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代的时间概念是怎样的

人气:347 ℃/2024-06-18 20:18:40
【导读】 上古时代的时间概念是怎样的,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上古时代,指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统称为“上古时代”,或称为“远古时代”、“三皇五帝时代”。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对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那么?一...

上古时代,指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统称为“上古时代”,或称为“远古时代”、“三皇五帝时代”。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对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那么?

一般上古时代是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对世界各地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历史时代。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

中国上古时代传说的帝王有: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尧和舜。

目前史学界没有“下古”的概念。至于上古和中古的分界线,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根据目前最高史学权威《中国通史》白寿彝总主编,22卷本,上古和中古史的划分是以秦皇朝为界的,即先秦史就是上古史。中古就是满清皇朝1840年以前,直至秦皇朝。第二种说法,是采用欧洲历史的学说,世界上古史是世界范围内的原始社会与奴隶制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

而欧洲的奴隶制衰亡是以公元476年为标志的。故此,第二种说法是公元476年之前是上古史,之后是中古史。由于我国对上古、中古的划分尚有很大的分歧,主要是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划分问题,即中国古史分期问题,到现在还没有最后确定。所以,暂时,我们就以《中国通史》为准了。

我国古书记载的上古确切年代,只能上推到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的开端——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出版,避开了古史分期问题,代之以时间意义的“上古时代”、“中古时代”。白寿彝在题记中说:“从历史发展顺序上看,这约略相当于一般历史著述中所说的奴隶制时代。但在这个时代,奴隶制并不是唯一的社会形态。我们用‘上古时代’的提法,可能更妥当些。换言之,可以简单归纳为:远古时代:五帝上古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中古时代:秦汉至清。

延伸阅读:

综述

从考古中发现,中国农业的产生大约在距今一万年以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国家之一。从炎帝神农氏的传说表明,在距今四千五六百年前,中原地区的农业已经脱离原始生荒耕作时期,进入锄耕阶段。周朝的始祖后稷,在尧舜时任浓官,是最早种稷的人。

伏羲氏在书契的传说,表明在五千年前,图像已经由逼真向线条化演变,并有表意文字。黄帝时的苍颉对文字予以改进,出现了假借字。

社会生活

五六千年前,先民已经开始以葛、蚕丝制成衣服。丝绸受欢迎的程度历久不衰,中外闻名。在上古时期,中华文明的科学发展有:

天文学

是中华文明史上发达极早的知识部门之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农业的生产对季节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仅从为了确定季节这一点来看,人们就已经绝对地需要天文学。重要的发展有:

一,物候的观察和初始的年岁季节概念。也就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活动现象来断定季节的变化。

二:天象物候历。也就是通过天上的星象的变化来断定季节的变化。

三:记日法的发明。物候历是一种粗疏不定的历法。天象物候历虽然有所进步,但仍然有相当的不固定性。记日法的发明什么时代已无从知晓。《史记.五帝本记》说:「黄帝......迎日推策」。「策」是一种小竹木片。迎来一次的日出,就移动一根竹木片。记日法的发明中,以天干记日法影响最为深远。所谓天干记日法,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逐日依次用一个字来标记一天。这个方法后来和地支结合成为干支记日法,它一直延续使用到现代,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极有特色的部分。

四:朔望月的观测和阴阳合历。除了太阳之外,月亮是最引起上古前人瞩目的天体。有了记日法之后,月亮的圆缺周期天文学上称为朔望月两个朔望月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因此古人很容易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