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漓江的故事儿童:漓江春雨的故事

人气:454 ℃/2023-11-01 03:36:45

《漓江春雨》的故事

刘名

雨桂林,雾重庆,秋北京 ,夜上海,这些人们心向往之的美景,在画家们的眼中更是别有艺术韵味!自然,驰名中外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吸引了许许多多中外名家的眼球。画家徐悲鸿一生中也曾多次慕名而来,在漓江上泛舟浮游,在浪石烟雨前奋笔写生,创作了著名的《漓江春雨》图。

在著名作家陈淼眼中,桂林的山水是如此奇美的一幅画卷:……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那么自称“阳朔天民”的徐悲鸿,他画笔之下的《漓江春雨》又是一番怎样的风情呢?

现藏于徐悲鸿纪念馆的《漓江春雨》图是一幅罕见的泼墨山水画,是徐悲鸿1937年在广西桂林漓江上的写生作品。

《漓江春雨》

这幅别开生面的山水画以水墨造就,借用西洋水彩画中的湿画法,充分发挥中国画墨分五色的理论,用水墨融化线条,除了近景一叶扁舟外,在画上几乎找不到一条轮廓线,更不见传统技法的皴擦。画家用平远式章法构图,利用宣纸和水的特性,巧妙地安排了黑、白、灰的关系,通过水墨的渗透、洇润,把近景的孤舟,中景的树丛、倒影,远景的群峰融合到恰到好处,用墨块相互之间的挤压呈现迷蒙的河岸、码头与村舍,让褪去色彩的山水似隐似现 、光影迷离,兼之划向江心的小舟在湖面泛起的丝丝水波,逶迤飘渺,把漓江烟雨的清幽迷幻韵味表现的酣畅淋漓。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占领了我国东三省后又加速南侵,上海、南京相断沦陷,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热血男儿的徐悲鸿把他的忧国忧思之情倾注在画纸上,这让一心只求安逸的妻子蒋碧微十分不满,两人的关系由丝丝缝隙变成宽深的鸿沟。于是徐悲鸿决定离开南京,到广西作画。

徐悲鸿选择广西并非偶然。1936年,两广地区爆发了“六一动运”,桂系将领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等通电全国表示,反对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愿意积极抗日,为国雪辱,为民族争生存。徐悲鸿敬重他们的义举,视他们为英雄。

在广西生活期间,他把他的艺术思想与爱国情怀融于他的作品之中。美丽的漓江便成了他的良伴,他常常乘一只木船漂流在漓江上,过着与水上人家相似的生活。此时李宗仁将军邀请徐悲鸿到阳朔写生,并赠他一套房子居住。在阳朔居住了一年多时间,徐悲鸿俨然成为一个地道的阳朔老百姓,所以他称自己是“阳朔天民”,还特意制刻了一枚“阳朔天民”白文方印,并多方联系,筹建桂林美术学院和桂林美术馆。

在阳朔写生期间,徐悲鸿还与他最欣赏的学生孙多慈曾有过暂短的相聚,他们一起泛舟漓江,一起作画写生。广西秀美的风景令徐悲鸿陶醉,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漓江春雨》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

木板水印

这幅画通过对祖国大好山河的描绘,画出一片有赖于国人捍卫的神州故土,激发了人们在国破家亡之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爱恋,也诉说了画家心头缠绕的爱国之情。

有关《漓江春雨》更为细节的故事,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先生曾讲述过:“先君曾在桂林阳朔住过较长一段时间,大自然的绮丽让他陶醉,使他产生把阳朔作为家乡一般的爱恋。我们可以在他此时的书画上看到“阳朔天民”的印章。他泛舟于漓江之上,细细地品味山水的秀美雄奇,创造出用大泼墨表现烟雨的独特技法,《漓江春雨》便是其代表作。画上除了近景有一舟子之外,全画再无线条,纯以墨块展现山光水色和若有若无的村落人家,水墨的酣畅淋漓达到极致,与法国印象派以色块取代线条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为后来的山水画家开拓了新的意境。先君自己对此画也颇为满意,曾想将它揭开,成为两幅。他亲自监督裱画师傅的操作。当画揭到一半时,他感觉墨色的丰富层次有所削弱,因此,他决定让操作停止,重新将画面合回。为了表达对水意犹未尽的歌颂,他在画上盖了一方“水精域”的印章,让观众产生身在画中的美妙联想。据我所知,该印再未出现在其它的画中”。

木板水印

对于徐悲鸿的《漓江春雨》图,著名画家叶浅予曾说“……真是水墨酣畅,把雨中桂林山水表现得再真切也没有了,这和只讲笔墨不讲内容的文人墨戏大不相同。徐先生运用大块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法,需要高度的艺术修养,熟练地掌握笔、墨、纸三种工具的性能,使之随心所欲,运用自如。更重要的是对于所要描写的形象成竹在胸,不需要临阵揣摩。只有技术而胸无成竹,或胸有成竹而技术呼唤不灵,都难恰到好处、得心应手。”

徐悲鸿的主流创作并非风景画,然而他对待风景画的观点、技法的探索与创新不仅对风景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当代水墨画家。

借景生境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征之一,然而徐悲鸿的《漓江春雨》图,水墨趣味却不再单纯呈现传统风景绘画的面貌,水墨淋漓的山水间带有明显的光影效果。他真正放弃了线的皴法,而使用阔笔泼墨法,“以色当墨”,用水彩画的方法塑造自然景象、染画天空、描绘空间感和空气感;他还放弃了古代用线画水的技法,创造性地使用了清楚的倒影,景物也不再是传统的扶杖隐者、深山茅亭或舟车之类,所取景物皆是有感有寄,富有生活情趣和现实主义色彩。

作者款识:漓江春雨。静文赏之。廿六年三月,悲鸿

作者印章:白文方印 阳朔天民 朱文椭圆印 水精域

搜索更多有关“漓江的故事儿童:漓江春雨的故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