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参与劳动怎么教育

人气:469 ℃/2023-02-23 08:24:04
【导读】 教育孩子参与劳动怎么教育,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们都知道,劳动最光荣,孩子一旦养懒的习惯,就很容易成为好吃懒做之人。那么?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参与劳动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到你!教育孩子参与劳动的建议第一次劳动该怎样安排1、从宝宝喜欢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劳动最光荣,孩子一旦养懒的习惯,就很容易成为好吃懒做之人。那么?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参与劳动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参与劳动的建议

第一次劳动该怎样安排

1、从宝宝喜欢的事情入手

一般情况下,宝宝满2周岁,就可以从事简单劳动了。家长应尽量安排在家中常见的、比较容易的事情。为了激起宝宝对劳动的兴趣,应该让宝宝去拿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或在生活中与宝宝亲近的物品。刚开始,可以让宝宝帮妈妈拿玩具、娃娃、牛奶、零食等熟悉的实物,然后逐渐提高劳动的难度,可以让宝宝接触水、面纸、报纸等在生活中会常见的实物。

2、由爸爸妈妈先做示范

嘱咐宝宝做简单的家务劳动前,应该由家长先帮宝宝做一些事。在帮宝宝做事的过程中,让宝宝了解劳动的意义,认识到简单劳动就是帮助别人,自然地引导孩子做简单的家务。

在分配家务劳动时,应针对宝宝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同时尽可能地将任务内容具体化,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

安排劳动注意事项

1、用商量的口吻嘱咐孩子从事简单劳动

宝宝喜欢被家长尊重的感觉,家长让宝宝做某件事情时,不要用命令式的口吻,应用商量的口吻嘱咐宝宝。

家长可以列出一张家务清单让宝宝在这些选项中选择一两项家务,家务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给宝宝提供选择比直接地安排任务,更能让宝宝感到快乐。慢慢培养宝宝,承担起完成任务的责任心。

2、当宝宝玩游戏时,不能让宝宝做劳动

宝宝玩得正高兴投入,这时让宝宝去做家务活,会引起宝宝对家务劳动的厌烦心情。在指派任务时不该采用强迫的方式,可以适当地留给宝宝一个缓和的过程,比如“我让你再玩十分钟,之后要去把地上的书放到书架上整理好。”

3、事情做得好积极夸奖,做错时候给予鼓励

对宝宝来说,积极参与劳动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所以家长不必纠结于结果的细致与完美。如果宝宝这次做得很好,或这次结果和以前相比进步很大,家长都应该积极夸奖宝宝,用这种成功的愉悦情绪来强化宝宝的行为。

但如果宝宝做错事了,桌子擦得还是不够干净,或者摆放碗筷时不小心打破饭碗,家长都不应该随便责骂孩子,而是应该给孩子一些鼓励、指导,让孩子有信心下次做得更好。

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十大法则

1、抓住学习动机最强烈的时机。

从孩子的发展过程来看,孩子都是喜欢做事的:开始学走路就不要大人抱,学吃饭的时候不要人喂,要自己舞匙弄筷地吃;给他穿衣服,他还会抢着自己套上身……这些时候,便是孩子学习做事情最强烈的时候。家长应耐心地教给他们做事的方法,指导孩子做好他们想做的事,使孩子享受到“我会做”的喜悦和成就,千万不要顾虑到安全或觉得麻烦而不肯让孩子尝试,让他们错失了学习的最佳时机。

2、在游戏中学习。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的生活就是游戏,学习做家务也是一种游戏。要他收拾玩具的时候,你可以这样说:“玩具宝宝玩累了,他们要回家睡觉了,让我们送他们回家吧。”开饭的时候你可以说:“妈妈当厨师,你当服务员,请服务员帮忙把菜端出去。”当孩子感觉做家务就像玩游戏那么有趣时,他们一定会喜欢。

3、要“舍得”让孩子劳动。

不要总认为孩子小,许多事情都舍不得让他做而事事代劳,久而久之,孩子没有机会练习,渐渐地,很多事情就真的不会做了。因此,要舍得让孩子锻炼。

4、平时多练习。

很多家长由于赶时间上班,没时间和孩子磨蹭,看孩子做得慢且糟,就干脆自己来做。其实,家长可以利用晚餐后的时间慢慢教孩子,并试着让他自己来做,自然就熟能生巧了。

5、要按孩子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提要求。

孩子的年龄不同,动作技巧、认知程度、体力、耐心均不相同,父母让孩子做家务,应视孩子能力来做,不宜超过,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感。

6、示范在先。

在训练孩子学习生活劳动的具体操作技能时,应做到三性:即父母的示范性、要求的层次性、孩子操作的独立性。如教孩子扫地、洗手帕、洗袜子、穿衣、穿鞋等,先让孩子看大人怎么做,边示范边耐心细致地给他讲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手把手地教,再逐渐放手让他独立操作。

7、重复提示。

幼儿早期出现的劳动热情,往往会给家长增添一些麻烦,可能要浪费大人一点时间,甚至还会糟蹋一些东西,但是切不能因此轻易地放过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应因势利导,耐心讲解,反复示范。

8、多容忍、少责备。

在指导孩子时,口气要温和,不宜不耐烦,应有耐心、有步骤、以游戏的方式和心态教导孩子学习。

9、积极鼓励,适当赞美。

家长要珍惜孩子每次有益的尝试,以鼓励表扬为主。孩子每做好一件事,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给他一个微笑,拥抱一下或说声“谢谢”、“干得不错”都可以使孩子感到高兴和自豪,体验劳动的愉快,激起再劳动的欲望。当他失败的时候要安慰他没有关系。

10、注意安全。

在满足宝宝好奇与学习的动机时,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不让孩子自行拿取危险物品,父母要替孩子拿。较大的孩子应教他正确使用方法和动作,以确保安全。

怎样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好家务,并让孩子觉得做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和必要。孩子是家里的一员,当孩子参加了一些家务劳动后,对家的感情就不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常常不会理解父母的治家之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些孩子常常埋怨父母这个菜烧得不好吃,那个汤调得不鲜美,有时饭菜备得晚了还耍脾气呢。可是当孩子参加了家务劳动后,他们则会更多地谅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这个“家”不易。

制订适当的家规

家规作为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常常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潜在的强大教育力量。制订明确、合理、可行的家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它可以约束、帮助和教育子女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劳动是家规的内容之一。家规的条理应一清二楚,写得明明白白。如每天起床后必须自己叠好被子,清理房间,打扫卫生等,家规也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作改变。聪明的父母总是让孩子从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担当责任,履行职责,让他们在与困难的搏斗中日益成熟起来。

及时进行鼓励

许多家长曾说,孩子刚会走路,就想拿着扫把扫地,就要洗菜,就要帮奶奶洗衣服。这说明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应正确引导,培养他的兴趣。对孩子做的家务活,要及时肯定,并给予表扬。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及时鼓励孩子,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比如你得知孩子洗了碗后,可称赞说:哇,这碗谁洗的呀,这么干净。孩子听了,比奖给他一块蛋糕还要甜得多。

放手让孩子参加劳动

曾有调查表明孩子不参加劳动并非他们不愿意劳动,而是有些父母不愿让孩子参加劳动,连拖个地也以为孩子拖不干净,稍重一点的活就怕孩子累坏了身体,稍花些时间的活又以为会浪费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业,更不愿让孩子参与。许多父母在孩子求学期间包揽了所有家务,只让孩子一心一意学习。殊不知,从小做家务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务的人要充实、幸福得多。而教育的秘诀却在于:使孩子的身体锻炼、思想锻炼、能力锻炼互相调节。只有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培养,孩子才会处在健康成长之中。

1.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爱上劳动

2.家长培养孩子家务劳动心得体会

3.该怎么去引导孩子爱上做家务

4.曾仕强教育孩子的方法

5.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怎么教育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