诗歌。

孟浩然在淳朴的田园生活中生活了大半辈子,以山水为乐,也有很多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

对于孟浩然来说,他的人生就是如此,最初的时候他也不断忧虑不断的忧愁,外界的得失变化都让他特别的沮丧和难过。但是后来因为一些事情的打击,让他彻底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变得不再被外物所左右自己的情绪。

即便是外物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也能够浑然忘我,也有一种虚怀若谷,以内心清静无为的状态对待人间的起起伏伏,能够顺应外在的变化而变化。

当他有一天离开长安的时候,他知道已经无缘官场生活,就彻底放下了对于名利官位的追求,坦然的接受自己的人生。这一种顺应外物自然变化的智慧,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心清静无为,随物而变的道理。

懂得了这一种道理,不但会让外在免除灾害,而且让内心也会少了很多矛盾和纠结。这样的人生才是人间仙境,才是一种真正的坦然和得到。

“以无为之心,去顺应外物的自然变化”,对于这一个智慧,大多数人最初听到的时候,都很难明白其中真正的内涵,所以很难在实际生活中去运用。

当我们面对一些人生问题的时候,如果想真正运用这一个智慧,不妨把事情分成两个部分来看,不以不同的心态去解决和面对。

  • 对于内心的忧虑,我们先以好的角度去考虑。

大多数人总是在时刻的忧虑着,总是在无休止的恐惧,恐惧的是什么?恐惧的是自己的未来。

他们总是在担忧未来的一些事情,总是在极力的避免自己臆想中的那些错误和灾祸,总是担心自己的生活,担心自己的感情。

而面对这一切患得患失情绪的时候,如果我们刻意的去压制,这是极其忌讳的。不但无法压制住这些想法,反而让这些想法更恶意的滋生。我们不如顺应这些想法,以另外一种心态去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举一个例子,就好像很多学生总是在害怕自己考得不好,总是在担心犯错误,被老师叫家长等等很多问题。

其实我们不必要这样,只要认认真真的学习,即使这一次考不好,下一次也会考好。

而对于努力拼搏事业的人来说,他们总害怕失业,总害怕失败等等。

其实也不必要这样恐惧,只要认认真真工作,老板一定会看到你的付出。如果这个老板不好,那我们就换一个老板,反正自己有的是能力。

用这样的一种心态去对待自己内心的纠结和矛盾,内心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很多问题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

  • 对于忧虑,另外一种智慧,就是以坏的角度去考虑。

我们上面说的是,当一个人内心的忧虑患得患失,都是因为自己臆想的那些错误和灾祸,但是我们患得患失的一些事情,如果真的出现,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那我们就坦然的去面对,这个心态还是符合了道家思想中所提到的顺应外物的一个道理。

如果说事情发生了,那么我们就去解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就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

我们对于忧虑的问题,既然已经忧虑了这么久,那么我们对于这种事情一定有心理准备。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一定能轻易的就去解决这个问题。既然这样,你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很多事情都会有这样一个规律:很多人忧虑的事情绝大部分都不会发生,即便是个别的事情发生了,也能够轻易的解决。所以说你的忧虑和患得患失,都是毫无意义的。

最后总结来说,就是持守道家的“无为之治,虚怀若谷,随物应变”这十二个字。

当你真正明白这十二个字的时候,自然能够避免惹来灾祸,不会因为违背事物的规律而给自己带来外在的灾祸。

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内心少了很多纠结,多了一些坦然,内心的忧虑忧患消失了,做什么事情都更轻松。

有的时候人生就是这样,你越是焦虑,人生越糟糕,你越是轻松,人生越自在,这是一个人生最好的状态和智慧。

搜索更多有关“庄子人生中真正具有的两样东西,庄子,面对内心的纠结有虚怀若谷的感悟”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