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上海滑稽演员小翁双杰年龄:上海滑稽戏人物之鲍乐乐

人气:348 ℃/2024-02-13 07:50:06

(接上集)

从杭州到上海来的一批滑稽艺人中,除了江笑笑、范哈哈之外,还有一个鲍乐乐。他是滑稽界当时独一无二的大学生。

1928 年冬天,浙江兰溪码头。一个剧团正在演出充满笑料的《济公活佛》。忽然,六七个穿着军装的人,身背大刀,提着两只大灯笼,阔步走上台,把大幕拉上,手上拿着一张长长的“告示”,上写“勒令停演”四个大宇。为首的说道,“各位注意:新年要到,冬防期间,为维持秩序、保证治安,剧团不得进行演出。”

兰溪这个码头是不容易进来的,一旦进来了,剧团是能赚大钱的。现在只因警察局长那里“香”没烧到,便被勒令停演。全团为之愕然,老板急得哭了!

这时,走出一个人来,只见他白皙面孔,架着一副眼镜,神态自若地说:“不要急!我来打官司!”

他提起笔,连夜写好一张状子,第二天拿去告警察局。状子写道:“剧团遵守禁令,应当停演。但第二个码头没有接着,30多个人只能流落在这里。一旦偷、抢都来,你警察局长负得了责吗?”

警察局长无奈,只得给了剧团20多人的车马费和维持几天的伙食费,然后联系好下面一个码头,恭恭敬散地送走他们。

这位写状子的人就是鲍乐乐。剧团30多人,个个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鲍乐乐是曾经是上海滑稽戏历史上文化程度最高的艺人,他运用自己的文化素养,为滑稽戏的发展做了不少工作。

他原名鲍炳文,祖籍是四川,生在杭州。17岁进杭州一个工业学校武书,“五四”运动时,是学校的学生运动骨干之一。离开毕业还有大半年的时候,黑名单上列有他的名宇,他闻讯逃走。一批唱文明戏的人说:“跟我们跑吧。”于是,他就下“海”唱文明戏了。家里人说:“我们鲍家门怎能出戏子?”要他改姓,他却执意不改:“人不来往可以!但姓要坚持!”仍然姓鲍。剧因嫌他“鲍炳文”的名字难听,替他取了个艺名叫“鲍冰魂”。在上海永安公司天韵楼与江笑笑搭档后,江笑笑又嫌“冰魂”二字太雅,不够滑稽,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乐乐”。

从此,这位快快乐乐的大学生,便又下“海”唱滑稽了。

鲍乐乐除了在舞合上与江笑笑演出外,他的一大贡献,就是协助江笑笑编了两集《江鲍笑集》。

《江鲍笑集》第一集有段子39个,唱词12个。第二集有段子33个,唱词20个。这些作品,有一部分是江笑笑创作和改编,鲍乐乐加以记录整理的;有一部分是鲍乐乐自己创作、改编的;有一部分是两人共同研究、创作的,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江笑笑文化不高,因此,作品润色、提高的任务,就自然落到鲍乐乐肩上了。

根据鲍乐乐自己的回忆,第一集中:《书中有病》、《债精老祖》、《乡人扁担》、《钱粮要完》、《伞命之误》、《庙铃对口》、《风吹不动》、<测量天高》、《诗门头》、《公公扒灰》、《长短夫妻》,《白麦白袜》等,是根据过去的笑话改编而成的;《元和教歌》即《四教歌》,是吸收文明戏的;《垃圾吐痰》是根据报纸上的内容改编的;《失落项圈》是根据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改编的;《自尊自贵》是根据北方相声改编的。

第二集中:《明伦堂》、《过清和桥》、《学生偷酒》、《天竺馒头》、《江鲍招亲》、《粗心细心》,《清官瘟官》是根据笑话改编的;《弟兄分家》是由童话改编的;《滑头国》是受到《镜花缘》启发,根据程瞻庐滑稽小说改编的;《滑稽道中开篇》,《旧婚姻》、《哭郑正秋》、《水灾开篇》、《******鬼休枪》等,是自己创作的。

鲍乐乐在编写《江鲍笑集》时,注意触及时弊。集子中有不少进步的作品,是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群众的苦难,劝诫社会上的一些人改正不良风气,端正品行的。《水灾开篇》开宗明义就是揭露闹水灾时“遍地哀鸿实可惨,四处八方尽遭灾”的情景;刻画了各个阶层的人在大水面前的不同表现,并呼吁整个社会授救灾民——

现在大水已经漫到屋头顶,

大大小小登勒屋头顶浪救命喊。

我伲要是勿去救,

恐怕格班灾民个个都要“弹老三”(死掉)。

格种灾民的哭声要是搬到电台播音间,

诸位听众听见后,

个个眼泪落下来。

请信笃(你们)快点摸袋袋。

常言道:

烧香要烧苦庙里,

救人顶好去救灾。

又如《旧婚姻》,揭露了旧社会封建婚姻对妇女的束缚,控诉了“三从四德”对妇女的毒害。《摩登女劝夫郎》写一个青年女子规劝不务正业的丈夫“浪子回头”,语词恳切,情深意长:“劝夫君,做好事,学好样,莫学那浪子无下场。”“君要学,精忠报国岳武穆,莫学那卖国求荣张邦昌。”“君要学,蔡将军奋勇对外邦,莫学那同室操戈列刀枪。”

《******鬼休枪》通过一个******鬼的自诉,列数了抽******的危害:“为了你,肩不能够挑担,手不能够提篮,又不能够买卖做生涯。”并表示说——

为******,吃苦头,好比黄连。

从今后,我同你,分离两边。

鲍乐乐在编写《江鲍笑集》时,充分发挥他平时读书多、知识面广的特长,大胆夸张,驰骋想象,使独脚戏段子生动离奇、滑而有稽。

例如《滑头国》,便是一个著名的段子。它很长,分上、中、下三篇,想象力之丰富,概括社会生活面之广,在上海滑稽戏厉史上是罕见的。内容叙述弟兄两人到“滑头国”作一次“天方夜谭”式的游历。他们吃饭、住店、看街头艺人卖艺、猜灯谜、听人传授秘诀,处处都受骗。有一段描写他俩到“真不二价”饭店吃饭,茶房收他们20元钱。说是要给他们吃名贵的“唐诗菜”,弟兄俩高兴得不得了。

结果,送上的第一道菜——“一碗没切断的长条韭菜,上面摆两块鸡蛋黄”。弟兄俩奇怪了:“这是哪一句唐诗?”茶房说:“这首唐诗,叫做: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蛋黄,就算是黄鹂,没切断的韭菜,就算是杨柳。阿对?”

而送上的第二道菜——“一只青盆上,摆一块蛋自”。弟兄俩纳闷了:“这是哪一句唐诗?”茶房说:“这首唐诗,叫做:一行白鹭上青天。一只青颜色的盆子,当俚(它)青天。一块蛋白,就算白鹭。阿对?”

接着上的第三只菜——“一碗豆腐,堆得来蛮高”。弟兄俩疑虑了:“这是哪一句唐诗?”茶房说:“这首唐诗,叫做:窗含西岭干秋雪。豆腐,阿象雪?所以我这碗小菜,要摆在窗门旁边。”

轮到上第四只菜则是——“一碗开水上面,汆六七只半只头的鸡蛋壳,摆在靠门的一边。”弟兄俩不懂了:“这是哪一句唐诗?”茶房说:“叫做:门泊东吴万里船。”

弟兄俩连呼:四只这样的菜,20元,“上当哉!”

这里运用唐诗,富有文学性地影射了旧上海滑头货泛滥的现状。

值得一提的是,鲍乐乐随时注意从生活中发掘细节。有一次,他的学生杨笑峰对他随口讲了一件事:杨拜鲍为师,是瞒着母亲的,因为母亲不赞成他唱滑稽。杨笑峰骗母亲说,“我去永安公司是开电梯的(因为杨常去永安公司学独脚戏)。”后来母亲跟杨上永安公司,到门口,果真打个招呼就进去了,母亲信以为真。鲍乐乐听了,便把《开电梯》的细节编进《二十五孝》这个独脚戏段子里。后来,《二十五孝》成为了《江鲍笑集》中的名篇。

《江鲍笑集》第一二集出版于 1935 年。在当时上海滑稽界缺少自己作家的情况下,该书的问世具有很大意义,它使许多精彩的段子从口头流传变成书面文宇,得以长期保存。笑集的封底,写着四句话:

新齣儿越编越多

新唱词越唱越好听

笑话越弄越噱

本书越出越厚

这自然不无做广告之意,但多少还是符合一点事实的。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该书某些唱词还带有一些糟粕,例如为了博取噱头,对旧上海的“咸肉庄”作了过多的渲染。

《江鲍笑集》第三四集原先也准备出版,其中包括根据笑话改编的《孔子释迦》、《吃不要钱》、《老伯罗卜》、《包做媒人》、《六天六地》、《三种脾气》、《三近视眼》等段子,根据文明戏改编的《谒相》、根据相声移植的《做二总统》。此外还有《火烧豆腐店》、《瞎子借雨伞》、《王小毛》、《贪小失大》、《送表》、《二十四节气》等。

三四两集的原稿送到荣宝敬开的一家印刷厂去,正要出版,“八一三”开始了,日本鬼子狂轰滥炸,原稿随同房屋、木橼、砖头一起变为灰烬……

加关注,不迷路!下面登场的是杨华生的入行!

搜索更多有关“上海滑稽演员小翁双杰年龄:上海滑稽戏人物之鲍乐乐”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