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灯光设计发展前景介绍

人气:203 ℃/2022-01-11 10:52:47
【导读】 舞台灯光设计发展前景介绍,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舞台灯光设计在舞台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舞台的整体效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那么,关于舞台灯光的设计发展前景如何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舞台灯光设计的发展前景,希望能帮到你。舞台灯光设计发展的前景...

舞台灯光设计在舞台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舞台的整体效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那么,关于舞台灯光的设计发展前景如何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舞台灯光设计的发展前景,希望能帮到你。

舞台灯光设计发展的前景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灯光已不再单纯的只起着照明的作用。无论是剧场舞台灯光还是各种展示或露天演出舞台灯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舞台灯光设计和操作已渐渐地从纯技术性的工作转变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工作。

灯光设计的发展早期舞台照明舞台灯光设计的出现与古老的正式剧场的出现可能是在同一时间。古希腊人把他们的剧场建造成露天工兵剧场,舞台是面向太阳,以利于借用自然光线进行舞台照明。他们在一天当中的不同时段上演不同的作品。以便按照剧情的需要利用不同时段的自然光线。这种最基本的对光线利用的想法就是早期的舞台照明设计。

位于雅典的Dionysus剧场于公元前330年建成和位于Epidaurus的剧场于公元前340年建成都是这样的早期公众剧场的范例。剧场照明技术的发展历时数个世纪,经历了使用纯自然资源到人造资源的过程。太阳、蜡烛、火把油、瓦斯、电弧及之等都作过舞台照明的光源,在舞台照明史上都有过一席之地。现代舞台照明现代舞台灯光的发展是随着19世纪后期白炽灯的诞生开始的。舞台照明系统随着小的、安全的、便携的灯具的发展而发展,灯具可以被轻易地放置在舞台空间的各个位置,然后在远处用电调光器系统可以控制了。

追溯使用瓦斯进行舞台照明的时代及其以前,虽然综合的舞台照明已确实存在,但由于笨拙的技术和其与生俱来的诸多问题使舞台照明功能十分有限,而且瓦斯明火曾使许多剧场毁于一旦。在20世纪初期,随着舞台照明的继续发展,体现舞台灯光设计思想许多基本要求的一种聚光灯出现了。在现代应用领域,诸如:展览、照相、电影、电视、等灯光设计都取源于舞台灯光设计并随其发展而发展。在今天,舞台灯光设计已被看作是一项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工作。

未来舞台照明舞台照明的前景是令人非常兴奋的。白炽灯出现后,舞台照明的技术性的变革从20世纪30年代椭球反射镜Leko灯具的出现开始。20世纪60年代,SCR调光器的出现使舞台灯光的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目前自动化灯具以及电脑灯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正在掀起舞台照明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关于灯光设计的计算机软件将会继续发展,最终将允许设计者以一种完全艺术化的“互动”方式来主导他的“视觉的”技术。现在的照明软件给设计者提供的只是只是设计、绘画和文书工作的协助。未来的设计软件将能够使用“触觉屏”和“语音识别”功能。舞台照明系统的智能控制已经初见端倪。

舞台灯光发展新趋势

一、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

舞台灯光发展新趋势之一,是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

以往的舞台灯光,常常称作“舞台照明”,呈现明显的单一化特征。而未来的舞台灯光,则具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时代,全球范围内政治的多极化、经贸的多边化,决定了文化的多元化。而文化的多元化,又直接决定了舞台灯光的多元化。舞台灯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已见端倪。

其一是灯光与布景、道具、服装、化妆、音效紧密结合,形成多元化的综合体。有时出现“光景”,有时出现“光效”,灯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成为多元化中的积极因素。例如庆祝建国60周年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式和群众******时的“光立方”,就是灯光、布景、道具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体。

其二是灯光本身由单一的光的元素,变为集声、光、化、电为一体的多元化元素的综合体。例如频闪灯和声控灯等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其三是舞台灯光本身的多元化。许多舞台演出中的异地同台、异时同台,就运用不同灯光加以区别,并由此构成多元化的舞台灯光。又如电视文艺晚会《蜕变》的舞台灯光,分为三个不同的灯光区,以营造三个不同的舞台环境:现代化的都市夜景,万家灯火与霓虹灯交相辉映;残旧的孤楼旧灯,显示着历史记忆;新旧灯光交替形成的视觉碰撞……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由此可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变,的确成为舞台灯光发展的新趋势之一。

二、由被动化向能动化的转变

舞台灯光发展新趋势之二,是由被动化向能动化的转变。

以往的舞台灯光,常常过分强调为舞台演出“创造舞台环境的空间感、时间感,渲染舞台气氛,突出中心人物,提供灯光效果如跑云、下雨、水波、闪电等。”处于被动服务的地位。更有甚者,只强调照明作用:“舞台灯光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演出时的舞台普通照明,故也叫‘舞台照明’。”

而现在的舞台灯光,除了过去已有的为舞台演出服务的功能以外,则更多强调灯光本身的能动作用,强调灯光的创造、创意,从而使舞台灯光起着深化主题、创造风格、打造品牌等更多更大的艺术作用。

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简称,又称“自觉能动性”,原指“人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特点。包括认识的能动性和实践的能动性两个方面,其中实践的能动性是最根本的。”这里借用此语,强调舞台灯光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开拓性。

在这方面,也有许多令人信服的例证。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式的文艺演出,其灯光就充分彰显出自身能动性的特点。令人感到:只有想不到的,没有灯光做不到的。

由此可见,由被动化向能动化的转变,也是舞台灯光发展新趋势之一。

三、由静态化向动态化的转变

舞台灯光发展新趋势之三,是由静态化向动态化的转变。

以往的舞台灯光,往往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即使稍有变化,也只体现在明暗、色度、位置之上。

而现在的舞台灯光,则大多处于灵动多变的状态之中。舞台上由灯光制作的飞鸟、彩蝶四处纷飞,由灯光制作的各种光图案,也交织互融,多姿多彩。舞台灯光的动感效应,随处可见。可以说,舞台灯光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灵动的艺术世界。

舞台灯光的发展过程

早期戏剧曾有露天或半露天的演出史,都以日光为光源。但随着演出场所搬进室内或夜间演出,开始出现了舞台灯光。据文字记载,1102年后,中国北宋的汴梁,每逢元宵节都演出“百戏”,看台楼下用坊木垒成舞台,台两旁的垛楼上各挂灯球一枚,大有丈余,内燃椽烛,这是中国人造光源之始。16世纪欧洲如在室外夜间演出,则用浸过树脂的绳子制成篝灯作为光源。15~16世纪间,意大利布景师进行了色光照明的试验。17世纪初意大利人在演出中做过控制灯光骤暗的各种试验。而法国古典主义演出中也做过如何表现一昼夜时间变化的尝试。18世纪以来,演出时熄灭观众席场灯、只留舞台灯光,已形成惯例。1755年德累斯顿剧院演出歌剧《耶奥》时,舞台上点燃蜡烛达8000枝之多。19世纪以来,光源变化迅速。1808年伦敦兰心剧场首先用上了煤气灯。因为煤气灯可以利用管道统一控制并可有明暗变化从而得以推广。英国人H.德拉蒙特发明了石灰灯,在舞台上能产生类似日光或月光的光色。1870年英国使用了石灰灯作为追光,后又以油漆涂在石灰灯的玻璃罩上获得色光效应。1846年巴黎歌剧院第一次使用电弧光源,后又利用电弧光制作出彩色丝绸滤光片并创造了用5个连续的灯光变化来表现从日落至日出全过程的舞台形象。20世纪初,钨丝灯泡问世后,为舞台提供了发光集中的聚光灯,并为表现舞台空间、创造舞台气氛提供了有利条件。调光器的发明,灯光系统的统一管理以及滤色片的使用,都加强了舞台灯光的表现力。1920年意大利人M.佛尔吐尼设计了一种柔光光线反射系统,利用从丝织品上反射出来的电弧光源来摹拟自然界的光色表现天空的幻觉。

20世纪初瑞士舞台美术家A.阿庇亚及英国导演、舞台美术家戈登·格雷先后提出了灯光艺术造型理论,要求灯光表达出视觉雕塑感、音乐感和舞台空间中的运动与节奏感。实践证明它为灯光艺术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现代派的演出中,未来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演出都很重视舞台灯光的作用。如利用闪烁的灯光制造出动荡的舞台气氛;以切光代替闭幕,制造舞台上的蒙太奇场面等。20年代德国导演E.皮斯卡托首先在舞台上使用了电影手法。50年代中捷克斯洛伐克的舞台美术家J.斯沃博达创造了多屏幕、多层次多角度的投映技术和不同的灯光塑形技术,从而丰富了舞台灯光的造型语言,促进了灯光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宋代以后,舞台上就曾使用过人工照明,清代张岱的《陶庵梦忆》有文字记载,彩灯也始于宋代。刘辉吉在演出《唐明皇游月宫》时就使用过灯光变化。清代后期,宫中和民间都在演出“灯彩戏”。光绪十年1884慈禧寿诞时,一次演出就用去蜡烛448枝,而民间演出的《牛郎织女》也用了许多喜鹊灯。辛亥革命后,中国剧场一般使用汽灯或电灯照明。从1933年上海上演《怒吼吧,中国!》时起,中国舞台上开始建立了舞台聚光投射系统。1954年后,先后建成了一些符合国际标准的剧场,引进并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舞台灯光系列,发展了中国独特的幻灯表现艺术。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