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卷子期中试卷

人气:334 ℃/2024-02-08 06:32:15
【导读】 初一历史上册卷子期中试卷,下面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放下是一种成熟,积极是一种态度。活在当下,莫让光阴虚度;珍惜韶华,争取不断进步。初一历史期中考的日子日益临近,愿你好好学习,天天努力往前闯!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一上册历史卷子期中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初...

放下是一种成熟,积极是一种态度。活在当下,莫让光阴虚度;珍惜韶华,争取不断进步。初一历史期中考的日子日益临近,愿你好好学习,天天努力往前闯!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一上册历史卷子期中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卷子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填在表格中,每题1分共20分

1、右图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 的北京”中的“京”字,该字的字体 第一次 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2、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加强思想控制 D、打击分裂势力

3、在一摩友世界论坛,有网友正在做骑游大策划——2013x疆行,想骑着摩托车畅游美丽的x疆,你可知道标志着x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

A、汉武帝派张骞前去大月氏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4、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推行推恩令

C、连年征战 D、开拓西域

5、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兴办于

A 秦朝时 B 战国时 C 西汉武帝时 D 唐太宗时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玉门关以西的地区在两汉时期被称为

A.西域 B.漠北 C.河西走廊 D.x疆

7、“神州”六号搭载的《解放日报“神六”纪念特刊》选用了中国古代最上等的书写材料——丝绸。东汉时期,导致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是

A、造纸术的改进 B、印刷术的发明

C、火药的发明 D、指南针的发明

8、为了抢救中医药文化遗产, 中央电视台将隆重推出一部《中华瑰宝——中医药》的大型纪录片。历史上为我国中医治疗学奠定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张仲景 B.华佗 C.贾思勰 D.郦道元

9、舞蹈《千手观音》获得2005年CCTV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比一等奖和特别大奖。你是否知道“普度众生”、“功德无量”这些词汇跟哪个宗教有关?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10、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

11、七年级4班的同学排练课本剧“曹操故事”,情节安排错误的是

A、在官渡,曹操亲率精兵出击 B、在赤壁,曹操中了诈降之计

C、在书房,曹操欣赏《兰亭序》 D、曹操题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2、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

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 C.吴 D.西晋

13 、 在“三国历史故事会”活动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历史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A单刀赴会 B七擒孟获 C赤壁之战 D空城计

14、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15、“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李白的诗句中提到了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经济发达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16、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17、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 关系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尖锐

18、 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D、促进了中国的封建化

19、如果在假期去河南省游玩,想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佛教盛行的情况 ,除了嵩山少林寺外,还有一个地方你不能不去游览,这个地方是

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 C、莫高窟 D、东周王陵

20、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①国家产生 ②民族融合 ③国家统一 ④政权分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21、材料分析题:8分

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回答以下问题:10分

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生长繁殖。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1与匈奴相关的一项重大工程建筑是什么?说出其修筑的目的。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2分

4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2分

22、探究题。4分

以下是秦朝建立后,全国上下都遇到不少麻烦,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怎么解决?请分别写出具体措施。

情景1:丞相王绾说:“现在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廷尉李斯说:“不行,当初周就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力太大,造成长年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情景2:原齐国的赵二拿着一串钱刀币来到街上,准备买牛,可是他发现街上的人进行买卖时争吵不休,原来他们拿着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赵二看手中的刀币叹了口气,丧气地走了。

情景3:王五原魏国人到街上买了二尺布,可回到家里自己一量不足两尺。于是他去找卖布的老板退货,可老板原秦国人坚持认为自己给足了尺寸,坚决不退……

情景4:秦始皇发布了一封诏书,到南方原楚国,但这里的官吏却看不懂诏书的内容。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材料二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材料一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壮心”在这里指什么?2分

2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英雄是哪几位?至少3位3分

3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有何影响? 3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晋后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迁到江南。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请回答:1材料一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2分

3魏主的改革有何影响? 2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中的哪两种形式?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填在表格中,每题1分共2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C A A A D B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C D C B A A D

二、图中学史每空1分共10分

21、1、A咸阳 2、B临洮、C辽东 3、D大泽乡 4、灵 渠

22、1、丝绸之路 西汉 2、A长安、 C玉门关、D阳关

3、张骞

三、问答题2题共7分

21、材料分析题:8分

1、长城 抵御匈奴的进攻2分

2、材料一反映的是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被赶到大漠以北,故唱此曲 。材料二 反映昭君出塞,边境的人民过上了多年的安定生活。2分

3、材料一反映的是“战”的关系;材料二反映的是“和”的关系。2分

4、都有积极作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胜利使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昭君出塞、汉匈和亲,为汉匈之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2分

22、 探究题。4分

情景1:要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 :设郡县制1分

情景2:统一货币 1分 情景3:统一度量衡 1分

情景4: 统一文1分字

23、阅读下列材料:8分

1曹操 统一全国 2分

2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曹操、孙权、等等3分

3赤壁之战2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1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带来先进生产技术;补充必要劳动力4分

2、孝文帝 改革姓氏2分

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

4、①民族迁徙 ③统治者的改革 2分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分享各种行业知识与经验、学习资源交流平台,知识让你的眼界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